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可以多不靠谱(4)

最后一张图了,我截图的时候,就是这么多回复。

“五峰山香菇”简直是一个奇迹,他居然可以看见有小孔,而且同时灭菌不彻底,这两个问题确确实实可以导致接近全军覆没,但他有没有考虑过,小孔和灭菌的问题为什么都发生在接种孔?

所有说灭菌不透的就不再评论了。

“幸福”说的也比较接近,但接种时感染也要有原因,是动作还是环境还是种源呢?他的处理方法,不一定行,得看后续气候,如果温度越来越热,也是不行的。

“随州草店菌种厂 童广安”的说法,与其职业不匹配,制种的人连污染的基本原理都弄不懂,是很可怕的。今年草店有个叫“童广忠”的菌种生产者出问题,看来很像一家人,我感觉好害怕,这种水平做种卖,菇农多危险?

“赵永林”,也是瞎猜。

“那木头”的想法对头,可惜《香菇天下》不这么想。

“华哥”悲观了些,及时挽救应该不至于全军覆没,损失肯定有,不会全作废,不过现在已经晚了,不晓得怎么样了。

“取之有道”的说法,也不合乎实际,这不是企业,是个体,老板就是技术员。当然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足,平常有强大的外援保持友谊,这个事情肯定不会糟糕到如此地步。但人家自信心足呢,有啥办法。

“心动&行动”这位,很有中国特色,所有未知推给神鬼,是辩论致胜的不二诡论。按照他的观点,改天他出事的时候,只能送个活该的说法安慰他。

“小杨”,太年轻了,我保证,官方的任何机构自己的内部人,都没可能给你做出鉴定结论。因为一方面是能力问题,99.8%的体制内搞过食用菌方面事情(我不用研究两个字)的人,都不真的懂生产技术,或者懂得不够用。另一方面是责任问题,他们基本上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于这种他们没有信心(没能力哪里来的信心)的事情,绝不置喙。官方钦定的专家,大体上都是负责给你找优点的,属于安慰剂一类,不是药品。

后面的两位根本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分析完了具体的回复,我们再来讲一讲,关于事故分析的具体方法原理。许多朋友没有耐心,发完(1)之后的各篇,点击率越来越低,现在我把最重要的方法原理放这个位置,呵呵,没耐心就让你错过。

证明一个问题是由于什么引发的,可以有两种渠道,一个是科学证据分析,另一个是逻辑关系分析。

什么是科学证据分析呢?就是通过实验手段,找到事情发生的本质因素,并可以重复验证其过程。科学证据分析,需要对相关的理论有全面充分的了解,还要对问题发生的过程进行追溯,如查询相关记载。一般来说食用菌行业的事故,如果是发生在一定规模以上企业,这种记载通常比较完整。企业自己的技术人才如果不能完成这种溯源工作,要么就是理论体系化程度不高,不能将某些表面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要么就是忽略了一些应该引起注意的内容或例外情况。

理论上说,参与过程的人最容易得到正确结论,因为他掌握的信息最完整,但实际上日常工作的技术员,水平未必够高。而外来的分析者,虽然掌握信息未必完整,但胜在见多识广,只要参与者肯配合,其实往往更能够快捷找到根源。比如俺本人,虽然不怎么做日常技术工作,但这些年来东流西窜,看到的问题各式各样。食用菌前段技术,不同菇种的差异不大,而且各种水平的条件俺都有经历。所有的事故可能性并非无穷多,俺人老成精,这方面的积累,恐怕国内很少匹敌的,目前来说,多年的挑刺党生涯,差不多把我炼成了菌业的老中医了。

企业生产一旦发生问题,通常每天的损失都是极大的,那种慢慢煎熬的解决办法,对企业有害无利,还是找厉害的人诊断一下比较划算。

可是对于规模不够,或者技术人才不足的企业,以及个体生产,这种溯源就很困难。

好在我们还有备用手段,那就是逻辑关系分析。

逻辑关系分析的基础手法,一方面是肯定,另一方面是否定。在实际事故分析的时候,一切都是过去式,只能看当下情况,以及尽可能的质询过程。

当下情况主要是事故的肉眼可视和能够直接判断的表面内容,最好是现场观察,远程相对不可靠,而且人的描述能力也差异很大,不准确是常事。当然特征性的内容和无歧义的内容还是可以采信的,如果正好遇到接近经历的东西,做出正确判断也是比较容易的。

而所谓的肯定和否定,就是在可能和不可能之间,追索事情发生的概率最大化内涵,然后做出最接近本质的判断。

逻辑关系分析和科学证据分析,一定是殊途同归的,符合逻辑的东西一定最后符合科学,反之亦反。

关于事故分析的内容,就扯到这里,答案,将会是另一篇文章,俺要收费。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