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领导一干活就想起你,一有好事就把你给忘了原来是这样
职场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场合,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打工仔都离不开职场。于是,有些人发现了这样一种状况——领导一干活就想起你,一有好事就把你给忘了。
实际上,这不仅有领导的原因,也有个人原因。虽然有时候分析事态并不能带来多大改变,但尽量认知现状,可以帮助人们放下无谓的情绪,更专注于自我领域。
需求者因素
可以把“领导和下级”的定义范围扩大,统称为需求者和被需求者。需求者指的是事件活动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程度更高的人,被需求者指的是通过事件活动满足需求者衣食住行的人。
通俗的说就是,你的需求与生存的关系贴得越近,你所处的地位就越被动,越会被当作需求者,反之,则是被需求者。
相对而言,需求者比被需求者掌控的资源更少,依赖性更强,因此在价值交换时不可能完全对等,这是令人不爽、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其实,只要满足“需求和被需求”这种不太对等的条件,都可能会遇到此类情况。比如销售人员和客户,被教育的孩子和教育孩子的父母等等。
客户总是忘记销售人员,父母也会不顾孩子的主观需求。这一系列现象都可以归结在需求和被需求关系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被需求者本身,包含感知因素和评价因素。
感知因素是对事件的期待程度,被需求者对干活并没有预先期待,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但对于干活之后的奖励是有所期待的。而被需求者可能没有完全忘记你,但却一直拖延让你等待。
人处于等待焦虑时,会产生不满,进而忽略客观事实,把印象停留在只让干活,但不给好处中。
除了期待带来的主观感受外,其中还包含了另一个主观心理因素——对时间的预估。心理学研究总结了,人们对时间快慢的主观感受规律。
如果人们正在进行事件活动,有趣或多样化的事件会比无聊简单的事件更能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即时间过得飞快;当人们处于回忆时,则截然相反。
也就是说,人们在干活过程中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在等待好事的过程中,却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因为干活比等待更加有趣而丰富。
评价因素则是需求者对自身评判是否符合干活和得到好处的标准,比如当需求者认为干活和好事同样应该轮到自己,却只有干活没有好事时,就会产生抱怨情绪。
但也许被需求者认为,需求者不能参加好事活动。这就表明需求者和被需求者对于“干活”和“好事”的评价标准不同,需要进一步沟通。
被需求者因素
同理,被需求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分为感知因素和评价因素。
被需求者的主观感受是根据时间的紧急程度和事件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的。如果干活事件紧急,便会优先安排紧急的事情,把好事置后。
如果只是吩咐你,对被需求者来说可以称之为简单事件;如果是他自己去做,可以称为困难事件。人会倾向于先做简单事件,后做困难事件。
由于被需求者占有相对主动权,对事件的掌控程度更高,处于相对安全的领域里,面对同样的事件,他的状态也更加稳定、缓慢。
以自身感受为主来区分事件的先后顺序,属于主观上的偏差。另外,被需求者的评价标准往往比需求者更加全面。
因为被需求者的考虑范围更广,对于手里资源的分配考虑得更全面,而需求者通常只会考虑自己和被需求者的交换价值。
总的来说,这样的现象是由双方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系统(信息)不对等引起的。
想要调和这样的矛盾,双方都需要更加了解对方。需求者对被需求者所处的环境更加了解,知道他权衡的维度,被需求者对需求者的需求更加关注。
需求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价值提升到可以与被需求者相互制衡的状态,只有对等的互动才能长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