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唐赵芳||曾宅寮村(散文)
曾宅寮村
作者:唐赵芳
主编:非 鱼
听到曾宅寮村这个名字,自然我的心中就有了太多的期待。“五一”小长假的一天,我终于到了徐闻县角尾乡曾宅寮村。
该村位于县城西32公里的地方,坐东向西,临海而建,为中国大陆最南端南极村上的一条风光旖旎的自然村。
步入曾宅寮村,迎面看到的是充满时代气息、秀丽端庄的村办公楼和文化楼。楼上书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红色大字。楼前是一片长方形的水泥硬底化空旷地。地上有一个篮球场,篮球场与办公楼之间设有升旗台,五星红旗在杆顶随风飘动。篮球场之西有两棵大榕树,绿荫下挂着一张张的网床和安放有乒乓球桌以及健身器材。这是村里人休闲、活动的场所。每当天气炎热的时候,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有的躺在网床里逍遥自在;有的在树头的围栏上静坐纳凉。落日黄昏,年轻人在球场上打篮球或在榕树下打乒乓球;老人利用健身器材推拉健体;小孩子们的玩戏是踢键子、摔纸盒、跳绳等。春节这里还举行篮球邀请赛和拔河比赛,加油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球场之南的围墙上书写有醒目的文明道德用语,籍以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
在我的记忆中,曾宅寮村过去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改革开放以后,曾宅寮村人穷则思变,组织劳力输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如今,该村村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路巷道以及路旁、庭院前后的边角空闲地都进行了硬底化。每个农户都住上二层以上的新楼房,还有少不了的现代化家用电器,有的家庭甚至还拥有小轿车。曾宅寮村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出该村前所未有的活力,使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俨然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伟画卷。
五月是花果飘香的季节。曾宅寮村家家户户都有围墙庭院,几乎每家的庭院都种有果树,较为普遍的是龙眼、芒果、皮果等。走在曾宅寮村,你就会闻到龙眼的花香,看到挂果累累的芒果。花香引来无数蜜蜂,以及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微风中摇摆的一串串果实,令行人醉目神迷,垂诞欲滴。但遗憾的是我来早了,芒果尚未成熟。
曾宅寮村是一条充满热闹、美丽和宁静的村庄。清晨,村的上空升腾着袅袅的炊烟,狗吠牛哞声、鸡鹅鸭子的争食声,以及小鸟的鸣叫声,无不显示出该村的热闹和欢乐;村西北那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带,村正西开阔的田野,那绿油油的蔬菜和更远点是方格化的盐田、辽宽的大海,组成一幅美丽多姿的沿海乡村水墨画;中午时分,走在树底下或村路上,偶尔听见远处山林传来“咕咕”的鸟叫声,大海涌动的波涛声,以及傍晚时分看到农人披着彩霞哼着歌儿赶牛拉车满载而归的喜悦,更让人感受到该村的柔和、宁静和朴质。
古树是村子的灵魂,有了树,村子就日显生机。特别令人爱慕的是村中那棵古老的酸豆树,树龄少说也有100年以上。这棵酸豆树长在一户人家的庭院里,树姿挺拨雄丽,巨大的树冠呈伞形巍然向四周伸张,绿荫遮盖着绿色琉璃瓦面的欧式洋楼,覆盖着深深的庭院。莅临树下,空气清新凉爽,观花赏果,听鸟语虫鸣,心情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盘坐在幽静的世外桃源般的院落里,远离喧闹嘈杂的城市,无不令人怡然自得。
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珊瑚墙、珊瑚屋,这是曾宅寮人的杰作。徜徉曾宅寮村,你随处可以看到珊瑚墙、珊瑚屋。这是村民从海边拾回珊瑚石,并以切平后的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建房造屋,围墙甚至是铺路。据有关资料写到,珊瑚石是海石,俗称“石灰石”,过去有人用它来烧石灰建房。该石不怕咸涩海风的侵蚀,遇到风雨就起自然粘合作用,且珊瑚石轻小,压力不大,所以垒墙造屋相当坚固,冬暖夏凉,透气吸潮,即使是建了楼房的村民,也舍不得毁掉自己的珊瑚墙、珊瑚屋。
站在珊瑚墙、珊瑚屋前细心品味,近观远看,一段段、一节节、一块块珊瑚石叠放在一起,凭自己的想象,每种造型独特的画面,都美感十足。我真佩服曾宅寮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把珊瑚墙、珊瑚屋砌成令人叫绝的“奇葩”、世界绝无仅有的风景。
在曾宅寮村中穿行,沐一缕阳光,睹其芳容,感觉是舒服的,此时的我,心中仿佛有了难以言说的快乐!
离开曾宅寮,我更是恋恋不舍!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赵芳, 笔名天涯芳草,广东省徐闻县人。双本科学历,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文学》《中国散文家》《文学月报》《作家文学》《散文选刊·下半月》《青海湖》《西部散文选刊》《作家报》《作家世界》《西南当代作家》《草叶诗人》等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比赛多次获一二等奖、金奖银奖。出版论著《改革与发展研究》、游记《一路风吟》、散文评论集《芳草闲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