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幕红尘》的“见路不走”,参透《道德经》的“无为而治”

我们每一个人走到书店或者打开手机的时候,各种知识会像泉水一般向我们涌过来,让我们眼花缭乱,甚至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

面对市场上这么繁杂的知识体系,到底应该从哪一种开始学?哪一种又是我们可以实际用到生活之中,并且能有效帮我们解决问题的?

其实答案就是:这个世上的智慧只有一种,所有的道理溯本同源,都在同一个本质之中,只是文字不一样,承载的体系不同而已。

而今天,我们就用《天幕红尘》之中的“见路不走”和《道德经》的“无为而治”这八个字,学习实事求是的智慧本质。

  • 所谓“见路不走”是什么意思呢?

用《天幕红尘》的话来说,就是: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

所以见路不走,就是不拘束于经验、教条,而走因果。

“因果”就是自己的实际条件,只有自己的实际条件是无漏的,如果抛开自己的实际条件,抱着侥幸的心态,照搬别人的方式来走,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错误的。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方迪在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不拘束于字面,我的理解是:创新并不执着于新旧,而是善于发现和创造更符合实际的方法。

而这个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在任何情况下,不管面对任何问题,本身都不执着于新旧之中,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条件和实际的方法,这是见路不走存在的意义。

而这个存在的意义,从本质上也和《道德经》之中的无为而治,有一点本质是相通的。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无为而治,很多人都会错误将此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其实这是顺应道的规则而去作为,并且达到实事求是的本质。

就是顺应当下的条件去作为,这个条件就是无为的道。

找到了条件,依据条件顺其自然而行,便是顺应大道本质的规则做事。

从这个角度理解无为而治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白,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盲目作为,它和作为不作为这个字面意思无关,它的本质是顺着生命本质的规律做事,就像见路不走,他重点不是自己走路或者是不走路,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自己应该怎么走。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反思一下。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经常问:现在风口在哪?有什么赚钱的好项目?我有几万或者十几万,有什么靠谱的生意可以做?等等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乍一看是不同的,但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存在一个根本上的错误,那就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因为热爱、喜欢、或者熟悉某一个行业,只是因为不甘心接受现状,同时又没有能力和思维,通过一个正确的方式去做出一些什么,然后只想坐享其成,通过侥幸的方式,获得一劳永逸的结果。

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自己要经验没经验,要态度没态度,却只想要一个发财的结果。

而抱着这种思想去考虑问题的人,要么一生都没有真正走出去的机会,要么迈出第一步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以失败作为结尾。

所以在生活中才有许多失败负债的例子,当然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没有考虑实际条件,而仅凭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成了这众多因素之中最重要的一个。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对于指导生活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从《天幕红尘》的“见路不走”,再到《道德经》的“无为而治”,真正参透实事求是的智慧。

文|易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