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自主创造方能开创未来
陈静静
学校学习真正的意义体现在哪里?怎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对国家教育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讲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自主创造取向的学习其价值将逐渐被认知。学习是复制前人的经验还是创造新的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环境、人生发展阶段,答案都会有所不同。但如果学习过程中缺少了自主创造的成分,学习的内容就会干瘪、学习的方法就会机械、学习的效果就会受限。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迷茫、困顿;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难以解决,不断积压;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是无法持续的,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无从谈起。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的愿望、自主探索的渴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交流中,在丰富的资源获取中,学生如果能够有发现、有思考、有交流、有成果,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好奇心、理解力、判断力,并逐渐形成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学习就会变得灵动、深入,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每个人自身所具有的创造冲动和力量会促使我们不断去探索,这种高峰体验带给人的愉悦感是非常持久的,这也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只要我们长期观察、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就会深刻感知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本能。各个国家或者流派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是达成共识的,这是人的学习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就会“渐入佳境”,背离这个规律,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也要愈加具有创造性。教师和学校的工作往往被理解为“按部就班”,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业中新信息、新方法、新工具的使用往往都是比较慢的。这也是教育的困境越来越凸显的原因。社会在快速发展,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水涨船高,而我们能够提供的教育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其实,教师的工作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我们对知识体系进行再加工,转化为高品质的学习设计,根据不同的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对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不断将人类最先进的知识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我们带领一个班级的学生团队,不断向着新的学习目标发出挑战,这是一件多么需要创造力的事情。如果一直能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的专业生活就是充满活力的。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索,每天都在成长,心态越来越年轻,思维越来越活跃,并一直保持着工作的热情和专业的进取精神。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正面对教学的困境无法解决,如果我们正对一成不变的工作感到厌倦,如果我们正对面前的学生失去信心,那么更应该回到原点,想想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想想我们真正能够带给学生的是什么。不忘初心,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才能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伙伴、每一个课堂,重启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应成为深度学习者,并用创造性的方式开展工作和学习,这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命力,也将为这个社会贡献创新的力量。
以人的发展为指向的教育生态不断优化。课堂的变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方面我们要让更多的研究者进入一线,加大研发力度,转变研究方法,助力教师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教师培养方式,转变在职教师的培训模式,让更多教师成为同时具有研究力和实践力的专家型教师。另外,中小学要通过多元参与、常态化课例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
当前国家在教育治理和评价领域正在进行改革探索,无论是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还是教育评价改革,都在向我们昭示立德树人、素养取向、创新取向的教育发展愿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评价系统及相关的细则不断落实,我们会切实感受到改革的压力与动力。“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当前所培养的学生,面对的将是十年后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成果需要未来的检验,只有面向未来,教育才真正找到了出路。我们的下一代不仅仅是接受我们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并拿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服务社会。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