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王风·中谷有蓷》/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75期)

天语说:
【宋】朱熹《诗集传》“古者谓死丧饥馑,皆曰不淑。葢以吉庆为善事,凶祸为不善。” 也就是说在古代人们称死亡、丧事、饥饿,荒年都叫“不淑”,总之好的事情一般都称为“善”,而不好的事情,凶祸之事都称为“不善”或者“不淑”。
【宋】范祖禹说:“于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恶;一女见弃,而知人民之困。周之政荒民散,而将无以为国,于此亦可见矣。”从一物的流离失所,就能知道其背后君王统治有所失;从一位妇女流离失所,就知道当时人民普遍都遭受着这样的痛苦。周代东迁之后,荒于政治,人民离散,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了,这些从《中谷有蓷》这首诗里也都能看到端倪。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西周末年,少数民族频繁入侵中原。公元前711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想杀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此期间镐京曾发生过地震、旱灾,大面积房屋受损,田地干裂的张着大嘴,百姓伤亡严重,偏偏又遇天灾。外有戎、狄等外患,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前770),将国都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的东面,故称为东周,镐京在洛邑的西面故称为西周。周平王东迁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因平王有勾结外夷、弑父叛君之嫌,故所有的诸侯并非真心拥戴。况且周室自烽火戏诸侯后,在诸侯之间失去了威望,再加上自身兵力微弱,无力拒抗外敌,甚至自保都不能,须依赖诸侯护卫,遂致天子王权渐衰,诸侯势力渐大,最终形成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局面。

今天的这首诗,就发生在平王东迁后,由于戎、狄在镐京四处烧杀掠夺,百姓已是民不聊生,偏偏又遇到了地震、旱灾,百姓死伤无数,流离失所。然周天子却已是迁都洛邑。
这天在王都附近的小路上,一群群难民扶老携幼一路悲叹走来,其中有一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女子,她步履蹒跚的一路走来,她看到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由于天旱无雨益母草即将枯槁。她一边在路上走,一边拉长声音哀叹。她本想嫁人后可以有好日子过,尽管生活非常的窘迫艰辛,但只要两人齐心还是会过上好日子的,没有想到遭遇战争与天灾,这可谓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曾经幸福的一家人,如今死的死,只留下她一个在这世上悲伤的哭泣。她越想越悲伤,竟然不由的放声哭泣。
远处的路上,一位白衣男子骑马走来,女子的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顺着女子的目光,看到了那株益母草,也看到了女子心中的悲伤,一路上遇到的那么多流离失所的难民.于是,他不禁感叹地着:“不善啊不善啊!!不由得他大声吟唱起来:“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即将枯槁。有位女子流离失所,她在路边哀声叹息。她在路边哀声叹息,嫁人后遭遇天灾生活困难......”我们的行人正好也在人群中,听到这悲伤的吟唱,赶紧用笔记录了这悲伤的歌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王风·中谷有蓷》。

原文:

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有女仳离,条其歗矣。

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注释

⑴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⑵中谷:指谷中,倒装句。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尔雅·释草》:“萑,蓷。

⑶蓷(tuī):益母草。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干(gān):干枯。

⑷仳(pǐ)离:仳,别,分别,流离失所。仳离:分离的意思。

⑸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的样子。叹:叹息。

⑹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艰难:困难。《郑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嘅然而叹,伤己见弃,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叹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

⑺脩(xiū):干枯,败坏。

⑻条:深长。歗(xiào):同“啸”,号,呼叫,悲啸之声。

⑼不淑:不善。

⑽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⑾啜:忧伤、忧心、哽噎抽泣的样子。

⑿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叹声。一说句中助词。何及,就是无济于事的意思。及,与。

译文:
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
天旱无雨即将枯槁。
有位女子流离失所,
她在路边哀声叹息。
她在路边哀声叹息,
嫁人后遭遇天灾生活困难。
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
天旱无雨即将干枯。
有位女子流离失所,
她在路上拉长声音哀叹。
她在路上拉长声音哀叹,
嫁人后遭遇天灾家破人亡。
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
天旱无雨即将枯焦。
有位女子流离失所,
她在路上忧心哭泣。
她在路上忧心哭泣,
只能悲伤流泪无济于事。

天语赏析

这首诗诗人用第三人物的视角,描绘着周王朝东迁后,百姓遭遇了战火、荒年天灾的悲凉无助状态。本诗的创作时间是周东平王东迁后,诗人看到底层的百姓流离困苦的生活的感叹。全共三章,每章六句。诗歌以兴起笔,开始描述山谷中的益母草从枯萎的“干”到风干的“脩”,再到最后的“湿”,用字上层层递进,描写这位女主人公面对悲惨的人生境遇,从一开始的“叹息”,到第二段仰天长啸,再到最后忧心哭泣,在文学刻画上也是不断深入,用意深厚。

首章诗人用第三人物的视角,从看见山谷中的益益母草开始起兴:“中谷有蓷,暵其干矣。”蓷(tuī):益母草。暵其:即“暵暵”,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干:干枯。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即将枯槁。以益母草干枯的事实,阐述女子的不幸,以益母草天旱无雨即将枯槁。象征着女子悲惨命运的写照。“有女仳离,嘅其叹矣。仳离:仳,别,分别,指流离失所。有位女子流离失所,她在路边哀声叹息。“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她在路边哀声叹息,她叹息什么呢?她在叹息,叹息自己所嫁的这位丈夫生活本来就非常的窘迫艰辛,结果还遇到了这样的地震、旱灾、战火的厄运。这可谓是雪上加霜,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二章诗人继续递进“中谷有蓷,暵其脩矣。”脩:干枯,败坏。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即将干枯。“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有位女子流离失所,她在路上拉长声音哀叹。“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她在路上拉长声音哀叹,嫁人后遭遇天灾家破人亡。自己的夫君在这天灾战患之中离她而去,把她一个人留在了人间。【宋】朱熹《诗集传》“古者谓死丧饥馑,皆曰不淑。葢以吉庆为善事,凶祸为不善。” 也就是说在古代人们称死亡、丧事、饥饿,荒年都叫“不淑”,总之好的事情一般都称为“善”,而不好的事情,凶祸之事都称为“不善”或者“不淑”。

第三章:中谷有蓷,暵其湿矣。”山谷中生长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即将枯焦。“暵湿”是讲干燥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了,就连益母草这样生长在低洼山谷湿地的植物也不能幸免,文字上更进一步,可见干旱之极致。“有女仳离,啜其泣矣。”有位女子流离失所,她在路上忧心哭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她在路上忧心哭泣,只能悲伤流泪无济于事。可见这位女子面对命运的无奈,黯然凄凉,悲痛欲绝,看不到一点生活的希望,只能悲伤流泪。

此诗三章说的是这位女子的怨歌,节节递进。始曰:“遇人之艰难”,怜其穷苦也;中曰“遇人之不淑”,怜其遭凶祸也;终曰“何嗟及矣”,夫妇既已离别,虽怨嗟亦无及也。饥馑而相弃,有哀矜恻怛之意焉。

【宋】范祖禹说:“于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恶;一女见弃,而知人民之困。周之政荒民散,而将无以为国,于此亦可见矣。”从一物的流离失所,就能知道其背后君王统治有所失;从一位妇女流离失所,就知道当时人民普遍都遭受着这样的痛苦。周代东迁之后,荒于政治,人民离散,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了,这些从《中谷有蓷》这首诗里也都能看到端倪。

总而言之,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位女子面对命运的无奈,自悲自怨的哀歌。

天语小诗:

为《王风·中谷有蓷》而作

文:闻天语

你走了

带走我生命中

最后一丝光亮

北风吹干了

我的眼泪

谁能够告诉我

生命的意义

我应该如何

举起枯叶

向天涯寻找

我失去的

勇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