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历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省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省)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
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进逼张楚都城陈县,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行至下 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年),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
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年)死于军中, 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当时元光正是2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他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自经营擘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南大地上无烽火干戈之扰,百姓安居乐业,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
他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陆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唐朝中期
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
南唐后主李煜大为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 (1970年)。
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成为一个藩属国。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这些姓氏即: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暹罗(泰国)、满刺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陈氏有:陈康、陈泰、陈耀、陈义、陈武、陈赋、陈继荣、陈继成、陈继章、陈继茂、陈贵、陈富、陈华、陈荣、陈浩、陈文鉴、陈爵、陈宜、陈诏、陈营等。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并世代担任琉球国的大使、通事、大夫、长史、火长等要职。所以《久米村系家谱·陈氏家谱》载:“陈氏之称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先。
郡 望:颍川郡
颍川陈氏,是中华百家姓中以颍川郡为郡望的一个陈氏家族。
颍川郡以颍水得名,。颍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最初设置颍川郡,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西汉时曾短暂改称为韩国,后又恢复颍川旧名,唐朝改颍川县为长社县,改颍川郡为许州,从此颍川不再作为地名存在。
堂 号:颍川堂
颍川堂,是百家姓中着名的堂号,在古代发祥于颍川郡的许多姓氏如陈、钟、赖、邬等当年颍川望族,都以颍川为堂号。
陈氏祖联
祖 联:颍川世泽,妫汭家声
颍川世泽:东汉末年,名士陈寔居颍川,天下闻名,后来,南朝陈寔的后代陈霸先登基称帝,追封先祖,陈寔封为颍川候,此后所有的陈寔后代都称为颍川陈氏。
妫汭家声:指陈氏是舜帝的后代。舜帝在称帝之前居于妫汭,按古代胙土命氏的原则称为妫氏,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后来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舜帝的后裔胡公妫满为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陈,此后妫满的子孙就以国为姓,为陈姓。
此外各地祖联多有变通,如颍川世泽,义门家声等,还有其他各种可以表达自己家族、世系的专用祖联,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
血缘始祖:舜帝
陈氏的血缘先祖,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舜,名重华,字都君,是古代贤明圣君,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之一。舜帝以孝道治家,以仁德治天下,为四方部落联盟的首领,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
陈氏得姓
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妫满,是周武王的女婿,因功封侯,封地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国号为陈,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陈姓从此诞生。
妫满又称陈满,谥号胡公,后人尊称陈胡公,是陈姓的得姓始祖。
敬仲奔齐
陈厉公之子陈完,字敬仲,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因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受到牵连,逃到齐国避难,史称“敬仲奔齐”或“完公奔齐”。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传九世至田和时,取代姜姓齐国。
田轸复姓归宗
田轸即陈轸,是陈姓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田氏齐国被秦国灭亡后,田轸逃到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此后陈氏在中原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名门望族。
颍川陈氏
东汉名士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陈寔与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并着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县的钟皓、荀淑、韩韶等人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由陈寔开创的颍川陈氏家族,在此后的魏晋时期长达三百年的历史中,一直都是一个家族地位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他也被后人尊为颍川陈氏的始祖。
南朝建国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受梁禅,登基称帝,建立陈朝。陈霸先被誉为南朝第一英主,在抵御北方外族侵略和迫害,保护汉文明方面做出卓巨贡献。随着南朝陈国的建立,陈氏家族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陈霸先对陈氏家族的兴旺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义门陈氏
南朝陈国后裔陈旺,开创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家的义门陈氏家族。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宋太宗御封“真良家”,赠“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五百年天下无双。”一联;宋朝裴愈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这个累受两朝历代帝王旌表的义门家族,堪称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义门家族也是中华姓氏之林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第一,陈姓的起源。陈胡公是陈姓的得姓始祖,又名妫(gui)满,舜之后代,一度落魄潦倒,后周武王把大女儿大姬嫁与他,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定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由此,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支了不起的姓氏——陈姓代代繁衍生息。
第二,
历史上陈姓出了很多英雄人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姓做过皇帝,只不过不是大一统的帝王,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陈霸先、陈叔宝等;秦朝的陈胜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强音;西晋史学家的陈寿历经10年艰辛为后世留下了《三国志》巨著;一代高僧大德唐僧本名姓陈,名袆,为我们留下了感天动地的传说;南充的父子三状元。近代的陈姓名人更是枚不胜举,如:陈独秀,陈毅,陈赓,陈嘉庚等等。

这里,有一个震惊历史的故事,义门陈氏分家。义门陈氏定居于江西省德安县太平乡,忠孝双行,族风谨严,但家族势力经过历代发展壮大后,连朝廷感到一种无形的担忧。于是,宋仁宗下旨把义门陈氏分为291份,分散到全国各地,至今在很多农村地区,家门口还高高悬挂着“义门”两个大字,不忘祖宗。真乃是: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

陈氏宗祠
第三,陈字的解析。目前甲骨文未见陈字,仅在金文中所见。繁体的陈字,从阜从木,阜者为土山;东者,日在木中。当年的宛丘正是古代帝王观天象之地,因此,陈字本义地名也。
第四,第三,陈字的书写。历史上陈姓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今天,作为陈姓的子孙写好自己的姓氏责无旁贷,这里,我采集了几个漂亮的“陈”字的书法作品,供您欣赏,品鉴,学习,如有所获,不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