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座中得到的启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天上午,集美大学方元山教授讲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讲得激情飞扬,掌声迭起,容量很大。下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段艳霞做了《真问题,真研究,真发展的教育科研实务讲座》,分享了自己教育科研之路,解读了如何做好学习共同体。这两场讲座,都有着沉淀淀的收获。现将学习启示总结如下:
1.先做再说。也许读书多了,反思自己,常常想得多,说得多,而做得少。工作二十年来,这是我常犯毛病。想得多做得,不但体现在单位工作上,运动、写作、写字等,很多方面都有这方面原因。一定要运动,身体好,才会干好活,才会有精气神。
2.听方元山激情的讲座很受启发。牢记“永远不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要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积极的人,才会带领和影响他人,才会被人接受。
同样,好的校园文化也应是积极向上的,好的家风、校风,都应该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从现在开始,珍惜机会,无论何地,都要做积极向上的人,积极向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3.何为校园文化?就是找到校园存在的核心竞争力。校长的责任就在冶校,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校长也应该有这种担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要善于学习,要富有情怀,具有教育思想。如此,才会使带领的教师具有教师文化,学校的制度成为制度文化,学校的发展凝练成一种精神。好的校长,不但要有高尚品德,也要具有深邃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校长核心竞争力。
4.教科研的视角不能太窄化。课题研究只是教科研最规范的形式,但不能把教科研只指向课题研究。教科研员要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自己的成长点;要有学科优势,建立自己的实验基地,扎根于基层一线,保持自己的新鲜视角;要构建自己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读书、反思、研究、写作等形式,使自己由师者到研究者再到学者,从而影响和带动区域教科研发展。
教育科研要学会和问题和平共处,研究过程就是矛盾突显、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成果是对自己教育经研的凝练表达。
5.尽可能地打开自己。下午,在讲座开始之前,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小组讨论。此时,我发现,我虽中年,仍过于封闭,不能打开自己。因过于保守,外面新鲜的好东西进不来,自己创新思想也激发不起。对于一个国家,不可闭关锁国;一个人,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开放,打开,接纳,分享,走到人群中去,在参与、合作、碰撞中,才会走得更远。
6.大写陈嘉庚。他敢于做实业,看清人生走向。他反对"有事不想做,无事想职"的人。他有大爱,爱国,重教育,是一个大写的人。
由此,我想得,一个普通人,也要有爱人,懂得奉献,乐于付出的人,才会做成一点有益的事情。实在没事可做,就做义工。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人生不是一场交易,而是一种修行,学会付出,才会懂得合作,才有资格求得别人帮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