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人到家人

-01-
时隔正好两年,她说的还是那个词:家人。而我们,明明曾是陌生人。
我的眼一下就蒙上一层雾,记忆如刚出炉的面包,好多片段,都变得柔软蓬松起来。
想起在菲的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天走在狭窄的小巷,家家户户探出小孩子好奇的小脑袋,头顶架着横七竖八的电线,衬衫混着洗衣粉的味道飘起来,像一面面鼓起的白色旗子……
那些记忆,凝结成一颗颗璀璨的小珠子,在回忆的琉璃柜里,滴溜溜地转。
-02-
“慕耐妈妈”,是寄宿家庭的女主人。我和S,还有另一位台湾的小姑娘,拉了一个微信群,群名是:“幕耐妈妈的三个女儿”。
幕耐妈妈矮小干瘦,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出门前会对着镜子往嘴上抹鲜艳的口红。有天早起,她发现我的长裙裙边破了,硬是不顾劝阻,戴上老花镜跪着帮我缝好了裙边。楼下邻居过生日,送来一块黑乎乎的蛋糕,她非得让我们每人都吃一口。我们一起去教堂,她虔诚地点上蜡烛、虔诚地跪在地上祈祷、虔诚地投下紧巴巴的奉献款。教堂外有家7/11便利店,我去买了四个巧克力蛋筒,拿了一支给她,她诚惶诚恐地狼吞虎咽,笑得像个小孩子。我们一起在闹市乘地铁,她紧紧抓着我们的手,生怕我们走丢。有天和她聊起信仰,她用蹩脚的英文,跟我说,trust God!trust God!(相信上帝!)
幕耐妈妈家有个大我们几岁的姐姐,每天坐着“突突突”的吉普车往返于市中心和贫民窟,换下黑色套裙,卸下精致妆容,朝我们疲惫地笑,幽深的瞳孔,眼波流转,弯成两把小镰刀。夜里我们一起拖出被子床单,铺在地板上,伸着光脚丫,八卦地聊比她大了很多的男朋友。有天我和S吵架,她在一旁惊慌失措地看着我们两人各自赌气“哇哇”地哭,又无比震惊地看到我俩第二天又再次卿卿我我如胶似漆。
咪咔是幕耐妈妈养的小狗,每天足不出户在家看门,每次我们回来就会飞奔着扑过来,用粉红的小舌头舔我的手。晚上幕耐妈妈总会抱着它一起入睡,我会“咪咔咪咔”地叫它,然后用普通话、粤语、英文,轮番给它下一些它听不懂的指令,然后骂它“喂,咪咔你好笨噢”。
Reyes是我们家访时遇到的一个小姑娘,身材颀长高挑,眼睛是最黑的黑宝石,分别时紧紧抱着我流眼泪。我回国后,她还专门下载了微信app,和我打过两次语音。我后来,把她的故事,也写进了【孤岛集】。
好多好多的回忆,扑面而来。

-03-
我知道的,关于菲律宾,我已经着墨太多。2018年初,在当地就同步写过近两万字的手记;回国又断断续续写过感慨、录过【听Shine说】,也发过朋友圈。
理性上,我知道,翻来翻去地炒隔夜菜,实在没有太多趣味。
但感性上,我实在没办法,控制我的感情。
我总也忘不了,分别的那天,幕耐妈妈跟我们说,“You're not guests, you're family"(你们才不是客人,你们是家人)
-04-
什么是家人?家人就是不需要跟你讲道理、分利益、评对错的人啊。家人就是给你安全感、温暖、和爱,最多的人,最重要的是,除了生离死别,你从来不用担心,他们有天,会把这些安全感、温暖和爱,从你身边抽走。
人性都害怕失去啊,在这个信任感极度微弱的时代,没有什么能被打包票,但“家人”的爱,我们相对最有信心。
-05-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建,多么奇妙。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原本只有原生家庭中屈指可数的“家人”,后来慢慢地长成大人,一路遇到很多陌生人,逐渐熟稔,彼此分享、消磨这广阔的宇宙,终于联结成为“家人”。
比如我和S,大学四年室友,认识六年半,我们没有一天不互怼,才不会矫情互称“家人”,但S妈妈,会说她还有一个女儿叫帅颖,之前说要去长春考试,S说“我爸妈会接待你”。
我有一个认识十多年的姐姐,她跟我说,你就说我是你姐,省得别人说你在深圳没亲戚欺负你。
我遇到过的最温暖告白,是“要是可以的话,想马上跟妈妈打电话把你介绍给她,她一定很喜欢你”。
……
-06-
世间关系,错综复杂,同事、恋人、客户、上司、下属……其实都很脆弱,都敌不过一声“家人”。
所以,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请感恩地珍惜,那些把你当成“家人”的人吧。

因为,这个世界这么大,风雨这么急,汹涌的人潮里,有些人,四面搭了墙,温柔地唤你:“快进来避雨,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谨以此文纪念在菲的那群人。遥祝远方家人平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