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再叙华夏文明恢弘壮丽的伟大历史进程
绝大多数人以为#考古# 就是挖挖挖, 挖出文物来,对照史料文献记载,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其实大谬不然。考古不仅是挖挖挖,挖出文物来,还需要准确阐释。
比如#三星堆# 挖出来那么多青铜器,被强行指为子虚乌有的#古蜀国# 文物,这怎么能正确揭示三星堆青铜文明的性质和来龙去脉?
阐释不仅是针对文物本身,还需要正确阐释“文化地层”的问题,一个“文化地层”都不超过30厘米厚,不要说这个文化地层之上的文化综合体存在此处很可能不超过30年,甚至可能不超过3年乃至不超过3个月/1个月。
三星堆的情况就是如此,器物坑烧埋之际,很可能是秋天,数万军民面临粮食补给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但人要吃饭,数百头大象、瘤牛、水牛、山羊等也要口粮。
考古除了挖挖挖,以及配合挖掘工作的研究阐释,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天文学考古 ,就是要用“量天尺”对日月五星和北极大辰进行“量量量”,确定史料文献对有关天文历法现象记载的真伪正误,从而准确解决上古历史的王年断代等年代学问题。
不幸的是,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华夏上万年观象授时天文历法绝技“一无所知”,导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绩为零分,零分,零分。而我正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此处应有热烈掌声),解决了华夏文明起源和迁徙、夏商周断代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全部满分一百分,一百分,一百分。清明节交节之际,华夏列祖列宗在上,指九天以为正,及前王之踵武——
华夏文明起源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勃兴于公元前9200年前后房宿四星为夏至点的年代。当新仙女木事件导致的大洪水和冰川退去,掌握观象授时天文历法绝技的华夏先民流布四方,传播文明。
两河流域是华夏先民最早兴旺发达的祖居之地,农耕、游牧、渔猎、商贾、冶金、城市、文字等都兴起于此时,以原始汉藏缅文化综合体为主体的华夏先民与两河流域的土著阿卡德人交往密切。
按巴勒斯坦杰里科发现的人类聚居地测定年代在9000年前,推测华夏先民中的“炎帝集团”最早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进驻尼罗河流域,此后影响范围最远可能到达了南非好望角。
“炎帝集团”主要以尼罗河流域为聚居点,在此兴起影响深远的华夏文明。“炎帝集团”主体是“三苗九黎”,与阿卡德人和非洲土著长期共居,相互影响。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世居两河流域的“黄帝集团”可能遭遇长期大旱,被迫进军非洲,征服“炎帝集团”,与炎帝集团联手统治了尼罗河流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文史料中即“黄帝战蚩尤”,在古埃及文物中即“那尔迈调色板”,“那尔迈”即“黄帝”后裔“弄明”。
根据史料文献叙录的重大天文历法现象,可以精确考证华夏古帝与古埃及“法老”的重大世系断代:
少昊挚/峤极/左彻——法老左塞尔,元年公元前2711年;
颛顼——法老胡尼,元年公元前2629年;二十八宿测定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坐标“十二次”(黄道十二宫)即颛顼时代确定,《易经》六十四卦“归藏易”成型于此时;
帝喾/夋喾——法老胡夫,元年公元前2551年,建造举世闻名的“胡夫金字塔”,华夏帝王最大陵墓。颛顼帝喾时代是华夏文明上古最为兴旺发达的时代,铸造青铜器的原料锡和铅最远采自南非Rooiberg (“如意宝”)矿区,这里的锡矿含有“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
帝喾时代可能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如旱灾,或者滔天洪水,炎黄华夏集团在帝尧时代被迫迁徙至两河流域北段,华夏文明发源地。
帝尧,元年公元前2477年,以二十八宿为坐标重新测定回归年长,实施阴阳合历和阴历置闰,这就是《尚书·尧典》叙录的“四仲中星”。再敢妄议《尚书》是“伪书”者,元芳你看着办——怎么残暴怎么整。
虞舜,元年公元前2378年,12月25日“仲冬甲子,月次于毕”登极,这就是阿卡德帝国开国君主萨尔贡,建立起史上首个世界性帝国,借用汉语汉字创造了阿卡德文字。舜都“蒲坂”,可能就在今天巴格达附近,虞舜时代华夏帝国统治中心西北至于土耳其,东南至于波斯湾,向东征服了伊朗和印度河流域。
禹夏,元年公元前2325年,都城乌尔,乌尔神庙即“明堂”,华夏天子布政之宫。
公元前2267年10月19日,季秋九月庚戌日,夏朝二十七宿的房宿天区发生日食,“辰弗集于房”。
公元前195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段发生大旱,夏朝统治中心被迫迁徙至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定都之后,重新测定回归年长,测得当年冬至点在二十七宿虚宿初足起点,夏至点在二十七宿柳宿中部二足。
以虞舜后裔为主体的商人集团统治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摩苏尔,以虞舜后裔为主体的周人统治集团很可能在伊朗西部的“埃兰”。
公元前1600年前后,两河流域再次遭遇大旱,印度河流域亦不能幸免。
某年“甲子日朔旦冬至”,商人首领成汤正式登极,统帅两河流域的华夏诸侯国,采用伊尹的奇计,取道伊朗高原,突然大规模进攻印度河流域夏朝统治中心区域。次年阴历二月初,从印度河河口一路北上,攻城拔寨,讨伐残暴无道的夏桀。
夏桀指令继承人率领数万军民举国搬迁流亡,搬运大禹时代就铸造的夏天子传国祭祀重器,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蜀身毒道”,经缅甸越南入境云南,北上四川广汉。
夏桀率军阻挡商汤大军,二月末,鸣条一役,不战自溃,被生擒活捉,遭流放出海,死于“南巢之山”。
华夏诸侯国纵兵劫掠夏都,一扫而空,携带战利品北上,经兴都库什山脉入境今天中国大西北地区,此后逐渐东进。周人后来进驻周原,商人等华夏诸侯国沿黄河一路东进,部分夏朝遗民被安置在山西。商人一直进军到东北,直到公元前1400年的盘庚时期,才大举南下,进军河南。
夏朝亡国军民抵达四川广汉,应在当年秋天,粮草不继。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土著主体是石器时代的三苗九黎部落,多臣服于夏天子。
夏朝军民在广汉三星堆短暂驻扎,随着沿路追杀的楚兵的临近,被迫首次大规模烧埋传国祭祀重器,然后四散流亡藏匿。主力流亡军民随夏桀继承人沿长江东进,在湖南宁乡/安化一带再次大规模掩埋祭祀重器。
逃至湖北境内,数千军民和乐官世家被楚兵俘获,编钟等重器落入敌手。
夏桀继承人在湖北盘龙城短暂停留,随后乘舟南下,经鄱阳湖抵达江西赣江东岸大洋洲。在这里,绝望的夏桀继承人先杀死两个八九岁的孩子,然后自杀身亡,大批祭祀重器陪葬于大墓。
随行军民随后四散流亡藏匿,部分军民携带重器如牛尊抵达湖南衡阳境内。
殷商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定都中原,扫荡了这里的三苗九黎土著。
夏朝灭亡后,诸夏各部四散流亡。阿里地区的一支可能长期聚居于此,避开了战火,这就是著名的象雄文明。后来的诸夏先后在妫水(阿姆河)流域、宁夏分别建立大夏国、西夏国。
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甲子日”,周武王率华夏诸侯国决战牧野,大败商纣王。
华夏文明从此开始了历史新篇章。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