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点穴方法,论杨公十二杖法

杖,一般为竹杖,这里指古代地理师父用来点穴放棺的标杆。杖法,由堪舆祖师杨筠松提出的点穴方法,因其有十二种方法,故又名杨公十二杖法。是杨公根据山势脉气的不同,所采取的不同点穴方法。

一、顺杖

顺接来脉,龙脉缓慢落下,脉微屈曲,宜顺应龙脉来势来点穴,是为顺杖,葬后发福绵长。穴位一般位于主山峻拔端正、落脉逶迤而下的山麓之地,脉气不强不弱,不软不硬。

龙脉有情缓缓而来,其走势平稳,穴前有朝山、案山远近相迎,左右龙砂虎砂护卫,形势理想。若下砂逆关前案,特朝来水,交结于前,大小横过锁断,发福力量很大。

二、逆杖

来龙脉气直硬急冲用逆杖,逆接来脉,饶减转跌,避煞葬吐,侧受来脉而点穴。宜绕归一边,逆杖放棺而侧倚受脉气,直来取斜,挫急势而归缓地,葬后发福也快速。

三、缩杖

来龙脉气短缓,气聚山顶,脉落在高处聚气,宜缩脉受穴,山顶葬之,如人的百会穴,是为缩杖。多用在四周山势高峻环抱,而来脉又不很强硬的情况下,葬于高处,使之乘气,诸山低伏。

龙脉跌断复起,穴星微微开窝,突起结穴,周围四兽齐备,并不孤露,否则粗气未脱,受风吹袭,必不吉也。葬后丁财兴旺,发福也较久远。

四、缀杖

缀杖,如缀扣于衣,取穴于脉。龙脉来势强健,脉气劲急,宜于山麓低缓处顶脉而粘,是为缀杖。多用在龙势雄急、落脉强健、山形陟峭之地。

为了不使龙势逼压,要适当远离山麓一段距离,脱落煞气,在龙脉将尽不尽处点穴,缓其悍急,使之冲和。要四兽皆低,并不凌压,生气聚集,众水有情方结,不然脱气失脉,不吉。

五、穿杖

来脉短促,脉势旁来,宜斜就来脉之势而点穴,如线穿针眼、柄塞斧孔之状,是为穿杖。要求前有朝案后有依托,龙虎弯抱,堂水中聚。

六、没杖

阴来阳受,龙势雄急,急落开窝,气沉窝底,气脉沉下而微茫,宜深挖金井葬之,因势乘气点穴,是为没杖。穴形俯面饱满,气脉微茫,乘其所止,端正沉葬,修建宽阔的坟基,明堂宜宽大。

七、对杖

龙脉来势直昂,突然低跌,脉气上刚而下柔,宜在山势高低相接的折中之处立穴放棺,是为对仗。

若在高处点穴,脉急煞重;若在低处点穴,势低又气不足;而在高低相接处点穴,刚柔相济,前后左右相登,并无凹陷,穴情明白,生气呈露方结,不然上泄下陡,不吉。

或者是山间小盆地,龙真穴的,佐证具体,四势平和,但落脉处没有明显穴情特征可辨别。可将杖头对准前后左右,取其四势,登对而中心受穴。

八、截杖

龙脉长直,脉气余势未住,上之点穴则脉急,下之点穴则脉弱,为龙脉余气之山,宜于脉气缓急刚柔适中之处点穴,截去穴前余气山脉,是为截杖。

此种穴形的特征是来脉,左右虽有夹拱,却难包裹前方余气之山,立穴宜截去。例如有三个长岗形山脉下延,准备点穴在中间的山脉上,但中间山脉尽头比两边山脉长,如此龙虎砂包裹不住穴位,故把前面裁掉。

九、开杖

来龙脉气直硬刚急而带煞气,山脊如刃,如势直冲,当头有煞,在上点穴,难挡煞气,在下点穴,生气涣散不能融结。宜稍偏离来脉,脱中煞而傍脉倚穴,在旁边点穴,看堂局情况来取舍,是为开杖。开杖法凶险,难以点中正穴。

十、离杖

离杖,脱离来脉,远处受穴。龙脉雄大而急,在山脚脱落成平坡,或者如金盘横局,又以乐星应星两现,就其平坡细审穴情,因来龙落脉已脱雄急之势,变成浮迁之脉而显生气。取其微突之处而插穴,不宜深葬。

十一、顿杖

顿杖,顿起高丘,以垒穴山。山雄势刚,落脉险恶,脱脉而就局,不宜掘主土,只宜脱脉而高垒客土以受生气。勉强堆积的客土山配局而立穴,易与穴气相斗撞,致急射之凶,人财两耗,不吉。此法凶险,地师造作需深思。

十二、犯杖

犯杖,伤犯来脉,凿山受穴。四周众山高大,来龙落脉不仅低小而落势峻急、峭拔耸立,以人力挖土石,清理场地。在古人看来,有伤犯脉气,故称为犯杖。此法取用也需慎重。

十二杖法点穴,以来龙形势,顺应其周边环境,根据不同的地形选取穴位,弥补地形的缺陷,趋吉避凶。但是穴位的挖填需要慎重,易有凶煞,因势就局,因地制宜,最为合适。

曾庆良,杨公授曾文辿公一脉第三十九代传人。

注:以上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