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人家的匾额二十年前,大学毕业初来河西...
民勤人家的匾额
二十年前,大学毕业初来河西,在县城大街上和一补鞋的民勤籍师傅闲聊,第一次听说“天下有民勤,民勤没天下”的俗语。
这话听起来像是专门为民勤量身定做的广告词,补鞋师傅给出了解释:民勤的自然条件严酷,往出走的人多,往进走的人少。
对于后半句“民勤没天下”,后来还听到过另外一种解释:民勤这个地方比较硬杂,外地人去了,很难融得进去。
定居河西多年,接触过很多民勤人,打工的、经商的、教书的、从医的……民勤人从政者居多,有一次参加单位表彰大会,主席台上总共坐了五个人,三个是民勤籍的。曾关注过省内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示信息,发现以下两个地方的人格外频繁,一个是河东的会宁,一个就是河西的民勤。
有人说民勤人出人头地的意识比较强,精明能干,民勤人则认为他们是被逼出来的,一民勤朋友告诉我:“东西北三面几乎全被沙漠包裹着,不朝外发展,不努力、不吃苦,有啥办法?!”
谈起老家,走出来的民勤人大多有着难掩的留恋和自豪,“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重视教育”“有文脉”,一系列溢美之词;据说很多传统在他们那儿得以延续,当地方言中甚至还保留着唐宋人的口语,等等。
我对民勤的印象开始一直仅限于上,直到后来两次点滴见闻,才多少有了眼见为实的感悟。
2017年夏天的一个周末,闲暇无事,跟上从事农药销售的老乡去了趟民勤县城。返回途中路过昌宁下车透风,看见一座铁门上方装饰着四个醒目的大字——从右往左念是横、渠、派、衍,从左往右念是衍、派、渠、横。
“怎么门匾上会出现这么生僻的字?”文字功底浅薄的我俩在紧锁的大门口揣摩了半天。请教路过的村民,也不知其意。于是拍照发微信,朋友圈里七嘴八舌炸了锅,众说纷纭后远在浙江杭州中国美院攻读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朋友“一锤定音”:横渠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别号,派衍乃传承繁衍之意也——原来主人在标榜他是张载的后代!
这家人真有来头,与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闻名千古的理学大师建立了联系。几百年后,张载的余脉竟“派衍”到荒漠深处,我俩着实在戈壁滩上发了一阵子酸溜溜的历史感慨。
我那位老乡说,你看,民勤人的集体性格,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他们善于从祖宗那儿找寻荣耀和自信,所以敢为人先。
今年,小舅子娶了民勤媳妇,前不久我开车拉老丈人去了趟民勤。车停在了村口,两亲家见面,嘘寒问暖,在门口让来让去,我却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瞬间被眼前一字排开的大庄门吸引住了。
与北方大多农村门墙一体的风格不同,这里的庄门更夺人眼球,两个门臂展出院墙很大一截子,门洞又深又宽。屋脊的左右角飞檐高高翘起,凝重之中透着灵动。大门前檐的木雕层层叠叠,上面镌刻着喜、福、龙凤图案。同一座大门上竟然贴着两副对联,砖混结构的门臂正面一对,门扉木框上一对。木质门板上用门䥽、门钉做装饰,有豪门之气派。从远处望去,一座座夸张、大气、繁复的大门与一堵堵原始的夯土院墙形成特别强烈的反差。
顶着被狗咬的风险,我挨家挨户“窥视”。有个老大娘看见我在拍照,以为我是乡上搞宅基地调查的,邀请我进去坐坐。
“普查”中,两个大门匾额进入我的眼帘:一处是乐天遗风,另一处是居易流芳。都是行楷书法字体,笔法老道,线条流畅,一看就是老念书人题写的,我赶紧拍下来。
乐天、居易,无疑指的是官至翰林学士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后代,也繁衍辗转到了这里!
回到工作单位,碰见一位来自民勤的调试空调的农民工大哥,向他展示我拍的照片。他说这在他们那儿很普遍,不同姓氏的家族有不同的匾额——类似于企业精神。
没读过民勤县志,但估计把祖上大人物以匾额形式反映出来,告示路人,应属民勤文化的一大特色。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去过河东很多农村,置身那些掩映在黄土高原沟梁峁塬的农家院落,门楣匾额屡见不鲜。但其内容无非就是耕读第、崇德第、居之安、和为贵,或者是积善人家、瑞福呈祥、人寿年丰、宁静致远等。
同河东朋友探讨此事,他说好多民勤人说他们是遭贬谪从江浙一带发配过来的官员的后代,但涉及细节又莫能两可、语焉不详。“民勤人身在塞北,心里却想着江南。”他认为这可能是河西人外扬的表现,“难道姓李的都是李白的后代?”
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从教化的角度来看,此文化遗风其实是好事。想想,如果一个小孩很早就知道他的爷爷是著名科学家,那他在心满意得的同时,也许有一天会萌生出也当科学家的念头来。榜样的力量悄然而巨大。
至此,我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天下有民勤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