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GET到这些点之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重采样后,设置了高精度,但是图像的清晰度没有变化呢? 看来,是时候来捋一捋这栅格数据精度的问题了。 01什么是栅格精度栅格精度是指地面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下的具体影像上的表现。栅格精度是栅格数据的非常重要指标,同样面积,像素越多,分辨率也越高。当分辨率为30m时,一个像元代表地面30m×30m的面积;当分辨率为1000m时,也就是说,图像上的一个像元相当于地面1000m x 1000m的面积。栅格精度是用于记录影像数据的最小度量单位,小于这个尺寸物体,就无法观察。这个栅格精度在哪里查看呢?这里——
dpi(dots per inch),每一英寸可取样、显示或输出点的数目,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能力。ppi (pixels per inch),每一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数目,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容量。大家想象一下冲洗照片:假设我们的原始照片(原始数据)只能每英寸拾取1000个像素点(栅格),将像素点(栅格)大小从30改为1000,像素点(栅格)变大了,每英寸包含的像素(栅格)数目就少了,也就是容量少了,每英寸拾取的像素(栅格)变少啦,自然会变得不清晰;反之亦然,将像素(栅格)大小从1000改为30,像素(栅格)变小了,每英寸像素(栅格)容量变多了,但是拾取像素(栅格)的能力没有变,还是每英寸拾取1000个像素(栅格),哪怕现在每英寸有1500个像素(栅格),但是超出能力范围了,只能拾取1000个,所以,清晰度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我们重采样后,栅格单元大小和栅格单元数量都变了,但并没有改变拾取栅格单元的能力。这么解释甭管是否科学,但我个人是比较好理解了!大家有科学的解释欢迎留言指正哈。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尽量获取精度高的原始数据!!!03调整栅格精度还有用么其实还是有用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