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2.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去皮,清酒洗,12克) 甘草(炙,6克) 芒硝(9克)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阳邪入里,痞、满、燥、实、坚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

4.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5.桃仁承气汤:《瘟疫论》大黄12克 芒消6克 桃仁18粒 当归6克 芍药6克 丹皮6克:瘟疫昼夜发热,日晡益甚,既投承气,昼日热减,至夜独热,由于瘀血未行者。

6.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玄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24g,大黄9g,芒硝4.5g。《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下法宜慎。此乃津液不足,无水舟停,间服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即有增水行舟之效;再不下者,然后再与增液承气汤缓缓服之,增液通便,邪正兼顾。方中生地、玄参、麦冬甘寒、咸寒,滋阴增液;配伍大黄、芒硝苦寒、咸寒,泄热通便,合为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之剂。”

7.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瓜蒌皮4.5克: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8.导赤承气汤: 《温病条辨》赤芍三钱(9g),细生地五钱(15g),生大黄三钱(9g),黄连二钱(6g),黄柏二钱(6g),芒硝一钱(3g)。《温病条辨》:“其因火腑不通,左尺必牢坚之脉(左尺小肠脉也,俗候于左寸者非。细考内经自知),小肠热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则以导赤去淡通之阳药加柏连之苦通火腑。大黄芒硝承胃气而通大肠,此二肠同治也。”

9.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二丸; 大黄末三钱:将安宫牛黄丸化开,调下大黄末。先服一半,不知再服。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有腑实者。

10.护胃承气汤:《温病条辨》生大黄3钱,元参3钱,细生地3钱,丹皮2钱,知母2钱,麦冬(连心)3钱。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11.星蒌承气汤:胆南星、瓜蒌、大黄、芒硝:王永炎方: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12.黄龙汤:大黄9g、芒硝12g、枳实 6g、厚朴3g、当归 9g、人参6g、甘草3g。《伤寒六书》:“治患心下鞕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庸医不识此证,但见下利便呼为漏底伤寒,而用热药止之,就如抱薪救火,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此利非内寒而利,乃日逐自饮汤药而利也,直急下之,名曰结热利证;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用前六乙顺气汤。”《张氏医通》:“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焉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

13.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另煎,4.5克) 生大黄(9克) 芒硝(3克) 玄参(15克) 麦冬(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6匙)本方主治热结里实,应下失下,正气久耗,阴液耗竭尤重,故方以调胃承气汤以缓下热结,并重用养阴增液之品,使之增水行舟,兼顾气阴之虚。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激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0)

相关推荐

  • 跟我记方剂10-攻补兼施: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厚朴.枳实.大黄.芒硝.当归.人参.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简介:来自于明代陶华的<伤寒六书>,是用来治疗既有阳明腑实(便秘.腹痛.口渴.苔黄)又兼气血不足(神疲少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承气汤类方 | 养阳医斋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 (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 ...

  •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 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必溏者:大便干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三阴里虚寒证者:肠胃无热结者:胃满痛而喜温喜按者:脉虚弱.微细或脉沉迟无力者:年老体虚.慢性病.阳气亏虚等见大便燥结者. ...

  • 看图学脉诊,方脉篇,承气汤类方脉

    在临床中,我使用承气汤类方的最主要依据是出现沉滑脉.临床实践证明,在出现沉滑脉的情况下使用承气汤类方加减,无论是何种病证,效果都十分可靠.当然,这并不等于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要局限于沉滑脉. 我们来看看病 ...

  • 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