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到底什么是时间?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这是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到底什么是时间?我们如何体验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含义是什么?时间对于我们个体存在有何影响?我们不妨从物理时间(时钟时间)、心理时间和上帝时间三个维度来理解时间。

物理时间(时钟时间)人最早感受到时间应该是日、月、四季的变化,日升日落一个循环为1天,月圆月缺一个循环为1个月,春夏秋冬一个循环为1年。中国古人把一天平均分为12个时辰,西方人把一天平均分为24小时,这被称为物理时间或时钟时间。

现代科学表明,物理时间是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结果。日晷(时钟)测试的实际上是空间,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度,1小时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了15度,时间和空间因此建立了联系。

心理时间:心理时间指个人意识体验的时间。渴望长大的孩子,会觉得时间过得就像蜗牛在爬一样缓慢;而在成年人的眼里,时间就像“速度之魔”一样飞驰而过。

当我们睡着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时,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当我们重新获得意识,时间就会再次开始。如果宇宙里所有的生命都不复存在,时间也将不再存在。

上帝时间:我国民间有个说法:“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天上”泛指浩瀚星空之上的神话世界,是我国先民想象的空间。用科学解释,不同行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不同,例如水星公转周期是87.70日,自转周期是58.65日,因此不同星球上感知的时间有很大差异。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体所感受的时间依赖于物体所处的宇宙位置以及运动方式。物体在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的流失要比静止来的慢;而物体靠近引力体,时间的流失要比远离引力体来的慢。

基督教认为,上帝无时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上帝的时间里,没有“前”或“后”,仅仅有一个“现在”。我们人类体验现在,回忆过去,预测未来,而上帝则不受人类时间的限制,上帝时间是永恒的,当然这只是基督教的理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但过去存在吗?显然不存在了,它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存在于我们的照片里……

过去发生的具体事件永远不可能存在了,但历史学家可以在其想象中重新创建它们,通过某种形式——化石、骨头、遗物、文字、音频、视频等记录复原它们。但如果一个事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那它将永远无法复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但我们能体验未来吗?显然不能,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我们只能想象我们的未来,梦想未来的生活。未来其实是我们的预期或期望,但未来确实存在。

说某一东西“死了”,意味着它曾是活的,但是过去从来都不是“活的”。我们也可以同样说“活在未来”,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有现在是“活的”——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在记忆中重温过去快乐的时光,在想象中期盼未来可能发生的喜事,并没有什么不健康之处。但如果一个人被难以忍受的条件挤出“现在”,养成生活在过去或未来的习惯,就成了心理疾病。

“现在”似乎没有持续的时间,“当下”这一刻,过去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未来将要到来但尚未到来,过去与未来之间似乎只有一个永恒的边界。

我们所说的“当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心理事件,而不是数学事件或物理事件。时间是我们的意识持续时间的经验,“当下”则是对该持续时间的时间周期的感知。体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是有宽度的。它的持续时间不是恒定的,它取决于构成被感知的当下的知觉事件的性质。

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确实有一个过去和未来。我们可以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地活在“现在”,并筹划我们的未来。

时间对于我们的个体存在而言,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过程,你“现在”的选择和行动可以突破既定的自我。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我塑造,人可以把自己推向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之中。

人民大学毕业生沦为低保户,新时代要重新认识“寒门学子”的阶层突破难题

● 送你一朵小红花:癌症患者家庭需要全社会关怀

● 萨特:没有决定论,人是绝对自由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