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如何取代北方,成为国家经济重心的?

今天一提起长江以南的这一片区域,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富庶”,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市共同组成了我国重要的长三角经济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早期,长江以南的地区被视为蛮荒之地,这里丛林密集,气候闷热,不仅不具备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连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伴随着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南方地区的经济才逐渐发展,并且最终超过了北方的中原地区,成为了国家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什么促进了这样的转移?转移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东汉末年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混乱,并不仅仅局限在我们所熟知的,袁绍、曹操、刘表、袁术这些王朝内部军阀之间的争夺,还体现在汉王朝与西部、北部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博弈。面对少数民族的侵扰,汉王朝的政策是把一部分少数民族部落收编,将他们聚集在西北边境,答应给他们一定的好处,但代价是这些收编过来的部落,要负责抵御外部对汉朝边境的入侵,也就是“以夷制夷”。这样的方针乍一看很合理,但是却埋下了北方动乱的祸根。

随着官渡之战的结束,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不管后世有多少人不喜欢这个乱世枭雄,但所有人都应该承认,曹操具备很强的军事实力与政治手腕,并且也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统一”,自然也包括对西部、北部少数民族的收编与治理。但是在这个时候,相比于秦汉的和平年代,北方已经出现衰退的趋势。因为此时的北方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自然是各路军阀展开争夺的主战场,常年的战争使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已经有一部分百姓南下到江南地区。据统计,在汉朝末年,有大约一百万人迁移至南方地区,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饱受战争之苦的贫困农民。这时,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掀开了帷幕。

曹操在世的时候,可以凭借强硬而巧妙的手腕控制住北方各民族部落,但随后,司马氏篡位,西晋暗弱腐化,漫长的八王之乱爆发,各少数民族趁着北方中原地区的混乱,各自建立政权,并且在战争过程中,展开了对汉人的屠杀。为了生存,北方大量的汉人开始南迁,等到公元320年,已经有数百万人在长江下游定居,而此时的北方,则存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建立的多个小规模政权,彼此之间相互吞并替代,这就是混乱的十六国时代

十六国时代所持续的时间超乎常人的认知,从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整整135年的时间,北方都以战争为基调,普普通通的百姓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活下去,显然是难上加难,所以据统计,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五世纪,长江流域以南的户籍人口整整增长了五倍,这种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北人的大量南迁

北人南迁以后,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丛林被开拓,人们逐渐认识到,南方的气候虽然不如北方干爽,但是这里土壤肥沃,降水规律,适合耕种,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北方频繁的战乱,这里更加安宁。

等到公元589年,隋朝结束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混乱时代,人们发现,此时已经有40%左右的百姓居住在长江流域。当时重新统一的隋帝国希望通过兴建大运河的方式加强南北方的沟通,削减两大地区之间的隔膜与差异,但想在短时间内消弭三百多年带来的差异,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直到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之后的几百年里,南北方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时期,所以虽然南北方的差异无法消除,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也没能缩短太多,但在这一时期,北方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在公元八世纪的中期,国家尚且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北方,但是,随着唐宋时代的陨落,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元朝统一了北方,汉人再一次选择了南迁,所以等到十三世纪的晚期,据统计,85%的人都生活在南方地区

从此以后,北方的经济虽有发展,但和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差异越来越大,近代以来,随着第二、第三产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示了出来,这又加剧了南北方的经济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成为了国家的经济龙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重心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