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因为上火?缺乏维生素?看看中医怎么讲
谈起口腔溃疡,大家应该都被这种疾病折磨过,刷牙碰到了疼,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的。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一般是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的溃疡,且面为下凹伴有充血。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周期性、复发性以及自限性,经常发生在唇内部位。这个疾病很容易出现出血和疼痛等现象。当饮食辛辣时主要的疼痛性质为烧灼痛,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中又命名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传统医学普遍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证型多为阴虚火旺、心脾积热等。调查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都能够明显提高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发病率。现代诊疗技术认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与口腔溃疡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践表明进食偏嗜、消化疾病、贫血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概率极高。
那么口疮溃疡这个病是怎么发的呢?
西医尚未发现口腔溃疡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部分医者认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口腔进群的失调以及不健康的日常生活如吸烟、酗酒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对于口疮的病因的分析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多是因为实热及虚弱等;外在因素则多为感受触冒外邪、饮食不节制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阴液亏虚,至使虚火上炎,熏灼口舌或是外感风热,致使风热袭脾、心脾积热上攻而致病。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肾经巡行口舌,阳明经络齿龈,因此口疮在临床上病位躲在心、脾、胃、肾。
口腔溃疡的常见证型与处方
(一)阴虚型
临床表现:口腔肌膜成点型溃烂,溃烂点多为2个左右,溃处无明显片状融合,周围肌膜绕以窄红晕,病情反复发作。阴虚、咽干口燥、腰酸、头晕、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细,症状多在劳累后及休息不足后加重。
治法:滋阴清热,清降虚火,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汤加减。
(二)脾虚型
临床表现:溃疡面2个左右,为不规则圆形,无明显充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部胀满、大便稀、不想说话、气短,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细缓,手足冷。症状腹泻及劳累后加重。
治法:益气健脾,佐以清热,方剂选用四君子汤加减。
(三)肺胃实热
临床表现:多发于唇、舌面、齿龈等。溃疡面大,溃烂点多为黄白色。溃疡为呈多数的中央凹陷且周围黏膜鲜红连接成片的溃疡面并伴有明显的疼痛,疼痛性质以灼热感为主。每当进食辛辣及便秘后症状有明显加重。可伴有低热、口干等症状。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通便,方剂选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四)冲任蕴热
临床表现:多发于女性且与女性患者的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好发于经前期一周左右,经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有大小不等的红色疼痛溃疡面为主要表现。每遇情志波动及性情激动时症状明显。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经清热,方剂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这就是中医上关于口腔溃疡的小知识,快来看看你是哪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