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宪问篇(六) 2024-08-01 12:34:38 01 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0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02 释 解 老师说:“南宫适是位难得的行仁尚德的君子。他能够从羿自恃善射,从奡自恃力大荡舟,从他们尚力不从道的不善和不得好死的结局当中,推演出一个尚力者无善终的结论;从禹躬亲治水,从稷教民稼穑,从他们尚德从道而有天下的善之中,推演出尚德者得善终的结论。但是要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仁德君子,这样的推演方法是不完美的,结论是有些粗糙含糊的。在既往的历史长河中,尚德者因不能把握善道的'几微’而没得到善终,尚力者因强力的偶然使得善没能得到彰显而导致暂时的善终,这样的例子还是有的。因此,尚德从仁的君子而不能体察仁德之必然的几微,体悟行政之应为而行仁,这样的人是有的啊。但是作为普通人是从未具有尚德君子如此这般的假设、思考、体察、判断仁德道义的能力,因而他们是不可能从仁德的上位来体察把握仁德道义的。”03 释 字 矣《说文》:矣:语已词也。从矢以声。于已切。段注:已、矣叠韵。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是为意内言外。《论语》或单言矣,或言已矣,如《学而》、《子张》篇皆云:“可谓好学也巳矣。”《公冶长》篇:“不可得而闻也巳矣。”“巳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俗本句末删矣者,非。《淮南书》说矣与也二字不同。汉字“矣”从矢以声。矢表意,会射出去的箭必有所落地终止之意。借表示既成事实或必然、将然等肯定的语气,或表示疑问、感叹。04 素说 前一章通过羿、奡尚力不从善的“不得其死然”,禹、稷怀仁为善的“有天下”的历史对比评述,让人们从王朝兴亡盛衰中,把握君子为仁从善而化其德的行政所能达成的长治久安,从南宫适之问中体悟尚德者言仁之心善,从孔子的不答中体悟仁德者讷言之达仁。本章承接前章,通过“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让从政君子体悟把握即使象南宫适这样的心怀仁德的君子,在言说表达之时也有不达仁德“几微”之处的方法偏离,但这样的仁德省思能力是普通人未曾具有的。期望从政君子能从南宫适思辨方法的偏离中获得理性的从“正”,从而完美地行尚德行仁之道。老师说:“南宫适是位难得的行仁尚德的君子。他能够从羿自恃善射,从奡自恃力大荡舟,从他们尚力不从道的不善和不得好死的结局当中,推演出一个尚力者无善终的结论;从禹躬亲治水,从稷教民稼穑,从他们尚德从道而有天下的善之中,推演出尚德者得善终的结论。但是要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仁德君子,这样的推演方法是不完美的,结论是有些粗糙含糊的。在既往的历史长河中,尚德者因不能把握善道的'几微’而没得到善终,尚力者因强力的偶然使得善没能得到彰显而导致暂时的善终,这样的例子还是有的。因此,尚德从仁的君子而不能体察仁德之必然的几微,体悟行政之应为而行仁,这样的人是有的啊。但是作为普通人是从未具有尚德君子如此这般的假设、思考、体察、判断仁德道义的能力,因而他们是不可能从仁德的上位来体察把握仁德道义的。”本章需要注意对文本“不仁者”和“仁者”的理解和把握。本章是《论语》当中较难解读的一章,如果不结合文本言说的背景,单单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的文本中看,表达是明显违背孔子的“仁之为人”的教化之道,也和孔子“四毋”教诲相背离,更和《先进》篇的“吾从先进”相抵触。对此,释解者大多采用了视而不见的方法,或只字不谈,或从君子、小人重新界定上来自圆其说,也有从“仁”的不同面向和内涵宽窄上来进行猜想而圆其说。如:牛泽群《论语札记》:“愚以为此章传统释解恐非孔子本义,本义应为:'君子非尽为仁者,小人(不学)绝不可能成为仁者。’”唐文治《论语大义》推言说:“君子而不能治事者有之矣,未有小人而能治事者也。”释智旭、江谦《论语点睛补注》:“警策君子,激发小人。小人若仁,便是君子。那有名定?”其实,这些都没有结合《论语》文本已经给出的背景材料来分析,因而没有能够把握住《论语》文本的实质。作为一部流传数千年的文本,能保留下这些看似矛盾而不自洽的文本,应该知道《论语》的文本在后世被篡改是较少的,即使在汉代被人篡改的可能也不是太多的。那么本章孔子言说的本意到底是什么,编纂者为何要将文本安排在这里呢?结合前后文就会发现本章是承接前章的,是对前章“夫子不答”的补充和交待。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孔子的仁德教化之道,把握到君子尚德之面向,把握到从政者的尚德从仁之心。因此本章中的“君子”是指在位的具有仁德的行政者,“小人”是指不在位的普通百姓,也指没有仁德羞耻之心的不尽职责的在位者。“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的“不仁者”是没有通达于仁德“几微”偏离的仁德君子,“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的“仁者”是不具备尚德从仁的假设、思考、体察判断能力的普通人。 赞 (0) 相关推荐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 谦谦君子幽如兰——《论语》悟读【181】 君子如兰,空谷幽香. <论语>第七篇第三十七章: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悟读] 谦谦君子,幽幽如兰. 兰生幽谷无 ... 【诵读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拼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 <宪(Xiàn)问(wèn)篇(piān)第(dì)十(shí)四(sì> [14.1] 宪(Xiàn)问(wèn)耻(chǐ),子(zǐ)曰(yuē):"邦(bānɡ)有(yǒ ... 论语·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 ... 【第342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 【第34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里的"怀"字 ... 【第34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14·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 这里的 ... 【第345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14·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意思是说:"有 ... 【第349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14·9 子曰:"为命,裨谌(音bì chén )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q ... 【第351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11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意思是说:"贫穷而 ... 【第35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 【第36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达”,小人何以“下达”?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达",小人何以"下达"? 14·24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