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 郑风·缁衣》/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737期)

天语说:

《毛诗故训传》说:“缁,黑色,卿士听朝之正服也。”也就是说,缁衣是官职为“卿士”者,在上朝从政的时候所穿的正宗礼服,因此,“缁衣”也就是官职的象征.

《周礼·考工记》“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古人在染布料的时候,染三次出来的颜色叫纁,也就是深红色里面透着黄色,染五次后,颜色加重,称之为緅,就是深青色中间透着红色,最后染七次出来的颜色叫缁,也就是深黑色。

《毛传》说:“有德君子,宜世居卿士之位焉。”其中包括两义,即卿士之位应该任用有德君子有德君子应该居卿士之位.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郑风·缁衣》是《诗经·郑风》的第一篇。
【汉】毛亨《毛诗》“缁衣,卿士听朝之正服也。”缁衣是贵族卿士在上朝等正式场合所穿的官服。
《毛诗序》谓:“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郑武公当初曾经任周幽王的“卿士”,后来成为“大司徒”。
《礼记·缁衣》中,孔子说:“好贤如《缁衣》,恶恶《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郑国,话说周宣王当了二十二年的天子后,有一天猛然发现,他即位时的那个小不点弟弟已经长大了,应该给他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封个诸侯当当,于是就颁令封姬友为郑桓公,封地不大,就在镐京近旁的咸林。郑桓公被封后,还继续在朝中办事,管理封地的事就交给了和;和是他最为信任的一个兄弟呢,办事也同他的名字一样,对百姓是和和气气的,乡间里下的若有矛盾,多晓之以理的调解,加之郑桓公的用度多从朝中拿出,封地里的税赋收的不重,所以周人都很喜欢郑桓公,多将家迁入郑地咸林。
周幽王继位后,对他的小叔叔郑桓公是尊爱有加的,他也知道周人都很喜欢郑桓公,就把他封为司徒,掌管户籍、土地,周人幸福了。河洛之间的人民也很想往。
一年后,周幽王宠爱褒姒,国家乱象丛生,郑桓公操心的每晚都睡不着觉了,可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看见桓整日里忧心忡忡,就对他说:“太史伯见多识广,知今通古,一定会有好的办法。”桓公这才恍然大悟的急急带着和去拜见太史伯。
桓公一见太史伯也没客套直戳戳就把心事说出来了:“太史伯,眼下王室多危,怎样才能逃得一条生路?”
太史伯看了看他说:“只有洛河东岸,黄河、济河的南边,那里可以住。”
郑桓公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太史公,说:“晕了,那个地方是四战之地,周围诸侯环立,我带百姓去还不是送死啊?”

“呵呵,你有所不知了吧?那地方靠近虢、郐两国,那两个国君都是贪婪之辈,百姓不服的,你现在刚当上司徒,声威正望,他两个必定要巴结于你,所以你去了可先借到一块土地,然后周围的百姓都会归附于你,只要有了人,周围国家就不敢小视于你,谁还敢把那里当成四战之地啊?”

“我看还是到江南去保险一点吧?”

“那可不行,江南楚家势正强呢,人民安心,你去那里,没有人来归附你的,如果周衰落了,楚国必定会兴旺的,到那时,你那有地方生根呢?”

和在旁听的明白清楚,就说:“老先生的意思是有了人了,就啥都不怕了,若没有人,再厉害的天险也守不住的。”

太史伯望着和,点了点头。

桓公又问:“我到西方去,咋样?”

“不行,那里的人都争强好利,你去了难以收拾人心的。”

“今后那个国家会更兴旺?”

“也就是齐、秦、晋、楚吧,这几个国家的祖上都出能人,在百姓中影响很大。”

这时,桓公才明白过来,说:“那好吧,就去河洛了。”

和遵从桓公的意思去了河洛,临走之前,告别自己的妻子。

一进屋,就看见妻子刚刚放下手里的正在缝制的缁衣。和告诉了妻子,要去河洛的事。妻子给她道了个万福,就静静的站在一边听着,听完后,拿起自己刚刚缝制好的缁衣,让和先试试。看着和穿上黑色的官服是那么的得体,那么的英俊,那么的玉树临风,她的心里美滋滋的,她就这样痴痴的望着和。
和看着面前这样玉一样的人儿,想到马上就要分别,心里有些不舍,他说:“这么好的衣服,真舍不得穿,大王泒我去那个管理城池,事情太多。真怕忙起来不小心划破了,辜负了你的一片心啊!要不,我还穿那件旧衣服吧!”
妻子听了,望着和,嫣然一笑,说:“怕什么啊,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衣衫。你有事就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给你做的另一件新衣就做好了,等你回来不试穿吧。和的心里涌起浓浓的感动。自己总是在外面奔波忙碌,而妻子在家也不闲,照顾着一家老小,还不忘给自己做新衣,穿着妻子做的新衣,和觉得心里暖极了。
和轻轻的把妻子拥入怀中,用脸轻轻抚着妻子的发髻,那熟悉淡淡的桂花的清香,让和有些不忍离开。他的双手紧紧的抱着怀里的人,这是他一生的挚爱啊。她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
“大人,该出发了。”侍从在门口轻声催着。
“去吧!先忙公务,等你回来,再试穿下,我给你做的新衣吧!”妻子推天他,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另一块早已裁剪好的黑色细布。

和默默地看了她一会儿,然后转身出了门,上了车,他不想让妻子看到他眼中的泪光,车子渐渐远去了。

站在门口的她,望着远去的车子,轻轻的吟唱:“那件黑色官服穿我交给你做再试上是多么得体,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衣衫。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眼中的泪水却不知不觉的滑落下来。
我们的行人正好行至此处,听到这动听的歌声,赶紧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郑风中的第一首诗歌---《郑风·缁衣》

原文: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⑴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⑵缁(zī)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用十五升的黑细布织成的衣服。

⑶宜:合适。指衣服合身。

⑷敝:同“弊”,破旧,穿破。予:我。又:再。改为:改制,改作。这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

⑸适:前往、去。馆:官舍,官署,客舍,住所。

⑹还:归回。一说通“旋”,归来。

⑺授:给予、交给。粲(càn):新、鲜明。

⑻好:指缁衣美好、适宜。

⑼造:制作。

⑽席(xí):宽大舒适。古以宽大为美。

译文:

那件黑色官服穿上是多么得体,

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衣衫。

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

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那件黑色官服穿上是多么美好,

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罩袍。

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

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那件黑色官服穿上多么宽大舒展,

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罩衫。

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

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夫妻恩爱家庭温馨的诗歌。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是女主人公亲手缝制,她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体,如何称身。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等你回来,我交给你做再试吧。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穿衣,内涵着妻子对自己的丈夫一往情深的挚爱。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重章叠句,诗人用反复叠咏的方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首章:诗人以缁衣开头,《诗经》里的诗歌,很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镜头,通过生动感人的具体事物,细节、场景来抒情达意。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首章女子甚是痴情,却不说出来,通过衣服来表达。托物言情。“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周礼·考工记》 “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古人在染布料的时候,染三次出来的颜色叫纁,也就是深红色里面透着黄色,染五次后,颜色加重,称之为緅,就是深青色中间透着红色,最后染七次出来的颜色叫缁,也就是深黑色。缁(zī)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在周时期,黑色的衣服主要用于朝服和玄端两种礼服。诗人为自己的夫君做了一件新朝服,她看到这件朝服穿在夫君身上是这么的合体,心中很是高兴,夫君虽是心中喜欢,但却担心怕穿破了,会让妻子伤心呢?妻子看出来夫君心中的忧虑,于是就对他说,“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你赶紧穿上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粲:新、鲜明。也许女子是想说,不用担心上,破了,我再给你做一件新的,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二章与一章之间基本相同,只是改了二个字而已。“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好:美好之意。造:制作。那件黑色官服穿上是多么美好,破了,我再为你制作一件新罩袍。“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三章:与一章二章之间也是基本相同,只是改了二个字而已。这是诗经惯用的写作手法。“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席:宽大舒适。古以宽大为美。作:制作的意思。那件黑色官服穿上多么宽大舒展,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罩衫。“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
全诗中借物抒情。女子一直在赞美衣服穿在男子身上是如何的好看、得体、称颂之词无以复加,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女子的心中男子是多么的优秀杰出。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另一方面也许衣服是女子为心爱之人所做。看到男子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更是玉树临风,俊朗飘逸。想到这衣服上的一针一线都表达着她无尽的爱意,更是心生欢喜。从而把女子对夫君无微不至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仔细品读此诗,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洋溢着亲情的温馨,浓浓的爱意。
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郑人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桓公武公好贤、礼贤下士,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桓公武公在周时做司徒之官。受到王室乃至百姓的爱戴,如果是这样,那么后面的一句又应该如何解释?桓公武公属于诸侯,周天子不可能为他们授衣,而郑人更不可能为他们不远千里的改衣、适馆、授粲。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是写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

天语小诗:

为《郑风·缁衣》而作

文:闻天语

那个熟悉的身影

早已印在

我的心上

痴望远去的你

我用牵挂的丝线

为你缝制一件

华美的缁衣

想像着

远方的你

正倚窗远望

手捧着那一壶

用思念酿成的酒

在向着我的方向

纵情  豪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