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害怕「孤独」?

人们为了逃避「孤独」,为了让自己不感到「孤独」的存在,会试图排遣「空白的时间」。所谓「孤独」,是应该逃避的东西吗?

逃避「空白的时间」的工具

和过去的社会相比,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很少感到物质上的不自由,生活变得舒适得多。但奇怪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与物质充足成反比,在内心的某处存在着一种模糊的空虚。即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也只是暂时的消遣,这种空虚感有时候也不会完全消失。

当然聪明的现代人也成功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不断开发出了能够排遣空虚的各种工具。为了不让我们在「空白的时间」中感到空虚,使用了这些工具,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它们吸引,而不容易转移。

很久以前,电视是这种代表性的工具,后来智能手机取代了它的地位。无论在地铁里还是马路上,很多人都盯着那个小小的画面看,这已经是大家熟悉的光景了。甚至不少人即使是过人行横道也不把目光从手机上移开。

但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消磨人生宝贵的时间,以排遣自己的空虚心情呢?

关于「孤独」的误解

我们拼命避开「空白的时间」,就是为了逃避「孤独」,为了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只要我们害怕「孤独」,为了不产生「空白的时间」,就必须拼命地继续排遣空虚。

但是,「孤独」是那么可怕的东西吗?

德国出生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说,人类(一个人)的状态有三种:「孤独(solitude)」,「寂寞(loneliness)」和「孤立(isolation)」。

「寂寞(loneliness)」,换个说法就是「一个人的共同行动」,就是对这种状况感到痛苦,「和自己也无法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的状态」。「孤立(isolation)」,是指被某件事所吸引,不仅和别人没有联系,「和自己也没有联系的状态」。

但是阿伦特认为「孤独(solitude)」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其中完全没有消极的语气。而且,「孤独」是指「一个人中有两个人」的状态。

那么,「一人中有两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是一个人,但也是两个人」

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理解人是怎样的结构。

人的结构:

大脑——理智的地方

内心——情感、欲望和感觉(直觉)的地方

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以大自然而来的野性原理构成的「内心=身体」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大脑」这一非自然原理的信息处理部门被认为是混合结构。

「大脑」具备语言这一工具,并且像计算机一样进行信息处理,进行事物的模拟和比较等。根据这个动作,分析和预测,反省和计划等,处理过去和未来的事,但是捕捉现在的事不擅长。另外,「大脑」使用「必须」「应该」等must和should系列的语言,有很强的控制现象的倾向。因此,「大脑」在不方便的时候,有时会单方面地关闭和「内心」之间的联系。

比如,某女性被家暴了以后,「大脑」告诉她去报警去验伤,应该远离这个男性,但是「内心」却告诉她,这个男人毕竟是自己的老公,他打完了就好,还是忍一忍吧等。

简单地说,就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做哪些正确的事情,但是情感却让我们往反方向走。这时候的理智和情感之间就断了联系。

另一方面的「内心」,与「身体」「同心同德」相连,两者不会产生矛盾,会经常对「现在、这里」即现在,直觉性、即兴性地做出反应。还有「想做」「不想做」等want to do系列的说法,但不像「大脑」那样一一附加道理和理由,这是其特征。

现在,让我们基于这些前提来思考阿伦特所说的「一人中有两人」。

一个人中有「大脑」这一非自然原理的部分,也有「内心=身体」这一自然原理的部分,就像本来就有两个人一样。也就是说,本来人是「一个人但也是两个人」。

但是,如果「大脑」和「内心」的联系断了的话,双方的互动就会消失,「大脑」就会被外界的关系所吸引。还会不得不执着于「是否与人有联系」「别人是怎么想的」等问题。上述的「寂寞」和「孤立」的解释中,所说的「与自己没有联系」,就是指这种状态。

「孤独」的丰富和热闹

而如果「大脑」和「内心」相连着,「一个人中有两个人」的「孤独」,与「寂寞」、「孤立」就不同,是一种热闹而丰富的状态。人被什么感动,得到新的灵感,深刻地思考,都是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中进行的。

倾听「内心=身体」,就会与前方广阔的大自然的常理相连。在那里,还横亘着人类共同的丰富睿智的「地下水脉」。

如果挖掘不充分,根据挖掘的地方的不同,就会产生「从这里冒出红色的水」、「不,是绿水」等见解的差异。但是,如果将其深入挖掘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共同的「真善美」,可以超越专业性和每个人的个性等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灵感(来自直觉的灵感),并不是自己的「大脑」经过计算后想出的东西,而是指从「内心=身体」突然之间降临的想法。

因为在「内心=身体」之前待命着的大自然的常理,是与「地下水脉」相连的。许多非凡的艺术和文学,以及深刻的思想、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是通过这一途径汲取出来的普遍性的东西。

这种「孤独」的状态,比表面上与他人的联系或见面等,现有的信息要丰富得多,使之与「地下水脉」的连接成为可能。所以人们就不会害怕心虚。

如果没有「空白的时间」,人就无法进入「孤独」的状态。如果没有「孤独」,我们与自己的内心也无法进行丰富的对话。即使害怕「空白的时间」,拼命通过网络等方式与他人联系,但如果不能与自己连接,那也不过是被手机吸引的「寂寞」,空虚是抹不去的。之所以空虚,不是因为「没有与人联系」,而是因为「没有与自己联系」。

要有一点勇气,减少「排遣空虚」,敢于创造「空白的时间」。不要害怕「孤独」,试着和自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静静地对话。如此一来,一定会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开始运转,总有一天也会经历与「地下水脉」的睿智相连的至高无上的喜悦。

(0)

相关推荐

  • 两个人寂寞美文

    两个人的孤单 我们说好了,我要呵护你一生一世,直到天荒地老.我以为,单凭感动,就能够让人生死相许.直到你说分手的那一刹那,我才明白,原来爱,终究经不起时刻的摇摆,快乐的光晕消逝后,只留下一片狼藉的心碎 ...

  •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孤独是一种选择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比起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喧嚣,我们好像更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孤独是一件坏事吗?美国社会学家莫顿 ...

  • 「孤独」:一枕清风明月,半山孤绝烟霞~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逊: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逊.我们可能是这三种形态的一种,也可能是第四种形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孤 ...

  • 最「孤独」的中国外交官:独守岛国3年,住草房吃树叶,一人撑起大使馆

    在遥远的太平洋中部,有一个岛国,叫基里巴斯. 有人说它是世界的起点--赤道和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于此交汇,全球新的一天最先从这里开始. 也有人说它是世界的尽头--即使离最近的澳洲大陆,也有2500 ...

  • 「随笔」孤独的清醒人

    作者:冰山雪峰 本人已年过花甲,正在向古稀奔跑,我以为已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活到这个岁数该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人了. 过去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也经常问我自己.不知不觉中,儿子都四十岁了,老娘已到 ...

  • 转载Nature老师的原创视频「孤独の瑜伽士 」

    转载Nature老师「孤独の瑜伽士 」"为什么我们要早起?" 第一季 第一集 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代入感的原创视频! 关于Nature老师的介绍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里面有关于老师的介 ...

  • 刘若英| 这杯「奶茶」,孤独却温暖

    一提到刘若英,本能地就会想到她的那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成名曲<后来>,不知道这首歌伴随过我们多少个春秋,它也是朋友之间每每相约唱K时候的必点曲目. 虽然不见得人人都能够唱得黯然销魂,但是仿佛旋 ...

  • 「案例」“压力很大,害怕考不好”,不愿上学的他如何克服焦虑?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H同学,14岁独生子,上初一下学期,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学生性格 ...

  • 「诗情画意」翟濯|孤独

    作者简介 翟濯,原名翟民权,山西临猗人,山西教育学院毕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职临猗县作协主席,在市县组织部门工作了三十多年.著有影视文学剧本<古塬>.<山坳风云>.< ...

  • 「 摄影 」你偷走了我的孤独

    图片来自:网络/诗歌:本号读者原创 [ 摄 影 ]你窥视了我内心的秘密 摄影师:Damian Hovhannisyan 诗歌作者 在水一方/ 笑冬/Phoebe/ 陈晨/ 腾云/ 城春草木/三宝/ 采 ...

  • 「震惊」外国球员都害怕中国的这些东西…你怎么看

    上周我们搞了个事情,呼吁大家"肆无忌惮"的向巡回赛球员提一些问题.(不清楚的可以戳这里了解:「八卦」如果你能"肆无忌惮"地问球员问题,你会问些什么?(这尺度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