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血糖升高乱吃降糖西药,结果加速糖尿病并发症?!
引言
陈先生发现血糖高了,自己买来药吃,医生说吃错了,怎么一回事?
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每年都会常规做个体检,结果发现血糖升高了,那该怎么办,是不是先就饮食运动好了,还是自己买些药吃就可以了?当然不是!这里面的学问还大着呢?下面我们还是从一个临床案例谈起吧。
陈先生,40多岁,患有糖尿病5年余,父母亲均为糖尿病患者。在发现自己血糖升高后,按自己母亲的口服降糖方案,购买同样的药物治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一直不觉得有身体任何不适,平时也就不重视,从不监测血糖。但几年来陈先生的体重日渐下降,且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四肢麻痹感,口干多饮逐步加重,他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赶紧至急诊就诊,测指尖血糖26mmol/L,抽血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性酮症』,后住院详细检查,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简称LADA,为糖尿病其中一种类型,医生说以前吃的降糖药不合适,甚至加重了病情。这是怎么一回事?
1.为什么别人吃就好好的降糖药,而我却不合适?
对于陈先生的例子,临床并不少见。很多人以为血糖高了,只要在药店买些药,或者按朋友推荐些药吃就可以了,其实,降糖方案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这其中包括糖尿病的分型(见下图,糖尿病的新分型)、自身胰岛功能评估、体型是胖还是消瘦、胃肠道功能好不好、肝肾功能怎么样等等很多情况。
譬如说,糖尿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大不相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就要首选胰岛素治疗。但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时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似,常常容易被误诊,被当作是2型糖尿病来治疗,使用了格列美脲这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这些可是LADA或其他1型糖尿病治疗的大忌。案例中的陈先生,未经检查,未分清楚糖尿病的分型,就轻易地使用了不合适的药物治疗,导致了胰岛功能过早过快的减退,血糖控制不良,引发了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所以,系统的检查评估后再确定降糖方案,尤其重要!
2.新发糖尿病也要筛查并发症
糖尿病有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对于慢性并发症,很多人在早期并不能察觉得到,而随着病情进展,发现时往往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那如何可以做到早发现呢?当然也是系统的检查!针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新发患者,一经诊断均应进行眼底、肾、大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筛查评估,否则,容易造成并发症进展,延误病情。
3.对于新发糖尿病,中医药可以做什么?
(1)逆转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经过胰岛素强化降糖,严格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再配合中药辩证治疗,部分患者可逆转糖尿病,达到减少药物,甚至停药的效果。当然这部分患者是指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还好的早期患者。
(2)缓解降糖药的不良反应。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后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等,可引起胃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反应,导致进食不规律,血糖出现明显波动,前功尽弃。中医通过 『健运脾胃、理气和胃』等治疗方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这些不适症状。
(3)有效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症状。中医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上有着较好的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随着病情发展,『瘀血』贯穿着始终,同时可夹有痰、湿、热等病机,从而出现视物模糊、下肢浮肿、肢端麻痹等症状。通过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等中药治疗,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往往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容易反复,当然这类疾病也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4.除了使用降糖药,住院期间,我还要学会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要想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就必须学会驾驭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除了药物,饮食、运动、宣教、监测等,同样需在专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系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血糖方可长期控制稳定。
所以,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大家不要因为症状不多而轻视。我们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经常给病人打比方说,『新发糖尿病,就像一块新电池,第一次充足了电,以后电池也会更经久耐用,类似的道理,血糖如果一开始就控制得好,因为代谢记忆的效应,血糖往往能长期控制得好,相应的并发症也会减少』。所以发现血糖升高,如能及时住院系统检查,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方案,可以起到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细胞寿命的目的,甚至使得部分患者达到逆转糖尿病。而长期血糖控制稳定,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越早期治疗,疗效越好。当然,除了新发糖尿病患者,对于一直未经过系统评估的患者,同样应该及早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合理的选择降糖方案,早期发现并治疗并发症,真正达到治未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