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独处,愚者合群
引来了4.5亿人的围观。
有人为了合群,总是逼自己参与到其他人的聊天中,连笑都要把握时机和节奏; 有人曾为了融入一个圈子,努力模仿别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最后把自己弄得既不像别人,也不像自己; 还有人为了不被孤立,一直强迫自己参加一些并不喜欢的饭局,还假装很开心的样子。
但是,一味地讨好和迎合,换不来对应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相处,比合群更重要的,是先找到能够同频共振的人。
知乎上有位网友讲过自己的故事。
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在宿舍显得格格不入,本来喜欢独来独往的他,努力迎合其他人。
舍友们熬夜,他也跟着熬夜,舍友们集体打游戏,他也学着打游戏。
舍友们刷剧,聊八卦,他也努力参与其中。
哪怕一开始他对游戏无感,对有些话题也并不感兴趣。
但为了不被当“异类”,不让大家觉得他难相处,他还是强迫自己积极配合其他人的步调。
结果,在长期跟舍友们一起除了吃就是睡,除了追剧就是玩游戏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习惯变得糟糕透顶,作息规律变得混乱不堪。
不仅大量时间被荒废,还逐渐丧失了斗志,变得越来越懒散。
他忍不住疑惑:“都说集体带给人温暖,为什么我在这个集体里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压抑,颓丧和窒息?”
有人给出的答案一针见血:
努力融入一个集体,当然没错,错的是选错了目标。
当你盲目融入了一个糟糕的圈子,生活自然会越过越糟。
有句话说:“盲目合群,是堕落的温床,是平庸的开始,也是淘汰的起点。”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随波逐流,盲目合群。
融入不适合你的圈子,只会消耗你的精力,拖垮你的人生。
合群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合什么样的群。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和同频的人相处,进入高质量的圈子。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在一档节目中自曝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匹离群的马。
但实际上,看起来高冷、寡情的他,也有一群能深夜畅聊,推杯换盏的朋友。
空闲的时候,他会跟罗振宇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经济学,也会和蔡康永等朋友人研究深度内容。
他不是不合群,而是有所选择,只跟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选择性地融入某个群体,才能真正让自己舒服自在。
作家张超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和每个人都相处融洽,恰恰是和一些人的不融洽,才表现出了你的成熟。”
生活有一种人喜欢经常以独处为乐。你不找她 她不会找你;你不主动,她从来不会主动找你,大家都会觉得这就是不合群,又高冷,其实,这样的人她们在与人相处时的边界感很强,属于那种你邀请我 我就多跟你聊聊,你不邀请我就在自己的世界活得很好的人。
她们并不觉得合群是一个人人都要做到的标准规范,认为不合群不是故作清高,只是她们深刻懂得活着的目的,而不是尽量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自己,他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找到那些真正有趣的事情,做一个虽然不完整,但十分精彩的人。幸福感来自于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而绝非站在众人当中。
有些人并没有真正成熟,只是长大变老而已。喜欢独处的人具备了心理学上所评估人的成熟有的四个维度:
一是经济成熟,生活独立,自己能养活自己;
二是 心智成熟,接纳真实的自己,无论有多少缺点和负面情绪;
三是 交友成熟:有能力维护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平衡,不以自我为中心,但也不会一味妥协退让讨好别人;
四是 情绪成熟:能够合理地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不会突然爆发和拼命压抑。
成熟跟年纪无关,跟阅历、心智有关,当心智成熟的时候,他知道不再喜欢跟身边的人争辩,因为即使应得了争辩,也会输了情感,同时也不再热衷去评价别人,因为他知道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喜欢独处的人都会做到这两点:不轻易评价;不轻易争辩。
《断舍离》说你终于熬到不想讨好任何人了,喜欢一个人,喜欢安静,喜欢独来独往,已经耗尽了人与人争辩的所以力气,哪怕有人说地球是方的,你也会说,“嗯!你说的对”!进入这个维度,你的人生就向上走了。不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 ,也不在自己心中要求别人。
你真能吃苦吗,有人会说:“我特别能吃苦,干任何体力活,工作加班熬夜什么苦我都能吃”,很多人所谓的能吃苦潜意识里是十年前体力上的苦。
而现在的能吃苦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和维度,读书学习寂寞的苦、深度思考脑力的苦、自律习惯修行的苦、低头做人尊严的苦,这些苦才能真正拉开你和别人之间的距离。
熬夜到天亮只是在感动自己,出卖体力也未必能打动别人,这些都不值得炫耀,没有思考的努力 ,没有方向的奔跑都只是在自我感动,并没有用。只有能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并能享受这种状态的人才是真正的能吃苦。
喜欢独处的女人内心强大,真正厉害的女人都有“硬气”,《断舍离》说硬气的女子骨子有股拼劲,平日里她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不羡慕谁 ,也不看轻谁,对她们而言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没有天下,自己闯天下,没有资本,自己挣资本。前方路上纵有万水千山,她们也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化压力为动力,一点点创造奇迹,最后强大了自己 ,独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