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职业叫管事的,牛逼的不得了,管你有多少钱,回村就得听他的

有一种职业叫知喝人,牛逼的不得了,管你在外面有多少钱,回村来就得听他的,谁谁谁去烧火,谁谁谁去劈柴,谁谁谁去端盘子,我没端过盘子,我烧过火,传过菜,端过饭盆,上过酒,收过钱。

我们村之前有个大老板,开学校的,资产过亿,相当牛气,把爹妈都接市里住了,然后村里有红白喜事都不来,礼也不给,一直到他爸去世。村里没人去,然后他买烟挨家挨户的送,别人办事,都是给帮忙的,2块钱一盒的烟,给一盒,就够了。他挨家挨户地磕头,每家给两条软中华,人家都不接。

村里的的风俗都这样,我出生就没在村里,啥都不懂。现在我爸也开始带着我有意无意的回去,虽然说我们村都是我们本家,但是我还是谁都不认识。反正见面就是大爷,大娘,爷爷奶奶的喊。

不管你多有钱,在外多牛逼,过年回家老爹照样让你开着你的豪车到地里拉农物,最后还嫌弃这车不实用,还不如三轮车实在,这就算了,关键还说你长得人高马大的怎么笨手笨脚的,干点活都干不好。

说说我家农村吧,小的时候吃酒席桌子凳子都是挨家挨户去借的,那时候不像现在桌椅可以租到,都是大人领着我们小孩去借,大人在桌子凳子下面写上人家名字我们小孩帮忙扛凳子走,桌子大我们搬不起,大人搬,很好借因为你家有啥喜事都是去村里人家借的,大家借来借去,互相帮忙,还有就是打糍粑,哪个更好玩。本人今年30没赶到打糍粑那会,那时候小扛不动那个大木头锤子,现在都是机器的了。那会儿都是人力一锤一锤把熟糯米大成糍粑,我们在一旁偷吃。

家里有个红白喜事都是亲戚门帮忙,我本家有30多户,一家必须排一个帮忙,30多个人,洗菜,洗碗,切菜,烧火,传菜,什么的,很热闹的。现在都是出去打工的多了,都是清厨师带团队来,再就是桌椅都可以租得到,现在都是直接去吃,方便是方便了。但那时候的情景还是让人回味啊,小时候听说有酒席吃都开心的不得了现在……不说了大家都明白。

其实很多时候,反而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样才有回家的感觉,没有疏远也没让人感到生分。在我家这边也是这样,有时候谁家办事了,在外面工作的人回来很多事都是抢着干,和村里的同辈说说笑笑,一起喝茶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

(0)

相关推荐

  • 骆淑景丨我的乡村婆婆

    (谨以此文,怀念我那已过世三年的婆婆) 婆婆在家里拥有绝对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不论是内政外交,亲朋往来,还是庄稼农事,修房盖舍,一应事务都是她在操持.在她巨大光环的笼罩下,公公成了应声虫.婆婆说,你去 ...

  • 【刘卫涛小小说】余火

    余火 文|刘卫涛 我们村里有个叫一面坡的地方,坡底住着独独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听说祖上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人丁兴旺,因此才留下了屋后边这几百亩大的林子,还有房前屋后的田地.可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唐继民这一 ...

  • 方长荣:请到我家来看电视|散文

    韩雪丽:姐弟恋的困惑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说是山村其实根本不是,虽然村子的四周均有高山,但起码有相隔数十里的路程,村子就位于高低起伏的丘陵之中.村前有个大水 ...

  • ​图布:不是钱的事(上)王三与显贵|小说

    不是钱的事 图布 [一] 王三是个楞头,从来就是,跟这次挨打没有半点关系.他自己说的--我就认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榆木脑袋那也是天生娘养的. 村里都传开了,王三让显贵打了.王三好一阵反驳, ...

  • 职业麻将不外传的三个多赢技巧,随便学一个都不得了,赶快收藏

    职业麻将不外传的三个多赢技巧,随便学一个都不得了,赶快收藏

  • 朗诵||看 戏

    看  戏  吴  泓||福建 这个周末老家坎顶做戏,我满怀期待早早定好了周末回家的计划.我之前从未在老家看过戏,包括今年,因为昨天好像被近三十度的高温晒中暑了,于是完美错过了做戏前最热闹的" ...

  • 万年台

    从小就喜欢雷剧,每当锣鼓响起,我的心就飞回戏台上.本期的图片来自叶奕锐大哥,在此表示感谢. 万年台 到乌镇游玩,走累了,在水边的长板凳上坐下,吃点小吃,看演员在水上的戏台上咿呀呀地唱戏.虽然听不懂他们 ...

  • 我们的小学生活:80后的共同回忆

    本文作者:郝虹 我的家乡在周围也算得上是一个大村子了.一条大路把村子分成了两边.一边住的人口多一些,人们称之为"大村":另一边靠近公路,只有十几户人家,人们戏称其为"小台 ...

  • 泉会村的年味--“土”与“野”的特色美食

    每年回家乡--泉会村过年,舌尖上最大的享受是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泉会村过年的特色美食集中体现在两个字--"土"和"野"!土猪肉.野山羊.土鸡.野香菇.土魔芋.土豆 ...

  • 从村里死喽人不让放炮说起

    这两天,天不明,村里就有叮咣叮咣几声二踢脚的声音传来,儿子说现在不是不让放炮吗?我说,是,可是,这得分什么事儿,村里死人放炮是多年来的传统. 村里死喽人为什么要放炮?因为村里和城市不一样,村里是熟人的 ...

  • 杨学礼:探寻杨庄印刷往事

    作者简介:杨学礼,一九六四年生,万荣县王显乡杨庄村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崇文尚德,喜爱阅读,丰富生活,充实人生.偶有习作,有感而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