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实用周易指南—易传》——八卦的图像如何画出来的

作者:杨本枢

(系传下)原文: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解读:

今天的解读进入下一个阶段——《系传下》的部分。《系传上》是总则,《系传下》是分则,上部分重在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易经》的性质及其内涵,下部分聚焦于微观的角度分析《易经》的使用性质。《系传下》和《系传上》一样,也是分为12章。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这个八卦指的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按照什么顺序呢?诸位记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总之,先天八卦一定是处于四面八方的位置。先天八卦如何对应四面八方呢?诸位也记住要领:乾卦位居南、坤卦位居北、离卦位居东、坎卦位居西、兑卦位居东南、巽卦卦位西南、震卦位居东北、艮卦位居西北。诸位还要记住:古代的方向和我们现在的方向恰好是相反的,现在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古代则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看见文章下面的八卦成像图一定不要以为我写错了。

八个卦分别代表什么图像呢?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乾卦的卦象是三条平行的横线,坤卦的卦象是把三条平行的横线从中间切断,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卦象?

根据我对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的认识可以判断出来,乾卦当初应该不是叫乾卦,坤卦也不叫坤卦,因为乾坤这两个字是周朝末期甚至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甲骨文都是象形字,没有形声字,有少量的会意字。乾卦在当时应该叫“干”卦,魏晋时期的易学大家王弼经常用干卦代替乾卦,干在当时代表着核心、主体部分,好像一棵树的树干,乾卦象征天是早已经就存在的,是有八卦就具有的含义,后来的天干地支也是由此得名的,天好似主体、树干,地是附属、树枝。我之前就阐明过,八卦的卦名是经过长久历史积淀之后逐渐完善、成熟的,卦名肯定有,但不会出现文字,只是一种口语表达,至于叫什么,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分析甲骨文的“天”和“干”,天的甲骨文是一个人头顶着一个四方形的东西,这是什么含义,这表明商朝的国王在祭祀天神,我们现在也经常说,顶天立地大概出自此处。而干的象形则可以理解为一棵矗立的大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武器,总之,就是起到主要作用的含义。

就此再来分析乾卦的三连线“”,上面一画代表天,下面一画代表地,中间一画代表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跃然纸上,透过这个卦象还能够看到背后的画面,天下有万物,还有战争。

坤卦为何是六断()呢?原因很简单,人们生活在地球上,脚踏一方水土,头顶一片蓝天,土地给人的感觉不像天空无所阻挡,土地上有河流 有高山,有森林,有高原,这些都会将土地切割成条条块块,这就是坤卦的三条线从中间断开的原因。

至于离坎震巽艮兑六卦,有个取象歌称其为“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这也是根据卦象编造的歌谣,能够形象地表达出卦象。当然,后人对于这些卦象的解释是形形色色,主流解释是乾坤两卦再生出六卦。乾卦是纯阳卦,也可以称之为四象的老阳,物极必反,阳极而动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初九的阳爻就会变为阴爻,这样巽卦()就生成了,再进一步变动就成为艮卦()了;坤卦也是同样的道理,阴极而动,初六的阴爻变成阳爻,震卦()就生成了,再进一步变动就生成了兑卦(),如此的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四个卦象就出来了,只剩下离卦和坎卦,如何生成的?乾坤两卦相互作用,相互交换中间的一爻,纯阳的乾卦就变成了离卦(),纯阴的坤卦就变成了坎卦(),阴阳实现了平衡,万物才得以和谐共生。

宋代易学神人邵雍习惯于把离坎比作日月而非火水,我觉得非常形象,太阳属阳,但是,一天中仍有晨阳和夕阳,会有一丝丝的阴气。月亮属阴,但是,仍属于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带来一丝亮光和阳气。

洋洋洒洒两千字只解释了八个字“八卦成列、像在其中。”下一讲继续解释神奇的“爻”带给人们神奇的人生解读和预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