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不配从祀孔庙?后世称为圣人的他,却被反对者攻击道德沦丧
如果一定要从明朝遴选伟人,能够进入这个名单的,估计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被选出来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人反对,要说最不容易被反对的,肯定是王阳明。关于王阳明的传说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大臣,他果断且快速地平定了宸濠之乱;作为一个士人,他为后世留下了阳明心学,我们都听说过“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两个观念就来自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能够与程朱理学抗衡的思潮。简单地说,王阳明在事功和思想上都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这是我们后代人的观点,如果穿越到王阳明去世半个世纪后的隆庆、万历年间,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人对王阳明的态度要复杂的多。
王阳明雕塑
一、朝堂上关于王阳明从祀孔庙的争议
孔庙有时候被称为文庙、夫子庙、宣圣庙,最著名的孔庙是孔子出生地曲阜的孔庙,此外江苏南京夫子庙和云南建水文庙,也都是全国著名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但孔庙中被祭祀的并非孔子一个人,孔子身边还有100多位儒者属于“从祀”行列,跟随孔子一并享受祭祀。能够进入从祀行列的也不是一般人,整个明朝也只有4人入选,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但他从祀孔庙的过程并非一帆顺风,期间还引发了朝堂上的党争。
南京夫子庙
王阳明因为军功被封为世袭的新建伯,但在他死后没多久,桂萼便上疏嘉靖帝,说王阳明非议朱熹,聚众讲学传播错误思想,建议剥夺王阳明的伯爵,这个建议被嘉靖帝采纳了,一直到隆庆帝继位的时候,才再次下诏赠新建侯,并且赐谥“文成”。
隆庆皇帝
隆庆帝刚登基的时候,王学门人徐阶担任内阁首辅,朝堂上出现了要求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声音,御史耿定向请祀王阳明,同时还有给事中赵輄和御史周弘祖请祀薛瑄。一般请祀的提议需要礼部议定,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礼部议定的最后结果是不予通过,请祀薛瑄不通过的理由是“谓公论久而后名,宜俟将来”,至于王阳明,礼部给出的观点是“世代稍近,恐众论不一”。同年十月,户部给事中魏时亮上书请将薛瑄、陈献章和王阳明并祀,这次请求又一次不了了之,没取得实质性进展。再一次出现请祀的提议,要等到隆庆四年(1570年)的时候了。
王学门人徐阶(左一)
请祀王阳明的提议,在徐阶致仕后逐渐进入低潮,究其原因,和当时的首辅高拱有很大的关系。高拱与徐阶有很大的政治分歧,徐阶本人提倡讲学,高拱则向来不赞成官员聚众讲学,也不信服阳明心学,在高拱执政的2年多时间中,除了下诏从祀薛瑄之外,很少看到官员请祀名儒的记录,高拱不但禁止官员聚众讲学,而且还下令禁止奏疏繁词,一般上奏疏请祀都要详细介绍所请祀人物的生平及其事功、思想,肯定会很繁琐,高拱通过这道禁令从源头上扼杀了请祀的可能性,果然在他执政期间再没出现请祀的奏疏。同时,高拱还逼走了另一个王学门人赵贞吉,使得朝堂上赞同王阳明从祀的势力大为削弱。
影视剧中的高拱(右)
二、刊刻《王文成公全书》
但王阳明的门人在这段时期并没闲着,他们一方面蛰伏起来等待机会,另一方面展开积极行动,编辑刊刻《王文成公全书》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主持编辑《王文成公全书》的人叫谢廷杰,他是江西新建人,县学生出身,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人,三十八年(1559年)成为进士。作为王阳明的门人,谢廷杰不仅学术上紧跟阳明,行动上也亦步亦趋,他在巡按御史任上,干了很多实事,弹劾了一些渎职的官员,并且大力推动地方先贤的祭祀。在他任浙江巡按和南直隶学政期间,分别主持了浙江版和应天版两个版本《王文成公全书》的刊刻,为推广阳明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耐人寻味的是,在应天版《全书》中,只有汇集全书和督刻全书的官员的题名,浙江版则按照当时的惯例,省一级和杭州府一级的官员的姓名全部都在《全书》的姓氏目录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明朝士人关于王阳明的看法有关,并不是所有士人都认可王阳明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受程朱理学影响颇深的士人,对王阳明非常不满,这种冲突在万历改元后发展到了顶峰。先是二月江西巡抚徐栻请祀王阳明,三月兵科给事中赵思诚便上书请罢议阳明从祀,言辞颇为激烈,甚至攻击王阳明“畔道宣淫”,五月份在南直隶组织刊刻《全书》的谢廷杰请从祀王阳明,几乎在同一时间,福建道御史石槚上疏直接说王阳明不应当从祀孔庙。
王阳明画像
三、事功和德行之争
从上面的争议可以看出来,在王阳明从祀的争论中,参与朝堂辩论的多是御史给事中这样的言官,地位高的官员没有在这次事件中公开表态。其实,以言官率先发难的方式,正是中晚明党争的典型手段,在王阳明从祀事件中,最开始是高拱和徐阶的斗争,作为王学门人的徐阶想要从祀王阳明,反对徐阶的高拱则明确抵制,虽然后来高拱被迫致仕,导致高拱一派的势力有所减弱,但越是这个时候,高拱一派的人越要通过阻止王阳明从祀孔庙,来彰显自己党派的权力,可见从祀与否,不仅是理学和心学两大学术流派的斗争,同时还是政治纷争的一大战场。
在双方的争论中,反对从祀的一方主要针对王阳明的道德修养发难,认为阳明人品不佳,《神宗实录》记录了当时赵思诚对王阳明的指责之语:“守仁党众立异,非圣毁朱,有权谋之智功,备奸贪之丑状。”还指出阳明在平定叛乱后收受贿赂。支持阳明从祀的官员并没有回怼这些责难,他们反复讨论从祀孔庙的标准,坚持学术和事功结合是从祀的准则,而《王文成公全书》的刊刻恰恰是在彰显阳明的学术成就的目的下进行的,“谢廷杰们”的努力最终有了效果,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终于下诏,“以王守仁从祀孔庙”。
影视剧中的万历皇帝
文史君说
王阳明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卓著,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在王阳明去世后的几十年中,从当时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我们能够发现有一种声音在质疑王阳明。王阳明最终能够从祀孔庙,过程一波三折,或许只有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我们才能接近那个更真实的王阳明。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朱鸿林:《孔庙从祀与乡约》,三联书店,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