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 因为“强基赋能”,王小妖老师又作妖妖妖妖妖妖妖了!

王小妖“作妖”之一:取了一个超长的标题
强基赋能:听凌哥英语讲座《小学英语“基·础·能·力”的内涵和教学启示》后的笔记整理和实践感悟
王小妖“作妖”之二:虎躯一震,立马变脸
4月29号,凌老师策划组织的桐乡市农村小学英语“强基赋能”研讨活动在芝村小学举行。活动主题是加强农村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为当天学校有事走不开,很遗憾地错过了培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看到团队中多个小伙伴在公众号发表关于“强基赋能”的反思和实践,好奇王宝宝终于按捺不住了。于是特意挑了个很悠闲的夜晚,给自己煮了咖啡,窝在沙发怀着刷剧的心情点开了凌哥的讲座视频。但是刚收看不久,里面的一些idea突然地就hit到了我内心的某个点,然后立马虎躯一震,正襟危坐,开始了正儿八经的收看,而且果断地在第二天进行了二刷,并将收看笔记整理成文。
讲座中,凌老师以“基”、“础”、“能”、“力”四字详细解释了“强基赋能”的含义和内涵,希望老师们通过丰富的输入和精细的训练,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思维力,激励学生意志力,做到学生课堂注意力、思维力和意志力的有效调控,最后实现学生内在学科素养和外在能力表现的达成。
王小妖“作妖”之三:把凌哥的讲座听写下来

-○-○-○-

基里面有“土”,土就是土壤,土壤一定要肥沃。
1. 词汇量
语言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词汇量可分为主动词汇量和被动词汇量。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有被动词汇量,那么他们必然是处于大量的记忆的工作当中。如果他们有了主动的词汇量,也就是这些词我已经会用了,那么他们掌握起来就会不费吹灰之力。
主动词汇量需要有一定的关联程度。比如讲到hat, 这个hat相关的有什么呢?It’s sunny. It’s hot. 所以,在合理的情景当中,让学生去复现提取这些词汇。这时他的主动词汇量就会增加,增加了学后就用的机会,比如It’s sunny today. What can we wear? 学生的可选词汇可能是sunglasses, T-shirt等。
王小妖“作妖”之四:变着花样教三年级

我的尝试

这个学期,因为特殊原因中途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三年级的小朋友,本身所学的词汇量还不多,只要稍微动脑筋,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复现和整合。在上第五单元Do you like pears?时,我经常和小朋友猜谜语,一开始有老师示范:It is a kind of fruit. It’s yellow. It’s long. Monkeys like it. What’s this? 如果学生猜不出,就继续增加描述。第二节课,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编谜语,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这个同学就要增加描述性语言。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很自然地能将颜色、长短大小、动物等相关词汇进行整合输出。

2. 句式量
凌老师的考卷为什么考不好?因为很多语篇都在模仿我们作业本上听力材料的风格(立马想到了我们已经把作业本听力材料放进早读内容)。在句式上,我们要提高课堂上句式的综合程度,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句式上。句式的综合程度提高后,学生的复杂表达也能相应提高了。如果不这样操作,比如Let’s talk,学生就会弱化为一问一答,而且是同质化的句型,所以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你们能不能多说几个句型?

我的尝试

最近在三年级Let’s talk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星级的表演,一颗星是书上内容的表演;两颗星要求增加开头、结尾或者一些语气词、简单描述;三颗星是增加描述、个人喜好或者其他的相关内容的。教师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架,并在学生表演之前做好示范性表演。

王小妖“作妖”之五:培养了一群三年级的“小妖怪”
以下是几位选择三星级难度的孩子创编的对话:
A: Wow! So many fruits! Let’s buy some fruits. Do you like apples? They are red and big.
B: Yes, I do.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 Wow! So many oranges. Do you like oranges?
B: No, I don’t. They are green.
A: Look at the bananas. They are yellow and big. Do you like bananas?
B: Yes, I do.
A: OK. Let’s buy.
3. 语篇量
教材语篇太少了,教材是死的,它一页只能容纳一个板块,但是题目是无限的,教材上提供一个语篇之后,要提高语篇的量,就要提高阅读当中的思维程度。如果同一个语篇反复去操练,这不是思维,是记忆的提取。只有不断的去适应一个新的语篇,学生才会不断的从思维上去应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思维能力,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也有语块的意识,会划分语块。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敏锐程度才会提高。一开始给他增加语篇,为了保证正确理解,他处理语篇的过程可能是磕磕碰碰的,但是他的阅读量会越来越增加,他的语篇处理速度就会提高。到六年级做最后那个阅读理解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如果平时给的语篇过于简单,或者语篇的量不增加,那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举个例子,我们楼梯上贴英语,因为学校要英语氛围呀,但是有环境还要有氛围,真正的氛围是在参与当中才能够体验到的,否则学生实质上是熟视无睹的,所以,我们很多楼梯上贴的都是一种形式。词汇量、句式量、语篇量这三个加在一起,就是丰富的输入。丰富的语篇输入不是把语篇简单扔给学生,而是要进行教师的精细训练。教师的加工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理解,而是教师要训练什么目的,就把材料加工成什么目的,比如说短文当中填词,他就是考语义理解和逻辑。有“丰富输入”下的“精细训练”,这两个关键词必不可少。

我的尝试

六年级的阅读理解的训练,往往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大量的做题,表面上看来的确是增加了语篇的量,可是结果呢,发现学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并没有提高。近期,我们做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收集或者改编一些词汇量、句式量丰富、语句较长的语篇,可以来自作业本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可以来自我们自主编写的单元试卷,这套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真的非常好,也可以来自其他途径,或者老师自编。
2.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坚持每日读一篇,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划分语块,在理解语块的基础上理解整句,有点及面。要求学生将生词圈出来,尽自己所能来推测词性和词意,比如根据上下文推测、根据旧词推测、根据构词法则来推测、根据非语言因素、生活经验和常识来推测等,培养学生对生词的推测能力。
3. 学生完成语篇配套的题目,解题过程中要求留下解题痕迹,说明解题思路,用多色的荧光笔做解题标注。教师挑选出典型的语篇做重点分析,把讲台让给学生,有小老师们轮流上台做阅读理解的分析,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础”字里面有个“石”,但是我们知道大多数植物在石头上是不能生长的,所以“石”意味着栽植扎实,做到位,做到实。
第一个字是“学”
“学”意味着接受和理解,meaning first,所以要增加可理解性。远远高于学生理解水平的,学生听不懂。对学生来说,扎实栽植意味着保持注意力。老师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仅要吸引全班,而且要特别关注特定的一些孩子。
第二个字是“用”
学了就“用”,用是运用。运用是什么?运用就是学生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评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才叫运用。模仿不是运用,替换也不是运用,情景当中才能运用。问题是可解决性的,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评估、判断能解决问题的。那么怎么样让问题可解决呢?学生要有思维力。对教师来说,要合理诱导,而不是和盘托出。
第三个字是“评”
“评”就是评价,评价意味着过关,每个孩子要尽可能过关,达到尽可能的标准,要有可控制性。老师可控制学生,学生可自我控制。比如今天的回家作业是“读三遍课文”,这个时候就意味着老师给学生控制权了,“三遍”就是一个控制要素,他回去就会读三遍,可能就不会读四遍。所以,我们要完善控制要素,比如作业“模仿朗读,要求读的跟录音一样”,其中的控制要素就是“精准模仿”。再比如说,“读熟直到看着图画能说”,这里的控制要素就是“看图能说正确”,这就是可控制性。在控制的条件下,容易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他能照着这些控制条件坚持下去。对老师来说,就要激励学生,想办法让学生坚持下去。

-○-○-○-

“能”是内在素质。
要发乎自然的喜欢,孩子喜欢英语,就会有脱口而出的表达。我们可以不管对错,鼓励他们说了再说,只要他们愿意表达。如果孩子课堂上脱口而出的表达都没有了,课必然是失败的。
要严于律己的改进,比如,他说I like apples. 我说,I like apples, too. 这个时候不是严于律己的改进。比如,他说I like apples. 我说,I like red apples. 尽管只加了一个词,就是一种改进。不用把“严以律己”想得非常抽象,我能够与众不同,就是严于律己。
“发乎自然的喜欢”,和“脱口而出的表达”是无意识的态度和行为,“严于律己的改进”是有意识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发乎自然的喜欢之后,他往往更愿意表达。表达需要用到广博的词句,比如介绍自己的家庭,他如果不喜欢英语,他就会说:My father is 40 years old. My mother is 38 years old. 他就不愿意多说。如果他喜欢英语,他会越说越多。脱口而出的表达,还意味着灵活的运用,如果他的头脑中只有那么几个句式,翻来覆去就是有限的几个句子,他的语言肯定不是灵活的。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总是只训练关键词句,孩子肯定是灵活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有机会示范,引领、触动孩子,去用更多不同的而语言。
在高年级还要强调精细的语法,包括一些相对高级的修辞手法,比如act like a panda,  like 这个词三四年级就接触到了,但是我们发现,到了五六年级,孩子还是不会用like 的比喻句跟你讲话。

我的尝试

三年级的教学中,在每节对话课都安排比以往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和创编,只要孩子能比教材上多说一句,就表扬,同时将表演视频拍下来全班欣赏和评论,或者放到家长群展示。每隔几天再进行一次“戏精评比”,颁发“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两个月下来,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敢大胆说英语的学生逐渐增多,很多同学从增加一句起步,慢慢到增加好几句。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关注班里面胆子特别小或者英语表达略有欠缺的那几个孩子,既然每次表演他们都是自由组合,我就鼓励其他同学去跟他们组队,拉他们上台表演,这几天终于看到上台的新面孔逐渐增多了。某次下课看到班里两娃在走廊说的手舞足蹈,走进一听原来是在提前排练做题布置的今天课堂上的表演。当时内心的激动真的无法言喻。

王小妖作妖之六:引无数家长竞折妖

-○-○-○-

“力”是外在表现,只有真正表现出来,才是力。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做到这些:探索发现、听问说写、反思改进,生成创造。有些孩子能用到教材以外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教材上的词不够我用,或者我要用的比教材上更好,这就是他的反思。还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同学的错误,说一说,为什么错。学生要有生成创造,要相信孩子,要给他们一个创造的机会,所以就要进行阶梯式的辅助,要避免以下行为:
不要学生发现不了就直接告知,学生发现不了,给点提示。
不要学生答错了就直接给答案,要让学生去分析。比如这个问题,It is white fur.和It has white fur。也许你会说,“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里为什么不能用is?”然后课堂上孩子们为了解释原因,中文开始满天飞了。不妨换一种方法,板书:It is __________.可能他就会跟你说,It is white.尽管他只是说了个正确的句子,但是这就说明他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分析。
不要以优生的问答代替帮助弱生。指令“Can you help him?”有时候本质上是“Can you replace him?”,对不对?有木有?
不要以一种技能代替另一种技能,比如让学生听录音的同时在看文字,一边听,一边读,会造成什么影响呢?看过美剧的都知道,如果有中文字幕,你还会去听吗?字幕都懂得啊,但是我为什么没有听懂,这就是以一种技能代替另一种技能。有些老师教学生词,喜欢自己先说出来,先发音发出来了,然后再去引导发音规则,这个时候,就是用听讲的方式,来代替了探索的方式。
不要以“教师代劳”代替“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教师代劳是不可以的。
王小妖作妖之七:话痨小妖居然不说话了

那么,凌哥隆重推荐一下:

请了解一下凌哥设计的渐进书写字体及《渐进式英语书写训练(PEP)》:

让孩子的书写从端正到流畅逐级提升,最终在第四级时接近人教社教材上使用的字体。

《PEP小学英语》八个册别,都有哦!

再请详细阅读凌哥编写的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中的3个语篇(分别对应Talk A, Talk B和Read and write,可以作为相应的阅读作业):
认真读过上图的您有没有特别关注到这几点:
1. 要求学生写出中文意思。只要学生尝试写中文了,就说明他们在尝试理解语句了。
2. 要求学生逐句朗读和默写短文,也就是并不需要学生全文背诵和默写,减少较弱学生的困难。
3. 大红色的文字(比如a big problem here, a world of flowers, nature is an artist)绝大多数是学过的词或者基于学过的词,可是出现在五下Unit 2的语篇中是老师们自己都想不到的吧?我们给学生们的语言材料,一定要有意识地复现以前学过词汇,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语言内容的新意。
因为凌哥编写的是《书写训练》,也就是常说的“字帖”,所以没有配上阅读理解题。可是,老师您完全可以自己配上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啊。
这套《渐进式书写训练》的每一册的每一个语篇,都是凌哥精心编写的,基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既能够让学生接触到高复现的词汇,又能让学生接触到可理解的丰富的新语言内容,相信对于加强学生的词汇储备,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作为“抄写”用的字帖来练练字的话,作用就减半啦!
使用凌哥编写的《小学英语渐进式书写训练(PEP)》来提升孩子们的书写规范性,增强阅读能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