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素食,广结善缘

编者按:这是我们“选择素食”系列的第四篇,虽然我们平日里经常会提到素食,但距离上次的主题分享,也已时隔半年了。如同以往,我们想以各种各样不同的角度,去试着阐述“吃素”这件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与思考。

广结善缘

缘,既有些奇妙,又有些抽象,你若想理解它,需要有一些想象力,但同时,你也许更需要一些纯理性。我们今天就用一个数学概念,来试着理解“素食”这件事,不过,我们还是先从题目开始讲起。

“缘”这个词,我们在日常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当我们遇到好人好事,通常就会说:“这真是善缘啊~”;而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我们就会说:“真是个孽缘啊!”我们有时会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时也会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似乎这个“缘”,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走向。

缘,被喻为命运纠缠的丝线,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对我们来说:“缘”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环境、也可以是一个时代。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 你刚刚新认识了两个人,但能明显感觉第一个人很看不上你,而第二个人则特别看好你。相反,你对他们也不了解,但就是看一个特别顺眼,另一个怎么看都不舒服,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 你今天在公司办公,工作效率特别高,可是一旦回到家里,那么你的工作效率就会直线下降。你还是那个你,但是“环境这个缘”不一样了,因此导致你的工作效率也发生了改变。

  • 如果你是一名经商奇才,那么赶上改革开放、还是赶上文革,对你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同理,如果你是一个草莽英雄,那么生在和平年代、还是生在乱世,也会完全不一样。你还是那个你,但因为“时代这个缘”不同,你的人生也将不同。

  • 这里现在有一颗种子,影响这个种子是否能够结成果实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遇到什么样的“缘”。一个种子的缘,就是它要面对的风吹日晒、雷霆雨露、人为培养等因素。

那么你有没有想象过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包括所处时代与环境,都是善缘,你看谁都喜欢,他们也都喜欢你,你周围的人和事似乎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你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么我们的人生,该有多顺利呀!

善缘多就是好,想想都幸福,可是,到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善缘增加呢?为什么说吃素,可以让我们广结善缘呢?

人与动物的“最大公约数”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数学概念,那就是:最大公约数。

比如:“12、18、24,这三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

如果 a 能被 b 整除,那么 b 就是 a 的约数,几个整数中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18、24”,各自都是一个单独的整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公约数,那就是“6”。

那么请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这三个数字代表——“人”,它们之间要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甚至要一起工作或生活,那么此时,这个“6” ,对它们来说可就太重要了。

对“12”来说,“2、3、4、6”,都是它的约数,而“18”也有很多约数,比如“2、3、6、9”。此时,如果它们之间能互相尊重这个共同的“6”,它们就是善缘。而因为是善缘,它们的关系就会很好,能够做到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共同成就。否则,它们若是各自只重视自己独有的,“12”只重视“4”,“18”只重视“9”,但就是不提这个“6”,那么它们俩就很难结成善缘,根本无法合作,甚至还会打起来。说得好听点,叫没有交集,说得难听点,就是恶缘。

人同此理,我们在这一生中,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合作、协作、共事、生活,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然后重视它、尊重它,我们才能与之结善缘。否则你只想你的事,我只想我的事,久而久之,就必定会产生矛盾与冲突,也就是:结了恶缘。

再举几个例子:

  • 如果你和你刚出生的宝宝在一起,那么你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照顾,你也需要有人照顾,宝宝也需要,但是你需要照顾的比重,显然没有宝宝那么多,但对宝宝来说就是全部,因此你就要去照顾他。

  • 如果你和你年迈的父母在一起,那么你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孝顺,孝顺这个东西,你们都需要,但是对父母来说,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你必须孝顺。

  •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或陌生人在一起,那么你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尊重,还是同理,因为谁都需要被尊重,因此和它们相处,就必须尊重他们。

  • 那么我们把这个范围再扩大一下,把动物这个群体也涵盖进来,那么我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生存。说白了就是求生,因为所有动物都想活着。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生物,它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活着,这是所有动物最基本的共同需求。

所有整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所有生命的最大公约数都是“生存”,这个涵盖一切的“1”,就是生命本身。如果我们不尊重这个“最大公约数”,其实也就相当于:结了恶缘。

 

人与群体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让人获得幸福感的最好方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说普通话,而不是讲家乡方言,因为以前的人们科技不发达,他们的双腿都被拴在土地上,活动范围基本上就是方圆十里路,在一生当中,他们离开家乡的机会是不多的。但是近四十年来,人口大规模流动,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要是说方言,根本无法交流。没法交流,就没法交易,更没法合作,甚至还会产生误解而起冲突,所以,人们只能选取“最大公约数”,用普通话来交流。

因此,人们选择“最大公约数”,是个自发、且趋利避害的结果,但你要是在这种环境中固执地只讲自己听得懂的方言,就很有可能遭人排斥;相反,一个外国人只要讲中国话,即便我们不认识,也能对他瞬间产生好感,因为中文是我们之间的“公约数”,借此,我们就能结善缘。

同理,我今天对一个不认识的老人特别尊重有礼貌,那么即便那个老人不认识我,他也会觉得我这年轻人还挺不错的;但如果我不遵守这个公约数,那么即便我个人能力有多么出众,我也和这个人结了恶缘,如果他正好还是我未来的老板,那我的仕途,基本上也就没戏了。

再比如,我们平时发朋友圈时,如果只发一些“自己的日常照片或自拍、听过觉得不错的音乐、读过觉得不错的文章”等等信息,人们就很愿意看。可是你在朋友圈里发布的,全都是“只和工作有关的信息(甚至全都是销售或推广信息)”,人们就不愿意看,大部分人会直接屏蔽掉你,因为朋友圈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朋友之间互相分享的日常信息。

你看,其实你还是那个你,你的朋友们对于你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本身,也是非常赞扬的,可是你没有取你们在朋友圈里的“最大公约数”,此时,你就很难在朋友圈里,与那些能看到你信息的人们广结善缘。你说值得吗?东西没卖出去,还被屏蔽了,又遭人烦,也许未来某一天,当你真正想要用到朋友圈时,你就会像那个《狼来了》里的牧童一样,虽然没说谎,但是人们再也看不到你了。

要我说,我真的觉得微信可以在朋友圈下面,再开一个功能,叫做:工作圈。朋友圈里就发日常信息,工作圈里大家只发工作信息,一天只能发一条,人们也就能根据需求,选择进入相应的“圈”里去看信息。人们在“朋友圈”和“工作圈”都重视“最大公约数”,我们有时想买点东西、寻求合作、求职或转介绍,也许就能直接去好友的工作圈看看,这不是很好吗?

人与天地的“最大公约数”

人和人,生命和生命之间,都要学会取“最大公约数”。而当一个个的人组成一个“群体”时,我们就更需要学会这一点,这个群体可能是一个公司,或者国家。

我们继续举几个例子:

  • 我们其实会发现,历代的圣贤们,面对“大众”这个群体,开示一些真理时,也要取最大公约数,用谁都听得懂的各种故事和生活中的比喻,去讲述那些深奥的道理,这也是圣贤与众生们广结善缘。

  • 如果你今天进到一家咖啡馆,可是你在里面大声喧哗,还吸烟,人们就会讨厌你,你也许会被赶出去,因为人们在咖啡馆里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优雅、安静、还有咖啡香,而这些,你都没有尊重。

  • 如果你是一个来到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那么你在中国,就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承认中国领土主权,这是你生活在中国最基本的“公约数”,但你要是在这里为人处事时,说什么反华言论,那么就会被周围的人讨厌,换成我们去到国外也是一样的。对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重,是基本的公约数。公约数会帮助我们广结善缘。

  • 而这个范围,如果上升到天地的尺度,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地球公民,生活在这天地之间,也有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最大公约数”,那就是:不伤害其他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想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生命共同的公约数,只为了自己,从而去宰杀、屠杀、甚至吃掉其他的地球公民。

我们若无视这些最大公约数,在禁烟场所吸烟、在一个国家触犯法律、在天地之间让我们的双手“沾满鲜血”,专门做这些结恶缘的事情,那么可以想象,我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将会非常不顺利、甚至是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因为善缘不够,全是恶缘,为什么善缘不够?因为没有关照到互相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我们选择素食,是在更大的范围与维度上,关照到所有生命的最大公约数,与众生杜绝恶缘,广结善缘。这么做,先不说具体能有什么好处,但至少,能让我们远离很多不吉利。

 

结来生缘

在《六祖坛经》里,有这么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当初六祖来到五祖门下,一直在碓坊舂米。一天,五祖招集所有弟子,说:“你们各自回去,运用自己的智慧观照本心自性,各自作一首体认佛法的偈,送来给我看,如果有谁能明白佛法大意,我就传给他衣钵,做第六代祖师。”后来神秀大师就作了一首偈,写在了堂前走廊,就是那首著名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知道神秀其实还未真正识得自性,但也对其他弟子们说:“依照这个偈去修行,可以避免坠入恶道,而且还会有很大利益。”于是弟子们依照师父的教导去念诵这个偈,大家都心生欢喜,赞叹不已。

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口中唱诵着神秀的偈,从碓坊路过,慧能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没有认识到本心自性,就问童子:“你念的是什么偈啊?”童子把五祖吩咐作业,神秀交作业,五祖再批复作业的过程讲了一遍。这时六祖说:“上人,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

其实当初看到这一段,一直看不太懂,什么叫“结来生缘”?怎么结?读一遍墙上的偈,就能结吗?到底什么意思?不过,后来才似乎稍微明白了一点其中的深意,六祖这种广结善缘的“维度”与“细度”,真的是令人望尘莫及。

我的启发是:结善缘,其实未必是从行为上做到什么令他人开心的事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才是结善缘的前提。也许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用心,让我们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善缘。这就好像一位老师用心准备明天讲课的教案,而即便当天,教案中准备的知识点一个都没提到,这位老师也已经和学生们结善缘了,这份用心,学生们是知道的。又好比一位少女,在第二天约会前,来来回回试了好几套衣服,但约会当天还是选了平日的穿着,即便如此,这位少女也在和意中人结善缘,只是因为这份用心。

《坛经》云: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

当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善意的心念”生发起来,并落实为行动时,就是广结善缘的起点。

我想这需要我们先从天地之间,寻求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开始,也就是——素食。

好的,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祝您,每天都有收获。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dNcdzE2JiJA-KTiFdg4k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