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存银行不如买银行”,你适合在银行股上“躺赢”吗?
红周刊 作者 张俊鸣
A股市场正在进入“分红季”,许多上市公司的年度分红将会在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实施。每到这个时期,银行股总会被人提及,动辄超5%的股息率傲视A股各行业,也让“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的说法再度浮现。从过去十多年中证银行指数的整体表现来看,也确实是呈现一个不断震荡上行的稳健走势。
在高分红的银行股上“躺赢”,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但投资者在参与之前,还需要把握银行股的内在波动规律,善用投资工具,才能让银行股的“高分红”真正成为自己账户的“高收益”。
大手笔分红并非“鸡肋”
低估值更显价值
从年报数据和分红指针来看,银行股普遍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尽管净利润全年增长率不到1%,但39家银行股中有38家依然推出了分红方案,分红金额在净利润中占比多在30%左右;就股息率而言,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分红率都在5%以上甚至超过6%,这一比例相比存款利率优势明显,这也是“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的由来所在。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中,银行股以4900亿元的规模占比将近三分之一,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银行股在用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方面“引领A股”。
不过,由于银行股相对沉闷的股性,许多偏重于在价格波动中寻找获利机会的投资者对高分红兴趣不大,甚至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些投资者认为,分红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是把上市公司资产的一部分以现金的方式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而实施分红不仅需要根据持股时间的长短缴纳5-20%不等的红利税,分红实施当天还需要进行除权,算下来账面价值反而可能缩水。这种观点看似有理,但笔者认为并不符合投资的真正规律。包括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进行分红,实际上起到了降低投资成本的效果,如果这个高分红能够长期维持下去,那么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不会因为分红而改变,分红后的“除权”必然会被更长期的“填权”所取代。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5元,每年分红0.5元,那么10年以后股价会因为每年向下除权而归零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能够持续用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本身就是对净利润“真实性”的最好解释,以“鸡肋”视之显然过于短视。
不仅如此,银行股目前普遍破净,市净率还处于历史低位区,在这种低估值的背景下进行高分红,将会使得分红之后的股价更显低估,更具长线投资价值。对重视上市公司价值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投资标的绝对是存在相当程度的配置价值。
“分红季”效应:
银行股有望成“资金蓄水池”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每年的5-7月份是银行股实施分红的高峰期,这也容易形成所谓的“分红季”效应。从中证银行指数的走势来看,2014年以来二季度大多上涨,仅在2018年与大盘出现同步下跌,但当年7月份又出现领先大盘见底的走势。(见附表)“分红季”效应的背后,除了高股息的吸引之外,也有一些资金在一季度获利了结,需要进入一个体量较大、相对安全的板块进行阶段性投资,银行股可谓是这部分资金寻找“蓄水池”的最佳选择。
从公募基金的持仓来看,银行股也出现了明显的“补库存”迹象。在连续三个季度持仓占比下降之后,公募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连续加码银行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王牌基金经理。经过连续两个季度持仓比例的上升之后,银行股的占比距离历史最高点仍有距离,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补库存”的空间。特别是在以消费股为代表的前期“抱团股”因估值过高而出现抱团瓦解之后,部分优质银行股成为一些基金新的抱团对象可能性不小,其中蕴藏的投资机会也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分化加剧 “躺赢”思维不足取
在整体投资价值凸显的同时,银行股事实上在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分化。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经济的转型升级,选择不同发展路径、拥有不同经营机制的银行表现也大不相同,机构投资者的认同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以今年而言,在中证银行指数出现10%涨幅的情况下,39只银行股中有涨幅超过20%的,也有跌幅超过30%的,落差极大。而从长期走势来看,分红率、估值等直观的指标也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反而是一些长期领涨同行的银行股,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不仅动态市盈率在板块中较高,股息率也并不算特别突出。而无论是领涨还是相对滞后的银行股,近年来都鲜少出现连续大涨的走势,类似去年七月初的快速上涨不仅不是长期投资的良机,反而容易演变成波段被套的高点。因此,依靠静态的指针在银行股上“躺赢”,看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笔者认为,要让银行股的高分红成为落实到自己账户的高收益,投资者还需要认真“做功课”。和其他行业不同,银行股的投资价值除了估值和分红之外,更需要从不良率、息差率来考察资产质量和长期发展潜力,在波段回调中敢于逆势布局并长期持有,这也是成功获利的关键。站在资产配置的角度,通过ETF基金参与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一些规模较小的ETF基金存在打新收益增厚净值的机会,有望出现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如银行FUND(512730),去年2月以来累计上涨32%,不仅超过同期中证银行指数16个百分点,也大赢规模较大的银行ETF(512800)8个百分点,对看好银行股整体机会,且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散户而言,更具备相对投资价值。(见附图)
(本文已刊发于5月15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