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照,做姐妹可好】马坤茹
清照,做姐妹可好
作者:马坤茹,女,作家,山西太原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天涯诗刊》《天津诗人》《山西文学》《都市》《文学月刊》《乡土文学》《唐河文学》《光线诗刊》《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报刊杂志。
01
与李清照做姐妹,最好是做她的妹妹,这个想法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记得,从当月十几块钱的生活费里抠出了三两块钱,跑到新华书店花了两元五角,买回一本《李清照诗词与故事》以后,便爱不释手,甚至侵占了自习时间。
爱上李清照,首先爱上她的名字,她的父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给自己的女儿取花、草、云、惠、贤之类的名字,而是取了清照这个清新的名字。关于母亲给她取名的故事,全班四十多个同学,每人至少听我讲过两遍。以至于元旦联欢,我作为保留节目再次讲述的时候,全班同学竟能够和我一起背诵,把老师听得目瞪口呆。尽管如此,在这里我还是作为保留节目讲述一遍,请大家耐心一点儿,不要嫌我麻烦才好。
我们先从她的父母说起。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学生。名师出高徒,到李清照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已经成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她的母亲是北宋初年王准的孙女,可谓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夫妇俩就商量着给女儿取个好名字,却总是不能如愿,不是和别人重名就是犯了长辈的尊讳。有一天,天气晴好,李格非在后花园读书,后花园有一个不大的人工湖。王氏抱着女儿在湖边玩耍,湖水清澈,母女的身影倒映在湖面上。王氏灵机一动,有了,何不叫清照呢。对!叫清照!叫清照!对这个不落俗套的名字,李格非也没有意见。于是,一代才女的大名就这样诞生了。
其次,李清照的美貌也让我心生爱慕。大家不要误会,我说的爱慕里更多是羡慕。人常说丑女子对美女是羡慕嫉妒恨,我却例外,对李清照没有一丝的恨,只有羡慕和那么小小的一点嫉妒而已。李清照生在古代,那时候没有摄影这一技术,没有留下照片,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据说有画像流传下来,可惜咱没有那眼福,即便是对着真人画像,画师的技术再高超,画像和真人之间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02
关于李清照的美,杨雨教授在她解秘李清照《莫道不消魂》一书里,曾经引用了《宋史》描写李格非的一句话“俊警异甚”。也就是说,李清照的父亲是个大帅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女儿长像遗传父亲居多。何况,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出自名门,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由此可见,李清照的美貌是不容怀疑的。而且,我们的杨教授还从她的一首词里读出了李清照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杨雨教授是这样诠释这首词的:“这首词写的应该是她结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开得多漂亮啊,鲜红鲜红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买了一枝最漂亮的来插在头发上。女为悦己者容啊,戴花总不是为了自个儿照镜子孤芳自赏吧?还得给人看哪!给谁看?当然是给她的丈夫赵明诚看了。怕丈夫说自己还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鲜花斜斜地插在云鬓上,在丈夫面前扭过来晃过去,一定要他说说看:到底是老婆漂亮,还是花儿漂亮?虽然词里面没有说赵明诚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着这样娇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赵明诚不酥了半边骨头才怪呢。
李清照的美是无可质疑了,至于李清照是怎样的美,杨雨教授并没有深究。我从她的一首词里似乎品出点味道。那就是《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咏花词,桂花是最重要的。虽然她也钟爱梅花和菊花,一旦遇到桂花也不得退居其次,成为桂花的陪衬。
桂花没有浓艳的外表,它无须像其他花儿那样依靠“浅碧轻红色”去装饰自己。它的美,在于内在的清高,在于温柔的秉性,在于“情疏迹远”的清韵。其实,人即花,花即人。“自是花中第一流”即是词人对花的评价,也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这种美不是扭捏装扮出来的,也不是美容院里培养出来的,它是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美。我八月出生,八月属于桂月,虽然我不具备这种美,这种美却是我最欣赏的。这也是我要做李清照妹妹的第二个理由。
有一位老师,他的QQ个性签名是“天生无才,痴心不改。”不知是自谦的缘故还是什么,给自己弄这么个签名。第一次看到,就感到好像是为我写的。不得不承认,从小到大,无论学什么我总是少灵气。我母亲气急的时候常数落我:“一等人看看就会,二等人教教就会,三等人打死也不会。”母亲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初学包饺子,奶奶手把手教我,却怎么也捏不好那褶儿(学的是月牙儿形状的河北饺子),母亲气急了,上来就给我两巴掌。说来也怪,这两巴掌把褶儿给打出来了。就这样一个笨人,偏偏爱上了舞文弄墨的活儿。
03
本人虽然无才,却不妒才,更爱有才之人。李清照才女难得,作为一个有才气的女人,上下两千年再难觅另一位。才气逼人一词是最适合她的。
南渡之前,李清照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词论》,是词学史上专门研究宋词的学术论文,在这篇文章里,许多文学大家都遭到了她批评。文中这样写道:柳永,“词语尘下”,也就是说太俗了,格调不高。张先,宋祁呢?“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你通篇有那么一两个好句子,也算得上名家?我们再看她对晏殊、欧阳修和苏轼的评价:“学际天人”,“皆句读不葺之诗耳”。那意思就是,你们三个人的学问没有人能够比肩,可你们的词,就是把整首齐整的诗句,砍得长短不齐,读起来别扭,根本不成为词。著名的情歌王子秦少游更被她损的够呛,“比如贫家美女”,你更没什么了不起,有人说你的词美,那也是穷人家的女儿,白长个漂亮脸蛋,你“终乏富贵态”,你小家子气。
大家想想,以上这几位都是什么人,都是文学大家,学术权威,被个小丫头损的一无是处,他们也该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通讯不发达。如果在当今时代,这篇文章被挂在网上,这些老夫子肯定会被逼疯的。被逼疯的又何止这些人,就连她的公公,她丈夫赵明诚的亲爹她也不放过。
当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陷入了“元佑党案”,虽然不能抛头露面去救父亲,可也不能袖手旁观。当时她的公公赵挺之权势熏天,作为儿媳妇不能对公公指手画脚,她先是以一首著有“何况人间父子情”的诗句,对赵挺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然而,赵是个冷血动物,和没有感情的人去讲感情,不是急昏了头吗?气急的李清照又以“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指着鼻子骂公公是权利炙手可热的冷血动物。这些诗句没有救出父亲,也不能动摇公公的位子。摊上这样一位儿媳妇,赵挺之恐怕也会气得血压上升。赵明诚淡泊名利,致力于金石研究。但是,有一次却被自己的媳妇逼得三天闭门谢客,而后晕倒。
赵明诚在外做官的时候,清照写来了情书,就是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看到这首词是既佩服又担心,佩服老婆才华横溢,担心自己,来而不往被清照埋怨又怕被她看不起。
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三天不吃不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硬是憋出了五十首词,加上清照的一首共五十一首词,拿给朋友看。朋友认真仔细的看完,说道:“这五十一首词,只有三句最好,便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一听,于是气晕过去。
04
如我这般的笨拙女子,如果和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的姐姐每天厮守在一起,各方面也许会有些进益的吧。 作为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令人瞩目,受人敬仰。然而,她又是孤独的,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的。这是由于她生活的大环境造成的,那是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才藻绝非女子事,是那个时代主旋律。
在她晚年的时候,看到朋友的女儿天资非常聪颖,便想收她做学生,谁知那小女孩儿一脸严肃,以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硬硬地把李清照怼了回去。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儿就有这种想法,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多么的深入人心。李清照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我想这位才女一定感受到身居高处之寒了吧。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被世代传诵,令多少少男少女羡慕不已。在别人的眼中,他们的婚姻生活几近完美。但是,个中滋味又有谁知呢。很长一段时间,赵明诚在外做官,夫妻二人聚少离多。而清照又是感情细腻的女子,只能以缠绵婉约的词来诉说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如果我是追随她左右的小妹,我想我一定会主动拜她为师,让那“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的谬论见鬼去。在孤独寂寞的日子里,我不会让她一个人寻寻觅觅,更不会让她冷冷清清。我会穿过时光的隧道,把她带到我这里,这里有阳光,这里更温暖。还有许多女性文朋诗友,不会感到孤单。她的才华会有很多人赏识,她的作品会有更多的人传诵,还可以通过网络把作品传播得更远。
她也不必每日独守闺中盼夫归来,她可以走出家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凭她的才华应该是个不错的编辑,也能做个出色的记者,或者教师。最主要的是,这里没有外寇入侵,不会国破家亡,没有流离失所,在平淡安逸中做个写字的女人。 如果愿意,请接受我的邀请。如果我们有缘,就生生世世做姐妹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