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耕织图》里的古代农业智慧

胤禛耕织图里的古代农业智慧

周  乾

(本文载于《科技日报》2021年4月16日第8版)

自古以来,春耕是我国每年立春之后的重要农事活动。我国古代帝王非常重视春耕,如故宫博物院藏有《胤禛耕织图》册,其中绘制了雍正本人及他的福晋们春耕的场景。该图册共有52幅图,含耕图、织图各23幅,未定稿图6幅。其中,耕图包含“浸种”、“耕”、“溉灌”、“插秧”、“收刈”等内容,织图包括“浴蚕”、“捉绩”、“采桑”、“攀花”、“裁衣”等内容。《胤禛耕织图》是雍正帝为劝课农桑而下令绘制的一系列与春耕相关的科普图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智慧。下面以“耕”、“溉灌”、“攀花”为例进行来解读。

“耕”图绘制的是犁耕的场景(图1)。农田中,一老者一手扶曲辕犁,另一手扬鞭策牛犁田;牛鼻有绳穿过,绳子两端与犁梢相连;牛脖上有轭套住,牛轭亦用绳与犁盘相连;不远处,雍正站在田间小道上,面露笑容,观摩犁田。

图1  《胤禛耕织图》中的“耕”

曲辕犁源于耒耜。其中,“耒”为手柄,“耜”为下端起土的部分。耒耜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已存在,用于翻整土地。随着古代生产水平的提高,并类似更先进的犁开始出现。早期的犁主要由犁梢(操控用)、直辕(牵引用)、犁底(安装犁铲用)、犁铲(破土用)、犁箭(确定耕深用)等部件组成,耕田效率较低。随后的各个朝代中,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犁的构造。到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并且沿用到清代。据《全唐文》卷八百一记载,曲辕犁在构造上不仅由直辕形式变成了曲辕形式,而且增加了犁壁、犁评、犁盘。其中,曲辕形式改变了耕作者用力方式,更省力;犁壁位于犁铲上方,可用于翻土;犁评位于犁箭上方,通过调整犁箭高度来调整耕田的深度;犁盘位于犁最前端,用于拉接牛轭,便于牛转身,可省畜力。曲辕犁是我国古代农耕工具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科技成果。

“溉灌”绘制的是灌溉农田场景(图2)。画面近处,雍正帝站在田间小道上,利用桔槔带动戽斗从小河中取水,然后倒入稻田中;画面远处,四人手扶着翻车的横支架,脚踩着翻车的踏板,不断地将河水引上来,以灌溉农田。

图2  《胤禛耕织图》中的“溉灌”

桔槔类似于水平杠杆,其一端悬挂有重物,另一端悬挂有戽斗。戽斗盛满水后,产生的力矩不超过重物产生的力矩,因而很容易被抬升及搬运。翻车是指龙骨水车,主要由两块长条形槽板、多块卧于槽板内的横向刮板、大小木轮等构件组成。其中,横向刮板由木链条连接成整体,类似于龙骨;木链条两端分别连着大小木轮。使用时,小木轮一侧作为“龙尾”被置入水中,大木轮一侧作为“龙头”被置于岸边,岸上的操作人员脚踏大木轮上的踏板,带动木链条循环转动,并顺势带动横向刮板转动,横向刮板则“刮”着水往上抬,使之流入岸上的农田中,其原理类似于现代刮板式输送机。而实际上,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翻车,如《农政全书》卷十七就载有“汉灵帝使毕岚作翻车”。桔槔和翻车是我国古代农业灌溉的科学工具,亦为重要科技成果。

“攀花”是《胤禛耕织图》中的“织图”重要组成部分(图3),绘制的是雍正的福晋们操作提花机的场景。图中,一位织女坐在较高的位置控制经线的起落,另一位织女则脚踩地综,投梭打纬,流利地织造所需的织锦。

图3  《胤禛耕织图》中的“攀花”

织锦所用的提花机,又称花楼机,主要由多根水平与竖向相交的木条通过巧妙的方式连接而成,用于织造复杂锦纹。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之“乃服第二”部分,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提花机的构造和原理。我国早在商朝就有提花机,随后被不断改进,到宋代已经非常成熟了。织锦前,技术人员把纹饰绘制在纸上,然后根据绘图内容准备好所需的丝线的种类、颜色和数量,把丝线挂在提花机上,并在提花机的各种线口做好设置。随后,织女通过操纵提花机,即可把这种纹饰织出来。织女无需掌握织造锦纹的技术,而且可以重复操作提花机,以织出多幅同样的复杂锦纹。提花机的织花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计算机编程,是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最高成就代表。

此外,《胤禛耕织图》册中,几乎每幅画的上方均有雍正帝的题诗。如“耕”图上的“青鸠呼雨急,黄犊驾犁初”,“溉灌”图上的“桔槔声振鼓,戽斗疾翻车”,“攀花”上的“织绢当织长,挽花要挽双”等诗句,不仅生动描述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场景,而且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手段,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智慧的文字印证。

(0)

相关推荐

  • 啥叫“耕”?啥叫“耘”| 给桃子讲古诗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 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亦是广大民众的最主要衣食之源.因此,从中国历史的早期开始,上至帝王,中至地方官员与士绅,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由 ...

  • 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亦是广大民众的最主要衣食之源.因此,从中国历史的早期开始,上至帝王,中至地方官员与士绅,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由 ...

  • 处处是江南:中国古代耕织图中的地域意识与观念

    摘要: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 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 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这种情况的出现, 与唐宋以后"江南&q ...

  • 康熙皇帝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承德澹泊敬诚殿里的耕织图告诉你

    题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之大事. 澹泊敬诚殿里的紫檀木雕<耕织图> 1. 在承德避暑山庄,有一座被人俗称为楠木殿的澹泊敬诚殿,相当于北京故宫里的太和殿,是皇帝在承德上朝的地 ...

  • 帝王干农活:雍正耕织图

    <雍正耕织图>也称<胤禛耕织图册>,是康熙朝四王爷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在即位之前,在潜邸命宫廷画师绘制的.这是以康熙年间刻板印制的<耕织图>为 ...

  • 清朝西洋画派人物焦秉贞四十六幅《御制耕织图》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 ...

  • 《耕织图》:为皇帝所作,绘农民艰辛,证农桑功绩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一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不仅仅代表着百姓们的衣食充足,也代表着国库的充裕.所以中国历代的帝王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无数和农业活动有关的文字资料,比如农事政 ...

  • 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既是单独的小画面,又是连环画

    耕织图是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从广义上来讲,是用图像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农业生产.早期的耕织图多是单幅的小画面作品,例如战国时期的宴乐射猎采桑纹铜壶.汉代的画像石等.从宋代开始逐渐由单一的绘画创 ...

  • 颐和园玉兰盛开《耕织图》

    注:图系怀旧梦缘原摄颐和园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