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病机十九条》中关于五脏的病机论点?
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论述了属于五脏病机的内容,包括“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等条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言振摇眩晕的病症,多由肝风内动而致。由于肝主筋,开窍于目。如肝阴不足,肝阳亢盛,阳盛阴虚,不能濡润筋脉,则筋脉挛急,而呈现抽搐振摇。又因肝阴亏耗、虚风内旋,则生眩晕。例如在临床上常见到盛怒之后而出现肢体掉摇,头目眩晕的患者,若究其原因,多为情志伤肝或烦劳伤肾,水不涵木,木盛火炽,则风遂自内生而造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意为寒性病大都与肾有关,但此处之“寒”,尚有内外之分。因人体关节的正常活动皆赖气血的濡养。若寒袭经脉或肾阳虚衰之时则温煦不足,气血不畅进而筋骨失养,关节不利,出现收缩拘急之症。故因寒而属肾的收引,应伴有形寒,肢冷,二便清利,而色㿠白等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是指大多喘急胸满,呼吸迫促之症,都与肺相关。因肺主气,司呼吸,如肺气宣畅则呼吸均匀。若由某种原因使肺发生病变,则宣降失常,致使肺气壅塞而出现喘急(膹),胸满(郁)。所以说一般的膹郁,多为肺的病变,故曰属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言及因湿而出现的浮肿,腹满病症,多与脾有关。因人体水湿的运行依赖肺、脾、肾三脏进行,其中脾占主要地位。脾主运化,同时还关系到其它二脏的水运作用,如果脾之水运和转输二脏的功能失调则水湿不行,滞留体内,故生肿满。必须说明的是湿邪多引起肿满,但肿满不一定由于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热盛则肿”就不属于湿。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病症多与心有关。多种疼痛搔痒的疮疡症,是泛指热盛火毒之类的某些皮肤病或痛肿而言。《内经知要·病能》曰:“热甚则疮疼,热微则疮痒”,故疮而兼痛痒的多属阳证。心属火主血脉,如心火旺盛,郁结营血之中,血流不畅则血痰热蒸,而发为本病,故曰皆属于心。心在这里非指实质脏器,实指心之属性为火,又主血脉而言。
另外,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上下部位两条的“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属于上下部位分类的内容。但究其“上”、“下”含义的实质,仍不脱离五脏病机的范畴。
多种痿证、喘逆、呕吐的病症,大都属于上焦。这里的上焦主要是指肺而言。因肺居膈上,具有宣发肃降,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外而皮毛,内而脏腑。故胃的本身同样依靠肺的传布精气,以维持正常生理。且胃与宗筋有关,《素问·痿论》说:“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若肺热叶焦,输精无权,影响于胃,不润宗筋,宗筋失养,不能束骨而利机关故发痿证。所以说痿证属上。然喘属肺,呕属胃。但中焦之运化必由上焦气化为之宣发运行,如果气机不利,肺失清肃则上逆为喘。不能宣发五谷之精故呕,因此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是说多种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的病症,大都属于下焦。但厥有寒热之分,《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这里的“下”指下焦,其意为下焦的阳气和阴气不足是发生寒热之厥的主要关键。固泄属下,主要指肾的功能而言。若肾的功能失常,二便可以发生固或泄的现象。例如肾阳虚衰的便秘,或气不化水的小便不利均为固。肾阳不固或肾虚闭藏失职造成的小便频数,或大便泻薄均属于下。但固泄并不完全属下,如肺气不宣,肺移热于大肠分别造成的小便不利或大便干燥,就不属于下而反属于上。
所以在后面的经文里也写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具体言之,系在治疗之前必须谨慎地掌握病机的关键,进一步审察疾病的归属(即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的哪一类)。鉴于在某些疾病的证候群中,有症同因异,或因同症异之别。所以对这些不同或相同的症状应严格地加以分析,探求它的病因,才能明确它的归属而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有者求之”是说对任何疾病所出现的症状,应当根据病机十九条的原则,找出它的病因,审察这个疾病是否符合病机十九条的某条原因;“无者求之”是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病机十九条中没有符合的条文,则必须从其它方面去探求。以上四句经文应是学习和研究病机十九条的纲领。因为它贯穿着五脏病机、六淫病机、上下分部的精神实质,同时提出了临证施治前的总要求。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