宪问第十四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在位的仁德君子,应当如何行政才能称得上君子?老师教导说:“从政的仁德君子应当时刻保持着谦恭至诚之心,据德、依仁而行善,从天时、地利、人和的具体情况中及时地修正调整自身,以谨慎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内的事务,这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老师回答说:“不断地修正自己,谨慎行政,将职责内的事务处置得近美近善,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使得上级放心,下属安心,让人们愉悦安定。”子路又说:“这样便可以了吧?”老师接着说:“不断地修正自己,谨慎行政,将职责内的每一件事都能处理得近美近善,使得天下百姓都能安定快乐。安定百姓而让百姓安定快乐,当年尧、舜还有些力不从心,常常忧虑得食不思、睡不安,犹如病一般呢!”
《玉篇》:修:胥游切。治也。《书》云:六府三事孔修。《说文》云:饰也。《正字通》:脩:《说文》:“脩,脯也”,“修,饰也”,分为二,今修、脩通。本作𠋛。篆作𠋛。旧本省作脩,非。互见人部修注。思秋切。音羞。肉条割而干之也。《释名》:“脩,缩也。腊脯干燥而缩。”《周礼·天官·膳夫》:“肉脩”,注疏:“加姜桂煅治者谓之脩,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谓之脯。又束修小脡脯也。”又周语脩其簠簋,注备也。又鲁语吾冀而朝夕脩我,注敬也,又治也,习也。《詩·大雅》脩尔车马记礼运讲信脩睦。又萧韵音宵与翛通。又锡韵音狄与涤通。《周礼》司尊彝凡酒脩酌。注洗也。净也。又屋韵音束。诗王风中谷有蓷叹其脩矣叶下淑。《毛传》脩曰乾也。或曰乾也。如脯之谓脩也。汉字“脩”从肉攸声,本义为加姜、桂锻治而制成的肉干。加姜、桂、椒末捶锻后的肉干,既味美,又能防腐,可长时间存放,故引申为长久之义。“修”字至秦汉时代才产生,《说文》:“饰也。从攸声”,“彡”表文彩、光彩之义。”修“的本义为拂拭去污垢、尘土,使之显其光彩。“脩”与“修”古常通用,段注:“经传多假脩为修治字”。《论语》中“脩”字应为“修”字。“修”为修治,捶锻自身,使己之德日新。德必修而后成,修德以持内圣。如此方可使其德长久留存。前一章通过“上好礼,民易使”的教导,让行政君子体悟礼乐乃安民向善而化德的行政之本,从而把握礼的守分谦恭而易使功能。本章通过“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递进教导,让人们体悟行政君子修正自身以“敬事”、“安人”、“安百姓”的累事之德,把握仁德君子行政的安民之本。子路问在位的仁德君子,应当如何行政才能称得上君子?老师教导说:“从政的仁德君子应当时刻保持着谦恭至诚之心,据德、依仁而行善,从天时、地利、人和的具体情况中及时地修正调整自身,以谨慎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内的事务,这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老师回答说:“不断地修正自己,谨慎行政,将职责内的事务处置得近美近善,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使得上级放心,下属安心,让人们愉悦安定。”子路又说:“这样便可以了吧?”老师接着说:“不断地修正自己,谨慎行政,将职责内的每一件事都能处理得近美近善,使得天下百姓都能安定快乐。安定百姓而让百姓安定快乐,当年尧、舜还有些力不从心,常常忧虑得食不思、睡不安,犹如病一般呢!”本章需要注意“修己”的面向已经不是“道问学”阶段的“提高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社会的道德榜样”,而是君子行政之时,应该不断地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具体“几微”情况的精准把握,及时修正自己,调整焦点,从而达成针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最佳处制策略。“修己以敬”是指行政君子对待具体行政事务和当事人的恭敬至诚。“敬”的对象是具体行政中的“人”和”事”,不是让别人敬重自己。“修己以安人”是指君子行政的每一件政务之事,所能达成的目标结果能让当事人满意心安,“安人”是让上级放心而安,让下级满意而安。“修己以安百姓”是在实现当事人满意心安的基础上,而达成的除当事人以外的民众百姓的安定快乐。“尧舜其犹病诸”是指能够实现“天下百姓的安定快乐”这一长治久安目标,即使尧舜这样的圣贤也要思虑得食不思、睡不安,犹如病了一般呢。文本中没有“尧舜大概还没有做到”的含义。将“尧舜犹病”理解成“非病不能安百姓也,只病修己未到极则处”,是错误地将本章作为“修身为己”来进行解读的,不符合《论语》篇章结构的逻辑。本篇是已经达成仁德境界的君子,在从政的行政实践中,如何知耻知勇地大展身手,展现其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