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鉴定机构SSEF宝石课程:红宝石(下)
「人工合成红宝石」
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维尔纳叶(Auguste Verneuil)在19世纪末发明了一种合成刚玉和红宝石的全新工艺,由此制造的合成产品,于1902年正式进入了珠宝市场。
带有27颗合成红宝石的胸针,据推测是早期的维尔纳叶法合成的产品。
对于有经验的宝石学家来说,红宝石中的包裹体是极为重要的鉴定依据:
- 判断红宝石是天然还是合成的
- 分析红宝石是否经过处理
- 推断红宝石的开采地点/区域(地理产地)。
塔吉克斯坦红宝石中的磷灰石内含物。
显微镜下的一颗来自莫桑比克的未经处理的红宝石。
「红宝石的科技鉴定方法」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检测是否经过热处理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可用于分析材料中的分子振动模式,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而当红宝石经过热处理时,宝石内部的某些化学特征可能会发生改变,并反映在FTIR光谱的吸收峰特征上。
此外,红宝石中常见有裂缝,有被额外填充的可能,以期改善宝石的外观(如祖母绿经常被这样处理)。而这些用作充填裂隙的有机物质(如油、蜡或人工树脂)与红宝石矿物自身的振动模式不同。而这也会在宝石的FTIR分析中显示出来。
红宝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宝石颜色的各个元素的信息。这种测试方法是使用用光谱的形式,来表现被测试的宝石吸收(阻挡)的以及透射的每种颜色的光的程度。如下图所示,在莫桑比克红宝石的吸收光谱中,铬(Cr)的发射峰非常明显,它为宝石带来了鲜艳的红色,而铁(Fe)也存在于这颗红宝石中。
红宝石的化学成分因其产地不同而多有变化。这对于判断该红宝石是否来自于大理岩型矿床(如缅甸、越南等)是很重要的信息。因为来自大理岩矿床的红宝石中的含铁(Fe)量通常比来自角闪岩岩矿床(如莫桑比克和格陵兰)的红宝石要低很多。
通过对宝石的微量元素进行精准的测定,进而与一个可靠的已知产地数据库比对,便可以有力的指示出该红宝石的原地有可能是哪里。而下面的视频里展示了3种不同化学元素的图谱,两颗受测试的红宝石(样品被标记为黄色和橙色三角形)与其他参考数据点的则依据这些化学元素被进行产地鉴定化学比对。
我们使用GemTOF来收集这种微量元素的化学信息。
SSEF瑞士珠宝研究院的珠宝鉴定证书
下图为一枚红宝石出具的SSEF宝石鉴定证书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