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代文学之四:泰戈尔1

印度近代文学之四:泰戈尔1

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所创作的大批诗歌、小说、剧本和评论著述,形象地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印度社会生活和文艺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世界文学宝库提供了大批珍品。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其父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1817-1905)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其兄弟妹妹亦是爱好文艺的诗人或画家,他的家庭是当时孟加拉知识界的中心之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使泰戈尔从小就爱好文艺和关心社会问题。他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写诗,写剧本,16岁时发表了第一首长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泰戈尔遵从父兄之命到英国学习法律,但由于对法律不感兴趣,转而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不久,又由于他厌恶帝国主义的学校教育和对英国社会大失所望,所以他没等大学毕业,就于1880年提前回国,开始了他长达6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
  泰戈尔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880年至1900年是他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他大部分时间在他父亲的谢里达庄园中度过,广泛接触了农村社会,目睹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榨和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专横暴虐。他同情农民的悲惨处境,憎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并极力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对社会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其间故事诗和短篇小说的创作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成就。
  故事诗可分为佛教故事、锡克教故事、马拉塔及拉其斯坦的英雄故事等四个方面。其中代表作有《婆罗门》(1893)、《两亩地》(1894)、《被俘的英雄》(1900)、《更多的给予》(1900)、《比丘尼》(1900)、《丈夫的重获》(1900)等。这些诗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宗教历史传说,篇幅比较短小精悍,感情充沛,韵律优美,有的歌颂民族英雄,有的揭露种姓制度的罪恶,有的批判封建习俗,还有的揭露并控诉地主对农民的强取豪夺等。如《被俘的英雄》和《更多的给予》,歌颂了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婆罗门》揭露了种姓制度的罪恶;《丈夫的重获》批判了' 和丈夫一同升入天堂' 的寡妇殉葬习俗;《比丘尼》反映了农民的贫困与地主珠宝商人的虚伪。特别是《两亩地》最为著名。它描写一个地主为了使自己的花园' 长宽相等,四四方方' ,使用制造假债据的卑劣手段,抢走了贫苦农民巫宾赖以活命的两亩土地,使巫宾全家流离失所。作者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反映了印度封建主勾结法庭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不法封建主的揭露与控诉。作者在诗中揭示出,真正的盗贼不是巫宾,而是那些所谓的' 圣贤' ——地主老爷。如诗中说:' 王爷的双手偷去了穷人的所有,唉,在这世界,谁越贪得无厌谁就越富裕'。

泰戈尔早期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末叶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社会现实。如《太阳与乌云》(1894),暴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专横暴虐;《委托保管的财产》(1891)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的罪恶;《加冕》(1898)批判了洋奴思想,提倡民族自尊;《喀布尔人》(1892)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纯朴感情;《河边的台阶》(1884)、《还债》(1891)、《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弃绝》(1893)、《素芭》(1893)、《献祭》(1898)、《摩诃摩耶》(1892)则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这也是泰戈尔早期作品的主要主题思想之所在。其中《摩诃摩那》又最具代表性。
  《摩诃摩耶》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24岁的姑娘摩诃摩耶 与青年罗耆波真挚相爱,但其家庭却强迫她与一个垂死的老婆罗门教徒在火葬场上举行婚礼,婚后第二天,丈夫死了,摩诃摩耶成了寡妇,可旧势力又强迫她与死者一起火葬,只是突降大雨,摩诃摩耶才侥幸未死,可她美丽的脸庞上却留下了烧伤的疤痕。她逃出来躲在情人罗耆波家,要求罗耆波永远不要揭开她的面纱。但后来在一个月夜,罗耆波还是看到了摩诃摩耶烧伤的面容,于是,摩诃摩耶就一句话也没说愤然离去。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愤怒地谴责了封建包办婚姻的危害和寡妇殉葬制度的野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泰戈尔一生写了大批的短篇小说,但精华之作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些短篇小说题材重大而广泛,艺术手法方面叙事抒情结合,结构精巧简约,人物生动形象,是印度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开创之作。即使是到了今天,在印度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也没有人能超过泰戈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