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聚方
1、四逆散
组成:柴胡、 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2、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川芎、 香附、陈皮(醋炒)。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3、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4、丹栀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 炙甘草(6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功效: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5、黑逍遥散(四逆散合四物汤)
组成:柴胡 白芍 归身 白术 茯苓 甘草 熟地 生姜 大枣
方歌:略。
功效: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主治:肝郁血虚,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及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
6、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 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 枳壳赤芍各6克 柴胡3克甘草3克 桔梗4.5克川芎4.5克 牛膝10克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
7、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组成:柴胡、 枳实、芍药、炙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
方歌:略。
功效:理气化痰。
主治:气滞痰结证。
8、四逆散合小陷胸汤
组成:柴胡、 枳实、芍药、炙甘草、黄连、瓜蒌、半夏。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化痰。
主治:肝郁痰热证。
9、四逆散合苓桂术甘汤
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气,通阳化湿。
主治:肝郁气滞,寒湿中阻证。
10、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
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
主治: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证。
11、癫狂梦醒汤
组成:桃仁24克 柴胡9克 香附6克 木通9克赤芍9克 半夏6克 腹皮9克 青皮6克 陈皮9克 桑皮9克 苏子12克(研) 甘草15克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活血。
主治:原著主治癫狂,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者。据组成功效可引申治疗气郁痰阻血瘀证。
12、四逆散加大黄
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理气通腑。
主治:肝气郁滞而见大便秘结者。现代用于阑尾炎初起,右下腹胀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