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我与季躬耕先生的交往
我与季躬耕先生的交往
文/陈秉荣
季躬耕先生,浙江省青田县人。早年参加解放军,是二野12军34师尤太忠麾下的一名宣传干事,也是师长尤太忠的文化教员,后参加抗美援朝。
1953年回国,分配在保德县教育局任副局长。正是这个时侯,我认识先生的。因为他的家安在庙梁完小,其时我在庙梁完小读书,有事没事肯往他家里跑,有时还帮助做点小营生,比如打壶水呀,拿块炭呀什么的。也仅仅是认识而已。
更多的接触是在1961年之后,我当了小学教员,季先生成了我的顶头上司。
季先生一直保持着一种军人的优良品德和作风,正直无私,严肃认真对事不对人。他批评人非常严励,但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绝对不是和人过不去。教员们对先生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之情。
1961年我在腰庄完小实习任教,读了一本《王若飞传》,书中有一首赞颂王若飞的诗,其中有“庸夫总欲平平过,实践偏多曲曲程”诗句。我把这两句话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勉励自已:前进道路不是平坦的,必须努力奋斗,应对各种困难。
正巧,季局长到腰庄完小视察,无意中发现了這件条幅。他为了顾及我的脸面,没有在众人面前说什么,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提出善意批评。他说,王若飞所处的时代是国共两党斗争的时代,所以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由于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因此对教员要求也相当严格,曾批评过一些人。“文革”时期遭到少数人的疯狂报复,受到严重体罚。我对先生的遭遇深表同情。
其时,我已从教育界调往中共保德县委机关,同住一个小县城,交往就频繁了,时不时肯到他家啦啦家常理短,但从不涉及政事。
季晋保德父母(季躬耕、王玉荣)和娘娘
他的夫人王玉荣绝对是贤妻良母,治家勤谨,待人诚恳和气。有时候整几个小菜,在他家喝喝小酒,吃吃便饭,俨然是相知朋友。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我从下乡蹲点包队到公社任职,一直从事农村工作,十来年间相聚比较少,但友情未减,算是志同道合之人。
1981年,我从乡下调回县城,不久先生也叶落归根,调回原籍。临行,我送先生麻将牌一副作为纪念,祝先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轻轻松松,乐乐呵呵度过晚年。这副牌十分精巧雅致,紫竹作背,牛肩胛骨作面,刻工细緻,色泽艳丽,洗起牌来,声音清脆阅耳。
1986年10月,我与薛章留等3人去南方出差,顺便去青田看了看先生,先生及全家以隆重的礼遇,满腔热忱招待了我们,他拿出了自已酿制的杨梅酒,买了各种海鲜,让儿媳晋保爱人亲自下厨操作,让我们品尝纯南方风味饮食。
又带领我们游览青田市容及名胜古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丽的印象。
临别,送我一方鸡血石印章,是青田冻石中的极品,可惜的是后来被小偷顺去了。
先生于1998年作古,儿子晋保也定居奥地利维也纳。尽管山重水复,但我们还保持着微信联系,一直沿续着友情,也算是世交了。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