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谦卑对治我慢,做修行路上的谦谦君子

谦卑恭顺,最结善缘。

人生奉守谦德,则一生皆吉。真正的君子,常能虚怀若谷,举止恭敬有礼,不因有超群之才而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上。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人们常以温、良、恭、俭、让,做为待人接物的准则。

温和柔软可使内心充满正能量;善良仁慈长养慈悲心且长寿;诚恳恭敬使人宁静祥和;节俭勤劳可使财富丰盈,身体健康;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由让生出的虚心,可以保住前面四德的不流失。

做到这些,不仅能提升自身修养,让别人愉悦的同时自己也快乐。这些品质,默默地散发着它的芬芳,在修行道路上能起到很大的助力。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教弟子们认识谦虚的实质:谦虚就像大地一样,大地比什么都低,但挖深了就会涌出泉水;播种种子就长出五谷;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广招门生,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时,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行谦德,不因谦有利于我而行之,从而行于伪谦。真诚行谦德,才能终受其福。

如果说谦卑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美德,而慢心则是人生中另一个“反面角色”。是人生路上,修行路上一道巨大的屏障。

佛法中把“慢”剖析的非常透彻。在《大乘五蕴论》中,慢分为七种: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因为确实胜过别人,所以生起慢心。依据客观事实来抬高自己。

过慢: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说胜过。

慢过慢:慢心上面有过失,再另外增加一个慢心。别人的能力明显高于自己,内心却觉得自己与他相差无几。甚至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他人。

我慢:又称为根本慢。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起慢心。凡是基于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属于我慢含摄的范围。认为自己比他人高,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增上慢:增上是一种高尚、殊胜的境界。认为自己修行已经到达一定境界,但实际上并没有。增上慢与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妄语是明知道自己没有证得而妄言证得,而增上慢是实际上没有证得,却以为自己证得。

卑慢:对方比自己超胜很多,实际行为表现得差很多,但自己觉得只比对方稍微差一点点。

邪慢:心中常被邪知邪见充满,认为自己有道德,有才能,并以此炫耀。

慢心在修行中有弊无利,有损无益。了解后方知慢有这么多种,时常结合自身情况观照身心,以免在不知不觉中,中了“慢”的毒。

我慢是所有慢的根本,也是在日常修行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随着学佛时间的增长,有时悄然生起慢心而不自知,反倒会常常以“我慢”成为看待事物的主导。也会在人际关系中,不自觉地自抬身份才德:看别人为人处事不如自己;看别人修行修的不好;看别人做工作是不是真的发心……,把有色眼镜架在鼻梁上,任由我慢滋生,障碍智慧的生长。

惭愧谦恭、心怀感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常持“惭愧心、恭敬心、感恩心”。常思己身所有皆蒙佛恩、师长恩、众生恩所护,有何可依恃,可傲人之处?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有很多不合道德,不合时宜之处,有何可仗恃、自负?印光大师说:“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

功德靠谦卑来聚集,很多业障却因我慢而产生。

《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无论见到出家人还是在家修行人就礼拜。他言: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当作佛。

众生都是未来佛,让众生欢喜,诸佛皆欢喜。对一切人恭敬、尊重,恒顺众生,本身已功德无量,亦是在行菩萨道。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普贤菩萨尚且观自身,无始以来所造罪忏悔无尽,直至“众生尽、虚空尽、我愿乃尽。”凡此种种教诲,无—不是让修行者将自己以卑下心,做罪人想。这样才能不被我慢心魔扰乱。

谦不自满足,如海纳百川,空含万象。种种罪业,由谦而消;种种功德,由谦而成。无论做人还是学佛修行,谦卑是第一德。谦卑也是降伏我慢破我执的破解之法。

学佛,用先贤智慧为做人之本,用佛的知见来转变自己的知见,才会有进步。

您怎样理解谦卑?日常生活中您是如何实践谦以待人,严以待已的。欢迎互动留言,说说自己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