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老年人学习二胡真正需要的方法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重要的一份子,自然喜欢的人也很多咯,尤其是老年人,那么老年人应该怎么样练习二胡,今天小编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
有许多中老年人在参加这些文化活动的时候,把学习拉奏二胡作为了首要选择。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多多少少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能顺利参加自己所喜欢的学习和活动,少数人甚至选择了放弃。
学习二胡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没有老师指导,外加,老年人年纪比较大,学习力不够,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要抓住一下几点,练好二胡也不是一件难的事。
诚然,中老年人年龄普遍偏大,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学习一些新东西时相对年轻人来说肯定会困难些,遇到的问题肯定比年轻人也要多一些。
熟能生巧,自古不变的道理,每天必须坚持练琴,保证练琴时间是第一要素其次是练琴的效率,因为二胡的特殊性,不像其他乐器,按一下已个音就出来,这个需要自己的练习,拉出相对的音高,提高练琴效率应该从基本功练习开始。
可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困难,就一定会有去解决的方法。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和解决,采取哪种方法去实现变难为易的转化。中老年人学习二胡的确是一定困难,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的方法合适,勤奋努力,就可以变难为易,取得成功。
所谓开门三件事:长弓、音阶、练习曲。即便拉奏自己喜欢的乐曲时也应该以巩固提高基本功为基准,拉琴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左右手是否动作规范,有意识的规范动作,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人生其实也如二胡,生和死两条线之间,生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死是终点,两条线组成了我们人生的大舞台,更像一条舞台的长廊。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个舞台上的戏子。二胡看起来很简单的两根弦,却能在相互的配合中发挥作用。
首先是得到要全社会的重视和相关部门领导支持,加大对中老年人工作投入力度和关注度,各级老年大学就为此就做出了大量而且有效的实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老年人的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设施和教师。
就如生活的男女,相辅相成,生活的长廊,谁也离不开谁,一起谱写人生美妙的乐章。其实真正的婚姻就如同2个人一起合奏一首乐曲,女专柔,男成刚,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缠绵,融会贯通。二胡的两条弦又何尝不是成功与失败呢?
许多老年大学在招收二胡学员的时候,也对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要求。首先就是要求学员应该是特别喜欢音乐和是二胡的爱好者,而且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此爱好和愿望,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灵感和悟性,从而进入状态,找到感觉。
但是近几年来在二胡界刮起了一种“炫技风”,现在许多音乐院校的二胡学生身上都有一种“洋气”,他们所演奏的作品大多是《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无穷动》等由小提琴作品改编的二胡曲,对传统二胡作品不感兴趣。据了解,音乐院校的二胡老师希望通过演奏这些高难度的作品来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在这种做法的影响下,“二胡炫技热”悄然形成。
应该承认,其实并非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合适学习二胡,人的禀赋都不相同,灵性表现也是多方面来讲的,应该因人而异。再就是练习时间一定要得到保障,一般每天能有两个小时左右为好,没有练习时间,是不可能学好二胡的。
所谓“二胡炫技热”就是在二胡演奏和教学中重技巧轻内涵,讲“洋气”忘“传统”的现象。该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摆正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关系,过分重视技能技巧的炫耀而忽略了音乐表现。
要求学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不要盲目的有过高的目标和追求。当然,一般中老年人拉奏二胡,其实也不会再有成名成家的想法,也不希望达到多高的水平,更没有什么功利思想,应把主要目标确定在喜欢、爱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能达到一般的水平,参加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就可以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由于追求“炫技”,所选择的曲目大多是由小提琴作品改编而成。如果这种现状继续发展下去,将二胡艺术发展走上一条跟在小提琴后面模仿,丢失了自己风格和特色的道路。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中老年人如果想学好二胡,树立“三心”也很重要。即决心,信心,恒心——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二胡学好;坚定信心,我一定要把二胡学好;树立恒心,我一定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绝不能半途而废。有了“三心”,再假以时日,勤学苦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区区二胡,又何足道哉。
二胡艺术的发展也不禁让人担忧。因此,二胡艺术发展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根基,“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二胡艺术发展仍需大家共同努力,使二胡艺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接纳世界音乐精华的姿态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