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展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2021届雕塑本科毕业作品展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校师生投稿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2021届雕塑本科毕业作品展

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毕业季亦是收获季,虽只是初夏之际但2021届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沉淀都已硕果累累。在全球疫情肆虐下2021届毕业生在所难免地受到波及,在大三下学期的等大人体和二倍头像等课程受到影响情况下还是很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同学也是将自己的造型能力和雕塑思维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

此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展分别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出,共展出23位同学雕塑作品,作品即是同学们的心血也承载着老师们的期望和辛勤付出,作品题材多样,涉及广泛;材料多样,有木雕,光敏树脂,数字雕塑,玻璃钢,石膏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坚信本科毕业设计只是同学们的一次小小驻足,新的天地里同学们造诣将更高,思绪也将会飞得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同学们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遇见崭新的自己。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雕塑系主任
万吉欣副教授
作品欣赏

杨登涯-《宿》
170cm×130cm-石膏、木材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宿,是一种挣不脱逃不掉的灵魂宿命,事物本身有着自己的归宿。战马及兵器作为战争的记录者,仍然在时间的轨道上奔跑,通过膨胀压缩的形式,把战马的形体与传统栓马柱结合后进行抽象构图,旨在表现战马的归宿和纪念和平。
黄欣-《当尼采哭泣》
尺寸可变-非洲红木、铁钉、撬棍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痛苦磨炼了意志力,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尼采认为:纵使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要赋予它一种意义。尼采首先承认人生的悲剧性,从而摆脱一种虚假的乐观主义,其次他要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他最终的结论是,我们要用生命的蓬勃兴旺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即便人生是短暂且充满苦难的,我们也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笑着离去。这种力量就是生命赋予我们的力量。生命的特征就是它的反脆弱性,也就是面对压力,它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同样,人的反脆弱性就表现在,痛苦会让人更加坚韧,这也是生命力的体现。尼采所说的“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就是这个意思。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展示生命那坚韧的品质:面对压力、痛苦和打击,不但不怯懦,反而要越战越勇。这也是《当尼采哭泣》所要传达的理念。

赵晓童-《世人慌张》
尺寸可变-数字雕塑、虚拟材质
指导教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   现代社会里,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压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理解世界的方式,寻找情绪的出口。人们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往往是充满局限性的,就事论事,但人生在世问题源源不断,想要达到平稳的心境,做到“自若”,就需要跳出问题思考,寻找新的切入口,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以及他欣赏的《西藏度亡经》内容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西藏度亡经》的寓言内容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并通过荣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理念有个更加深层具体的感悟。通常对于生命和精神的探究往往都是通过物理的手段,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怀疑一切。”我们要寻求更多视角更多可能。《西藏度亡经》和荣格所想要传达的就是,精神独立于肉体存在,甚至在集体潜意识中我们的意识实时共享的。所以这给了我们一个渠道去重新理解“上帝”“鬼神”的存在,这些形象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虽然可怕但那也是我们自身精神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接纳自我意识的过程。而所谓的修行得道,其实是识破苦难只是虚幻的东西,要勇敢的面对。
梳理和理解以上内容对我的雕塑作品创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将文献中的内容内化成为雕塑作品中的表达,在创作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精神的一种疗愈,用作品来传达精神的力量。
苏学新-《无题》
尺寸可变-玻璃钢仿铜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作品由人与马的雕塑语言构成,以一个雕塑的张力与形式构成来体现,使之形成一种意向性的形体和空间。材质上利用冰冷的铜和石头来体现,与其热沉的物体构张力互相冲击,这个雕塑是关于通过创作过程中实现自由的斗争。” 任何人都有权从敌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变成自己喜欢的自己
苏学新-《无题》
尺寸可变-玻璃钢仿铜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我试图去构建一个梦幻的场域或空间,作品主要由两种元素构成,即人物、动物,形成一种具有神秘、荒诞和超现实的构成。作品中似乎存在着人与动物的某种关系,也或许是对控制与失控的某种思考。场景中的人物大多处于困惑、孤独和迷茫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它也是生活中另一种真实的呈现。作品以具象写实的手法表现,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元素与符号,对每一个形体都进行较强的主观处理,使之形成一种意向性的形体和空间。材质上利用冰冷的铜和石头来体现,与其热沉的物体构张力互相冲击。在创作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我试图去寻找一个结合点,将中国传统雕塑造型元素运用到具象雕塑创作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当代具象雕塑。
柴国良-《凡人》
尺寸:110cm-90cm-70cm、樟木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我们当下这个时代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下表现的相对急躁,对审美,艺术也更偏向喜欢视觉刺激,暴力,性等能直接触动神经的元素。但有时驻足思索回味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思想上的享受,所以我创作元素没有很强的感官上的刺激,更想表达出静穆的感觉,就像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评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一般。并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内当代艺术家走向国际,开始彰显名族文化身份,高扬本土文化。《凡人》雕塑创作是将传统佛像金刚力士和陵墓雕塑工艺融入到创作人体的肌肉表现中去,强调人体肌肉组织的线条感和强调骨点,体现点线面的起伏形式感。雕塑内容则是刻画出全身肌肉紧绷状态,头后仰朝天,营造一个普通人无奈无助情况下又不得不砥砺前行的状态。
孙李容-《单向度的人》
玻璃钢
指导教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以极不协调的身体变形来讽刺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单一的审美标准,在身体上画以束腰的样式来影射社会中存在的审美畸形,并且在束腰上以部落图腾作为装饰。部落图腾对于部落里的人来说是神圣的存在,他们视图腾为美,将其装饰在皮肤上、工具上、服饰上,来体现崇拜与信仰。而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的美丽的准则与所谓的标准,在形成了虚假的社会合意之后也成为了女性心中图腾一般的存在,女性不断的努力向这些标准靠近。当每一位女性都将这些美丽准则内化于心,都将其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时,那么美将愈发趋向一元化。渐渐的会认为符合单一模板、范例的才叫作美,这代表着人们审美观的狭隘。而社会的单一审美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女性的苛刻要求使得女性面临各种压力,从而产生一些生理、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的人对真实的自己愈发不满,导致了女性对美的苛刻与偏执,进而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低自尊的情况。因此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告诉女性“美从来就不是一元化的东西,美有千万种可能,也有千万种诠释。不需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只要勇敢的做自己,拥有独立鲜明人格的你就很美。”
宋淑洁《山鬼》
尺寸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山鬼》是《楚辞·九歌》篇名。关于山鬼的身份,中国民间有多种传说,女神,精怪,山神等。为祭祀山神之歌,所描写神姿态和衣饰,系一女性。内容多表现离忧哀怨之情。作品用宣纸,石塑黏土,陶瓷等材料根据《山鬼》做了一个装置,以传统诗歌为基础,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只有在古典中国的语境中才能显示价值和意义,旧的传统吸入新的成分才能成为真正的传统。希望观众在欣赏之余,也引发人们反思此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思考未来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服务于当下人们的文化生活。
王丹丹-《挑衅》
尺寸可变100x70x100cm-玻璃钢,玻璃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以自己为原型试图和这个社会去对抗,在当今社会随波逐流,无思想的独立个体猛然增加,不知在哪本书里精神偷窃的一知半解的知识试图强加在别人身上,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希望所看到此作品的人能成为一个有思想而不是被无畏的人左右的人。
颜于涵-《我们与恶的距离》
光敏树脂、亚克力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商品化、快餐化、娱乐化的信息影响年轻群体养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个浮躁的社会下,许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看客。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暴力现象不断发生。所谓言论自由,对于一些没底线的人来说,就是可以无底线地攻击陌生人,以此标榜自己。有些人通过熟练地运用网络暴力,来刺伤他人,虚拟世界、言论自由和网络暴力,变成了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些年,网络暴力无处不在,即便技术这么发达,道德竟还未进步,让人无奈。
我创作出这个作品以键盘按键为载体,其中宣泄了在网络中各样的情绪。其中文字部分是研究课题时问卷调研,曾经亲身经历网络暴力的人群提供的。黑暗的文字把受害者拖入深渊,纵使表面再和谐美好也难掩心中委屈和痛苦。在网络时空隔离状态下,人们见不到对方受伤和痛苦的表情,体验不到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后果,进而迷失自我,进入个性化的状态,变得冷漠和自私,不计后果地进行不见血的集体杀人行为。我想让大家看见,能够视觉上直观的体验。
我们与恶的距离不过一副键盘几个字。
康逸帆-《山海》
尺寸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作品以先秦古书山海经中“蜚”和“旋龟”组成一幅场景,一前一后拉开前后空间层次。庞然大物掀起的滔天巨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场景模型与传统雕塑的碰撞冲击与结合,一动一静呈现出负重前行和不屈的状态。
罗馨怡-《狄安娜》
尺寸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狄安娜——西方文化中的月亮女神,其文化特征不仅表现在其性别形象的唯一性、起源环境的独特性,而且表现在其意蕴象征的丰富性方面。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月神传说中,它是形象最完美、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女神之一。
白洋-《RING》
尺寸可变 材料可变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RING》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两位对我十分重要的女性。一位我曾经的伴侣,她是一位年轻的有才华的首饰设计师,在我眼中她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我们曾共同度过极为快乐且充满诗意的时光。但在与我交往之前,她曾经历长达一年的家庭暴力。在我们交往的日子里,她偶尔会提起过去那段黑暗的经历,那个男人酒后就会变得暴躁,就醒后又会变得出奇的温柔,希望她能原谅他酒后的种种暴行,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证是最后一次,未来会加倍的爱她。 她一次又一次地相信,直至这个男人将她的头撞向墙壁与衣柜。我始终难以想象,这位在我身边独立且智慧的女人竟然也会有如此的遭遇。同时,这样让我意识到家暴于女性而言真的并不遥远。第二位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在2018年确诊乳腺癌,但疾病给予她的并不是打击,而是更加健康且积极的生活,她开始热衷于运动、烹饪、以及艺术,她将生活的着眼点从工作调整到生活本身,面对疾病,她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抗争。她让我感受到她除去母亲身份之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源于生命本身。2020年6月27日晚,我曾经的伴侣在我和她和平分手半年后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在无数个偶尔怀念她。
这两位女性让我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让我开始关注女性的困境与苦楚。我将艺术创作作为最终的出口与落点,试图采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章鱼形象对女性遭遇的感受做出具象化的表达。这便是《RING》的由来,它需要传递出女性的力量与勇敢,我需要它凶猛且温柔。
张思涵-《不被欢迎的婴儿车》
100X60X45
指导教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作品由综合材料构成,又婴儿车与拼贴的彩色圆环圆环以及各种可爱的装饰物一起制造温馨舒适的甜蜜感。但是作品本身立意并不是温暖的话题,运用婴儿车作为载体,上面贴上的糖果色圆环其实暗喻避孕措施,与作品产生一种反差之感。人们打开手机便可以浏览到各种社会新闻,而关于弃婴的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对品德的下限越来越低对关于生命的尊重也越来越蔑视。我的作品希望可以用温馨的方式来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弃婴,了解他们,并且减少这种现象的不断发生,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期盼中出生,在爱意中成长。
姜鹏程-《鼻子》
尺寸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雕塑的创作中我所考虑到的一开始并不是要传播什么社会理念,反应一些社会时事,或者一些象征性的事物。令我感兴趣的是---雕塑的体积与空间。在对雕塑空间与体积的思考中,我发现鼻子的造型是人体上能够使空间进入体积的造型。重要的不是造型的精准而是鼻子中的雕塑关系,所以塑造概括的造型再于平面上略加一点节奏。
姜鹏程-《微笑》尺寸可变
光敏树脂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该作品也是注重于雕塑的体积与空间,提炼嘴唇的体积与空间,把握微笑的感觉。作品最开始是根据日常的灵感画于纸上,由最初灵感的记录再把内容从绘画转成雕塑,提炼简化嘴唇的造型和构成辅以亚光的浅粉色最终做出轻轻微笑这一感觉。
陈奕滢-《=》
尺寸可变-影像装置
指导教师:吴曦煌
影像链接(不分先后):
(合并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p4y147FU?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20878757&unique_k=GI56sd
(中国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y167rG?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20880307&unique_k=VYXALX
(美国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q4y177ux?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20880317&unique_k=FVoxpd
(日本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Q4y1o7az?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20880564&unique_k=oGxzcL
(印度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Q4y1o7bW?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20880061&unique_k=ikgN6c
作品说明:时间是世间最不可追的东西,一百年可以短成一个人的一辈子,也可以长成一段历史,当人类开始进化,社会也开始发展,在作为人的我们短短在世的这几十年里,此时盛世太平,彼时却战火连天,我们从书籍、影视、推文中去看到星星点点零碎的数据,或是从各种正能量口号中得知,我们的祖国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其实这些时代的脚步,于我们而言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应该被我们注意和思考。我想在这个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如此之迅速、传播的途径也十分广泛,除了那些娱乐花边新闻,我们也需要看到我们的祖国和世界的联系。如今“直播”和“小视频”成为现代人茶余饭后最热爱的休闲,各种平台上所传播的作品参差不齐,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悲哀。
毕业设计《=》将影像以小视频的方式呈现,动画仿照了翻页时钟运作的效果和声音,是“时间”;视频内容运用了所选取国家的代表性物件或是生活中大家微信聊天最常见的emoji表情,将所选取国家的部分数据进行对比和平衡,是“等于”。影像装置作品的呈现方式以类似于直播台的形式展示,试图实现“艺术”的生活化和接地气,通过于现代人而言最低成本的方式传播作品。我想通过动态的画面、荧幕和声音,让我的思考有更加具象的记录和展示,使我的作品成为随时可看、随处可展的、一个实验性的作品。
苏日古嘎—《苍狼白鹿》
48cm 树脂羊皮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主要表现材料为羊皮和树脂少部分羊毛毡。用最贴切的材料还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故事。将蒙古民族色彩与服饰特点并表现出来。描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故事。运用雕塑语言生动阐述历史故事,展现蒙古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处世哲学。 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为首领的一支,自称为乞颜氏,他的妻子叫豁埃马阑勒(白色的鹿)于是蒙古开始流传苍狼白鹿为其祖先的故事。
杨力蓓——《莫兰迪的瓶瓶罐罐》 
尺寸可变 材质:废报纸,废纸壳 纸浆
指导教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人类一天生产多少纸,又浪费了多少,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或许值得人深思。这件作品正是我带着思考所做出来的。整件作品都是使用的被人遗弃的旧报纸和纸箱做出来的,它们看上去也许并不是特别的华丽,但却是从头到尾贯彻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而如何变废为宝,如何将废报纸做成的纸浆艺术品更加具有其美好的观赏性,成为了我愿意为之研究的一个目的。
张艺-《“吞咽”8760时》
硬泥仿粗陶结合棕榈蜡
指导教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表现时间——思考运动和变化的形式如何赋予时间以具体形式。表现是一个象征过程,通过此过程作品指涉了超越自身以外的一个主体,表现时间的内在矛盾在于多数视觉艺术作品都是静止的,而时间的测量和显现却是通过变化来实现的。
时间在视觉艺术中也可以通过实际的运动来得以展现,因为我们对于时间的体验常依赖于我们在空间的运动,当我们观察一件发生细微变化的作品时,我们会意识到时光的流逝。
有意在作品中吸纳时间元素——蜡,把物理变化添加到作品中。
以童年时期的“我”为原型制作出一颗头部造型,嘴中放置一支生日蜡烛缓慢燃烧(人每过一次生日就有8760个小时从生命中流逝),整体有一个“吞咽”的状态。(灵感来自美国摄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他认为“人是时间的生物”)蜡芯在开始被点燃后,每个观者看到的都是有细微不同变化的构图,观看者的时间也在观看中发生流逝,希望观者能联想到一种时间现象:即今朝时光逝去,转而消化成为既往岁月。就像人生明知道要燃烧殆尽,依然要为自己的发光发热而庆祝!时间流逝本身并不恐怖,恐怖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符策坤-《 伶 》
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以艺术表现表述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引发人们对传统的追思与继承,坚定文化自信。融汇琼剧艺术的神韵。寄托无限的乡愁与乡结。
吴幽-《 㜄 》
尺寸可变-樟木、不锈钢、混凝土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 作品更多探求人类普遍的共通问题及独特的中国宇宙观和哲学根底,在通过纯粹的“点”、“线”、“面”之间的多维营造中表达对空间、时间、生命的思考。上帝粒子使得世间万物保持相对稳定,人道的维度又有了色声香味触法使得我们认知世界,如果意识先于物质存在,那么个体意识从何来又会引着人类走向何处?宇宙万物无不服从一个不断熵增的规律,秩序化为混沌,生存走向毁灭。可我们懵懵懂懂来到这个世界,有朝一日又会糊里糊涂的离开,生死的奥秘以及动物意识是否是被排列组合并且各自有着今生被安排好的使命和位置谁又曾懂得?即便人活百岁,也不过36500日,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万物也会归于虚无,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被感情名声财物知识等虚构的现实意义所控制,人们都信奉它的时候也给了它隐形的力量。可两千五百前的佛陀却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许真挚慈悲与仁爱包容是滋养世间万物并给予其神奇能量的奥秘。大到地球上的山川河流,小到人类创建的景观园林,或是动植物身上存在的微生物,都在以自然的方式雕琢着具有空间和时间的雕塑。所做的这件作品不仅是对内部的木雕形象及外部空间的塑造,也是对浓缩的宇宙形态的主观表达,同时也是为了营造“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的意境来传递东方哲思智慧的魅力。
孟超-《轮》
80*40*20cm 光敏树脂
指导老师:刘大志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由由建筑元素组成,以黑色为主色调,通过构成原理,将建筑元素抽象化,简约化。通过自我感悟并加入艺术语言。以表达作者对轮回的思考和存在与消失的关系。
卢威鑫-《无相量度》系列-03
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吴曦煌

卢威鑫-《无相量度》系列-05
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佛教主张万物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与“有相”相对,无形象者称为“无相”。盖一切万法以其各自之性形成宇宙中森罗万象之面貌,然此种“有相”因其生灭变化无常,本质为空,故非实有。《无相量度》系列创作以量度经为素材,在模拟还原“神相”的同时,试图对“无相”展开话题的讨论,探索和思考新时代的人神关系。
葛振宇-《方兴未艾》
80X30X20cmX3 -樟木
指导教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