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家山碉堡拆除10周年祭 汉口碉堡群最大的碉堡没有了

2009年12月31日,10年前的今天也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汉口曾留下抗日痕迹的最大体量的岱家山篷字碉堡拆除殆尽,网友三阳里特地去与它告别!

老照片 武汉警备汉口区篷字守望台。

10年前的照片上少了“武汉”两个字。

三环来了,还不让路?

岱家山碉堡拆毁时间表:

岱家山碉堡群以中心堡垒“(武汉)警备汉口区篷字守望台”为主,这座中心堡垒有四层高,建筑面积达两百余平方米,可供数十人作战使用。这座主碉堡附近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碉堡,全部由地道相通,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像这样规模的,经过抗战洗礼的地面军事设施在武汉市以致全国已经留存不多。

从2003年起,社会各界发出的保护和修复岱家山碉堡群的建议和呼声;

2008年7月,武汉市政协委员陈荣华递交了提案,提出保护存在70多年的碉堡群,建设一个武汉抗战纪念广场;

2008年8月,武汉电视台两次以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呼吁保护岱家山碉堡;

2009年11月岱家山碉堡开始拆除;

2010年8月,三环线西环段建成通车,岱家山主堡“篷字守望台”及部分碉堡被拆除。

张公堤及周边残存碉堡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最大的没有了。

武汉三环线修建前,在汉口岱家山、张公堤曾有保存完整的8座碉堡,其中于1933年兴建,位于岱家山顶的“警备汉口区篷字守望台”共4层,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可供一个排的部队驻防。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已逼近武汉近郊,负责防守汉口北郊岱家山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四五旅,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在装备居于劣势的情况下利用这些工事进行了拼死抗击。

24日夜一小股日本步兵、有少量战车、小炮,形成的突击队,穿插式地到达黄陂刘店一带。贼光闪闪,倭刀直指岱家山。

25日中国守军以张公堤为依托,以开阔的河水水面为封锁区,以篷字守望台为支撑点,面对陆、水、空立体打压,冒着枪林弹雨和毒气,击退日军四次大的进攻和偷渡。18:30按指定时间,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分两路向硚口香烟厂方向移动。其间在中字、和字守望台,阻击日军;各相互掩护,并与执行爆破任务的兄弟连队会和,有序地和江边的警备连队撤出市区。

26日清晨渡过汉水,与敌脱离接触,跳出包围圈与主力会合。

日本出版的刊物上有日军攻占“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后在碉堡上欢呼“胜利”的照片,照片上可见弹痕累累,不难想见当日战况之激烈。

25日汉口是阴天有雨,26日也是阴天阵雨。上面照片中,岱家山上的侵略军是身穿雨衣的。以此推断,这张照片很可能是26日摆拍的,因为25日19:00天黑后,是拍不出效果的。还有,随军记者与野战军一起渡河的可能性不大,最先渡河的是战斗人员,占领后是搜索、巩固、警戒。拍照是后一步的事。

日本军队的教科书上说,18:00进攻,19:00占领戴(岱)家山。没有中方俘虏,没有缴获到武器。

二十多年前,武汉展览馆被炸毁了,说是交了学费;

十年前,各方呼吁保留岱家山碉堡,还是被拆除了!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大概都是城市的过客,缺乏智慧管理建设这座城市,对城市的宝贵遗产没有敬畏之心,弃之如敝履,并不热爱这座城市。

切记“万物有所生,独知守其根”!

侯红志、袁厚翔、田联申供图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