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四句话,看清一个人的修养
情绪上的稳定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情绪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每个成年人各有各的不容易。有时他人不说,不代表不快乐;他人不表露,也不代表没烦恼。我们都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体谅,也都期待能够获得解脱和自在。但你总要知道,只会发脾气和闹情绪,是不成熟的表现。因为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拿情绪当本事和能力。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打垮我们自己,除非是自己先投了降;没有任何事可以压倒我们,除非是自己先认了输。更多时刻,人生就是埋头过坎,历事练心。毕竟一个山头翻过来,还会有另一个山头要翻过去。重要的不是寻找一路坦途,而是即便荆棘满地,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治愈。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弱者任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情绪稳定的背后,是修养,是实力,也是格局。
不随意评价别人在《吕氏春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时常忍饥挨饿,条件十分艰苦。有次连续多日吃不上饭,只能以野菜果腹。一天,颜回好不容易寻来一些大米,便将它们煮了。饭快煮熟时,孔子路过厨房门口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起米饭往嘴里塞。此时的孔子并没有声张,而是默默地退出去了。等到开饭的时候,孔子故意说道:“我们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吃到米饭,实在是得益于上天的庇佑,理应先将这些干净的米饭祭祀上天。”颜回听闻,立刻对孔子说:“老师,我刚打米饭的时候,有一团灰尘掉进了锅里,我虽然将沾了灰尘的米饭吃了,但这锅米饭终究还是不干净了,所以不能祭祀上天。”孔子知道颜回从锅里抓米饭吃的真相后,感慨万分:有时候,亲眼所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看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人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时候,真相也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一面。成熟的人,往往会思考和判断,不人云亦云,他们更愿意追逐真正的真相,而不是情绪的宣泄。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么一段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就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他对我说,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每个人的人生差距太大,有人轻装简行,有人在负重爬行。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妄加评论。这是成熟,也是修养。
做人有度,不管闲事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自己看来是“帮”了他人,对方却回复跟你无关,那么这很可能在管闲事;如果对方说“谢谢”,那才是真的在助人。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好心,却不一定是真的帮了忙。《弟子规》有言: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没有十足把握说自己一定可以给别人的生活提供帮助。因此,清楚地认知自己,换位去理解他人,护好自己的底线,守住他人的界限,是尤为重要的。不越界,不逾矩,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更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考量也不同。尊重当事人的想法,拎得清与他人的界限,把握好自己的参与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不瞎管别人的闲事,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
有将心比心的善良《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临走时贾府送了很多东西,平儿和她一一交代: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刘姥姥千恩万谢。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短短一段话,就透露出平儿的善良。看似和刘姥姥要东西,其实不过是为了给刘姥姥减轻心理负担,让她接受得心安理得一些。像平儿这种人,就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理心的人,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将心比心的善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高贵。有一句名言说:“如果我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很多时候,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罢了。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体谅。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受别人的难处,理解别人的不幸,体谅别人的不易,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善良。
来源: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