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药百科|中药大全|中药性味归经|中草药常识

中药性味归经

中药按药味细分归经

中药按药性细分归经

中药按药性细分药味

中药类型
归经查药
药性查药
药味查药
名称查药
中药主治
中药索引
本草书籍
中药相关

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药常识

药性

  •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

    •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

    •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

    •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

    •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 归经

    • 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中药的配伍

中药材

中药图典

3000种配图中药大典。图片下方有药品的味性,功用,用法等说明。参看:中药图典

常用中药材

中药大全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归经查药
药性查药
药味查药
按名称查药
中药方剂
中药电子书
中药相关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芳香化湿药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白豆蔻、白蔻壳、草豆蔻草果

利水渗湿药

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温里药

以温暖脏腑经络、消除里寒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理气药

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行气药。

消导药

以消化饮食、导行积滞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消食药。

驱虫药

以驱除或杀灭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止血药

以制止人体各种出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活血药

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以祛痰、消痰、制止和减轻咳嗽气喘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安神药

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平肝熄风药

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开窍药

以通关开窍、启闭醒神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补益药

以补益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活动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补虚药、补养药。

固涩药

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收涩药、收敛药。

外用药

以外用为主,通过与体表局部直接接触而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苍耳子鸭胆子常山白果篦麻子马钱子半夏雷公藤、班螫、铅粉铅丹密陀僧雄黄砒霜白降丹轻粉水银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中成药

参看:中成药

中药服用禁忌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四种: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

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气味芬芳的中药,适宜用武火急煎,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

经典本草书籍

本草古籍
秦汉
南朝
--

中药电子书

方药相关百科条目

参看

站外链接

基础
脏象
血气精神
经络
穴位
体质
病因
病机
四诊
辨证论治
治则治法
病症
中药
针灸
电子书
其它
3个分类: 中药 | 中草药 | 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