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腰痛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腰痛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62.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肾虚腰痛:证候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肾气不足,腰府不建证:腰痠隐痛,喜欢按揉,腰膝无力。遇劳痛甚、卧息稍轻。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1.青娥丸。
胡桃肉10克 蒜8克 酒补骨脂16克 姜杜仲34克
1.肾虚甚,煎证加重,宜温补壮腰,方用
2.补髓丹(杜仲 补骨脂 鹿茸 没药 胡桃肉)。
2.肾虚挟风湿,兼挟腿膝痹痛,宜温肾祛风达下,方用
3.立安丸(补骨脂 川断 木瓜 牛膝 杜仲 萆薢)。
二.肾精不足,阴虚火拢。酸软无力,腰脊不举。口干舌燥,手足心热,面颧潮红,心烦少寐,小便黄赤。脉细数或虚大无力,苔薄,质红。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 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肾虚火旺) 左归丸(补肾填精) 当归地黄丸(滋补肝肾)
4.六味地黄丸
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1.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2.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黄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5知柏地黄丸
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黄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6.左归丸
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山茱萸6克 酒川牛膝6克 盐菟丝子6克 鹿角胶6克(焗) 龟胶6克(焗)
1.滑精者,去川牛膝;
2.无火象者,去龟胶;
3.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
4.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润肺止咳;
5.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6.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
7.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8.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黄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7.当归地黄丸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牛膝 当归 甘草 杜仲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黄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1.肾阴亏损,阴虚阳亢,兼见骨蒸、咳嗽、宜补阴清热潜阳,方用
8.大补阴丸加减。
盐知母12克 盐黄柏12克 酒熟地18克 炙龟板18克 猪脊髓一条 生姜3片
1.阴虚较重者,加麦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
2.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
3.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4.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2.肾阴久虚,阴虚及阳,上证久稽不愈,宜水火平补,方用无比山药丸常服缓图。
9.无比山药丸
山药6克 肉苁蓉12克 五味子18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泽泻3克 干地黄3克 山茱萸3克 茯神(一作茯苓)3克 巴戟天3克 赤石脂3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 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 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3.心肾火旺,内热不泄,兼见劳热、少寐、遗精、小溲短赤,应降心火、滋肾阴,方用三才封髓丹。甚者可用
10.三才封髓丹
天门冬5克 熟地5克 生晒参5克 黄柏30克 砂仁15克 炙甘草7.5克
11.滋阴大补丸
(熟地 山药 牛膝 山茱萸 杜仲 巴戟天 茯苓 五味子 小茴香 肉苁蓉 远志 石菖蒲 枸杞 红枣)。
三.肾阳不足,腰络失养证:腰痠膝软。手足不温,畏寒,腰以下为甚。力怯短气,面色苍白,小溲清长。舌淡,脉沉细无力。多兼慢性肾精虚损等证。
12.肾气丸、右归丸合青娥丸。
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枸杞子6克 鹿角胶6克 菟丝子6克 当归4.5克 胡桃肉5克 蒜4克 酒补骨脂6克 姜杜仲8克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腰痛加减:
1. 腰痛不解,酌加牛膝。巴戟天、骨碎补、五加皮等,阳用不及则络脉不通,单纯补肾是不够的,必须加用壮腰活络。
2. 痛连下肢,加萆薢、木瓜、桂枝、防风、独活、蒺藜等,络虚则风滞,补肾之外,当佐风活络。
3. 煨肾丸(牛膝 萆薢 杜仲 苁蓉 菟丝子 防风 白蒺藜 胡芦巴 补骨脂 肉桂 猪腰子)温肾祛风,较能适用
13.肾阳虚者也可用右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山茱萸4.5克 枸杞子6克 鹿角胶6克 菟丝子6克 姜杜仲6克 当归4.5克 肉桂3克(粉冲服) 炮附子3克(先煎)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腰痛加减:
1. 腰痛不解,酌加牛膝。巴戟天、骨碎补、五加皮等,阳用不及则络脉不通,单纯补肾是不够的,必须加用壮腰活络。
2. 痛连下肢,加萆薢、木瓜、桂枝、防风、独活、蒺藜等,络虚则风滞,补肾之外,当佐风活络。
3. 煨肾丸(牛膝 萆薢 杜仲 苁蓉 菟丝子 防风 白蒺藜 胡芦巴 补骨脂 肉桂 猪腰子)温肾祛风,较能适用
加减:
1. 肾阳虚大便不实者,加党参、白术、苍术、车前子;
2. 肾阴虚五心烦热者,加丹皮、地骨皮。
(3)临证参考
1. 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化裁。药用龟甲胶、熟地黄、山萸肉、鹿角胶、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牛膝。
2. 肾虚腰痛多为其它疾病引起肾阳虚或肾阴虚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需考虑其它疾病的变化进行论治。
1.阳虚甚者,诸证加重,温壮兼祛陷之风,方用
14.安肾丸
(肉桂 川乌 桃仁 白蒺藜 巴戟天 山药 茯苓 苁蓉 石斛 萆薢 白术 补骨脂)。
2. 肾气不利,“风虚腰痛”证:腰背疼痛。或偏枯冷痹,缓弱无力。脉或尺部虚浮。(凡人肝肾虚弱,寒湿易受而难以解除,久则注腰膝者,属本证。)用
15.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 桑寄生6克 杜仲6克 牛膝6克 细辛6克 秦艽6克 茯苓6克 肉桂心6克 防风6克 川芎6克 人参6克 甘草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干地黄6克
1.痹证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制何首乌、白花蛇、地龙 、红花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较;
2.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祛寒;
3.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仲;
4.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腰痛加减:久滞挟瘀,血虚相搏,腰胁搐急作痛,不得转侧,加味青娥丸加肉桂,补肾去瘀。
四.老弱久病,肾衰络虚证:腰髀环跳痛。伛偻驼曲。疲软无力,步履不胜,怠惰嗜卧。腰膝喜暖。脉涩而微弱无神,或空大搏指。加味
16.青娥丸
胡桃肉10克 蒜8克 酒补骨脂16克 枸杞子10克 杜仲10克 牛膝10克 当归10克 鹿角胶10克 鱼鳔10克 羊腰一只 姜杜仲34克
五.劳作过度,肾气损伤证:长期过劳,腰痛痠楚。虚赢少气,行立不支。劳累发作,休息可差。面色不华,形体倦怠。脉弱。
17.黄芪五物汤、四物汤、十全大补丸合青娥丸。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甘草3克 熟地5克 白芍3克 当归3克 川芎3克 肉桂1.5克(粉焗服)生姜3克 红枣3枚 胡桃肉3克 蒜2克 酒补骨脂5克 姜杜仲5克
加减:
1. 久痛肾虚,加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补肾濡筋。
2. 腰膝痹痛,加羌活、独活、牛膝、杜仲,祛风壮腰。
可用十全大补收功。
脾虚腰痛证候 腰痛日久,肢体沉重,面色不华,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滑或濡。常用方
18.防己黄芪汤加减。
防己12克、黄芪15克 、炒白术9克、茯苓9克、苍术9克、狗脊9克、牛膝9克、生姜6克、大枣6克、炙甘草6克
加减
1. 脾虚湿甚,可用实脾饮;
2. 呕恶者,加半夏、生姜;
六.失志内伤,心肾气滞证:腰间郁郁、膨胀不伸。虚赢面黑,不能久立运行。常兼胸闷、气逆、心悸、怔忡、不寐等证。脉沉弦或伏。
19.七气汤
(温通心气之郁结)大七气汤(《济生方})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藿香 桔梗 肉桂 益智仁 香附 甘草 生姜
干姜 黄芩 浓朴(深师作桂心) 半夏 甘草 地黄 芍药 栝蒌根(深师作橘皮,各一两) 川椒(三两,深师作桔梗) 枳实(五枚) 人参(一两) 吴萸(五合)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虚冷上气、劳气等方。
半夏(一升) 人参 生姜 桂心 甘草(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七气汤
20.木香流气饮
(芳香散邪)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
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21.橘核酒
(散寒流气)
橘核酒制用法:将橘核略
炒,放入黄酒中,煮取50毫升,去渣,即可饮用。每日服1剂,1次 饮尽。
22.小七香丸
(化气和胃)
小七香丸
处方甘松(炒)2.5克 益智仁(炒)1.88千克 香附子(炒去毛)丁香皮 甘草(炒)各3.25千克 蓬莪术(煨,乘热碎)缩砂仁各6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吐酒,呕逆咽酸;气膈食噎,饮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胀脾疼;茶酒食积,眼睑俱黄;赤白痢疾,脾毒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姜汤、熟水任下;若气胀满,磨乌药水煎汤送下;酒食过度,头眩恶心,胸膈满闷,先嚼服20丸,后吞20丸,生姜、紫苏煎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23.乌药顺气散
(行气散寒)
[名称]:乌药顺气散
[处方]: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60克 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炒)白芷 桔梗各30克 干姜(炮)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顺气。治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眩晕;瘫痪,语言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膈,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温服。如四时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肢体倦怠,加葱白9厘米;如闪挫身体疼痛,温酒调;遍身瘙痒,抓之成疮,用薄荷3叶煎服。
[注意事项]:孕妇不可服。
24.人参顺气散
(益气行气)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川芎 甘草(炙) 苦梗(去芦)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白 朮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八分,不拘时。
如伤风感冷,头疼腰重,咳嗽鼻塞,加葱白煎。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顺气散
25.八味顺气散
(益气行气)
组成白术、白茯苓、青皮、香白芷、陈皮、天台乌药、人参、甘草 [1] 。
用量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 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药为细末。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仍以酒化苏合香丸间服,有风之人,先宜服此,次进治风药。
主治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26.人参养荣汤
(益气养血)
处方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常用药解:
人参、黄芪、白术以益气;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以补血活血;
肉桂、橘核、生姜以散寒行气;
沉香、丁香、檀香、白蔻仁、乌药以辛香流气;
藿香、砂仁、枳壳、青皮、陈皮以行气和中;
麻黄、白芷以散寒行气;桔梗,开上焦郁;
远志、半夏以化痰顺气;乳香、莪术以散瘀顺气。)
七.郁怒不解,肝肾气滞证:腰胁胀痛,少腹拘急。目视蒙蒙。脉弦急。调肝散(补血温肝,散导寒滞,偏寒实证用。) 补肝散(养血补气,以舒肝脉,肝虚证用。)(常用药解:当归、川芎、熟地、山茱萸以养血柔肝;黄芪、白术以温养气血;酸枣仁、牛膝、木瓜、五味子、独活以补肝舒筋;细辛、肉桂、半夏、辛以散之,以辛补之。)
八.思虚伤脾,精不输肾证:忧思伤脾,则胃气不行,腰连腹胁痛、胀滞,肉痹不仁,饮食难化。木香匀气散(芳香悦脾,行气和胃,用于气滞) 沉香降气汤送下调气散(降气调气,用于气逆) 五味异功散(健运行气,用于脾虚)
27.木香匀气散
丁香3克(粉焗服) 檀香3克 木香3克 白豆蔻3克 藿香叶12克 甘草12克 砂仁6克
28.沉香降气汤
沉香6克、制香附6克、郁金6克、川楝子6克、枸杞子9克、延胡索6克、砂仁6克、炙甘草3克
加减:
1. 腹胀者,加枳壳、厚朴;
2. 呕恶痰多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3. 口干口若者,加栀子、黄芩;
4. 食滞不化者,加鸡内金、神曲。
临证参考本证腰痛多因肝郁气滞,或肝郁脾虚胁痛而牵引至腰部,治疗当以疏理肝气为主要环节。
29.五味异功散
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5克 生姜5片 红枣2枚
气滞腰痛证候 腰痛连胁,腹胀善太息.因情志不遂腰痛加重,痛引少腹,舌黯苔薄白,脉弦。 常用方
30.沉香降气汤加减;
沉香6克、制香附6克、郁金6克、川楝子6克、枸杞子9克、延胡索6克、砂仁6克、炙甘草3克
加减:
1. 腹胀者,加枳壳、厚朴;
2. 呕恶痰多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3. 口干口若者,加栀子、黄芩;
4. 食滞不化者,加鸡内金、神曲。
临证参考本证腰痛多因肝郁气滞,或肝郁脾虚胁痛而牵引至腰部,治疗当以疏理肝气为主要环节。
二.寒湿腰痛:腰部重着、冷痛;静卧不减,晨起较甚,阴天加剧;舌苔多浊腻,脉沉迟濡缓。
一.风寒着腰,挟湿阻络证:腰痛如冰,上连背脊。恶寒拘急,转侧不便,喜得热按。脉紧。若因风邪,则汗出恶寒,痛无常处,或左或右,脉缓。用五积散(温散和中燥湿,用于外感)。
31.五积散
当归3克 麻黄3克 苍术3克 陈皮3克 厚朴3克 干姜2.4克 白芍2.4克 枳壳2.4克 半夏2.1克
白芷2.1克 桔梗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2片 肉桂1.5克 人参1.5克 茯苓1.5克 川芎1.2克
葱白3根
1.如表寒重者,以桂枝易肉桂,加强解表之力;
2.表寒证轻者,去麻黄、白芷,以减轻发汗之力;
3.里寒证偏盛,加制附子以温里散寒;
4.胃痛,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散寒,防逆止呕;
5.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以益气扶正;
6.无血瘀者,去川芎、当归;
7.痛经者,加延胡索、炒艾叶、乌药温经止痛。
总之,当审五积之缓急轻重及其兼证,灵活变通出入。
腰痛加减:
1. 痛连背脊,或兼头痛恶寒,加羌活、防风以疏风。
2. 呕吐腹痛,加吴茱萸,温中散寒。肢冷脉沉,加附子壮阳。
3. 腰膝强痛,加杜仲、续断壮肾。
4. 痛有定处,反复发作,加桃仁、乳香、没药。
1.客邪已解,阳虚寒湿,自汗、体重、恶寒、脉细,用术附汤温阳祛湿。
32.术附汤
白术30克 熟附子15克
2.偏于气虚受寒、体弱心悸、面色不华、食少腹痛,用黄芪建中汤散寒和络,益气调营。
33.黄芪建中汤散
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红枣12枚 白芍18克 生姜9克 胶胎70克(包) 黄芪4.5克
1.气短,胸满者,多加入生姜。
2.腹满者,去红枣,加入茯苓4.5克
3.治肺虚不足的,补气加半夏9克
4.寒重者,加花椒温中散寒;
5.便溏者,加白术健脾除湿;
6.气滞者,加木香行气除胀;
7.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补中益气;
8.血虚者,加当归温养补血。
3.偏于血分受寒,凝滞,兼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
34.当归四逆汤
当归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炙甘草6克 木通6克 红枣12枚
1.若腰、股、腿、足疼痛属血寒凝、脉络不通者,可酌性加牛膝、鸡血藤、木瓜以活血通络;
2.若内有久寒,兼水饮呕逆者,可加吴茱萸、生姜以温胃散寒止呕;
3.若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或男子寒疝者,可加乌药、茴香、高良姜、香附以理气散寒止痛。
4.风湿相兼,一身尽痛,用羌活胜湿汤,疏风胜湿(寒加附子,湿加苍术)。
35.羌活胜湿汤
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芎3克 蔓荆子2克
1.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已5克,轻者再加附子3克,重者则加川乌3克。
2.腰痛:寒加附子,湿加苍术。
二.寝卧冷湿、“肾着”腰痛证:腰以下冷痛重着,溶溶如坐水中,如带五千钱。身重、麻痹不仁。骨节痠痛,屈伸不利。阴雨天加剧。舌苔白滑、脉濡缓。用
36.甘姜苓术汤;
甘草6克 白术6克 干姜12克 茯苓12克
或用(干姜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6克、狗脊9克、骨碎补9克、汉防己9克、炙甘草6克)
1.本方加杏仁,可治孕妇浮肿,小便自利,腰体冷痛;
2.加红花,可治妇人久年腰冷带下;
3.加附子,可治老人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及男女遗尿至十四岁犹不已者;
4.若寒多痛甚者,再加细辛配附子,以助温经散寒之力。
腰痛加减:
1. 兼下肢痛,加桂枝、牛膝,温经通络。
2. 腰膝无力,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肾壮腰。
3. 痛甚肢冷,加附子温肾祛寒。
4. 舌腻脘闷,加苍术、厚朴,燥湿和脾。
加减:
1.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子、细辛以温肾祛寒;
2. 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川乌燥湿散邪;
3. 若冷痹日久入络者,可加白花蛇、乌梢蛇、千年健疏通经络,强腰壮肾;
4. 若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是兼有风邪,宜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5. ,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若寒湿之邪,伤及阳气,而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宜兼补肾阳,应加菟丝子、补骨脂,以助温阳散寒。
临证参考寒湿腰痛的治疗,《症因脉治》认为:太阳寒湿应用羌活败毒散加苍术;少阴寒湿应用独活苍术汤;少阳寒湿应用柴胡苍术汤;厥阴寒湿应用四逆汤加柴胡、独活j阳明寒湿应用苍术自芷汤;太阴寒湿应用《济生》术附汤、渗湿汤。对湿重者,治不效可用五苓散从分科小便治疗。
1.兼见肾中虚寒,腰膝无力、畏冷、痹痛、下肢厥冷,
37.大肾着汤
(干姜 赤茯苓 白术 甘草 牛膝 泽泻 杜仲 桂)温肾达下、通络利湿。
2.脾湿较甚,气滞不行,兼见脘闷胀满,纳呆溲赤,
38.渗湿汤
(苍术 白术 茯苓 甘草 干姜 橘红 丁香 生姜 红枣)渗湿理脾。
3.湿停成水,腰痛水肿,五苓散通阳利水(或与停水腰痛型互参)。
39.五苓散
猪苓9克、泽泻15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4.沉寒深痼,腰脚筋骨疼痛,
40.养肾散(苍术 天麻 黑附子 草乌 全蝎 黑豆 淋酒)温散搜络。
5.湿滞久蕴化热,成湿热腰痛。(参考湿热腰痛)。
三.肾气不利,“风虚腰痛”证:腰背疼痛。或偏枯冷痹,缓弱无力。脉或尺部虚浮。(凡人肝肾虚弱,寒湿易受而难以解除,久则注腰膝者,属本证。)用
41.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 桑寄生6克 杜仲6克 牛膝6克 细辛6克 秦艽6克 茯苓6克 肉桂心6克 防风6克 川芎6克 人参6克 甘草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干地黄6克
1.痹证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制何首乌、白花蛇、地龙 、红花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较;
2.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祛寒;
3.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仲;
4.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腰痛加减:久滞挟瘀,血虚相搏,腰胁搐急作痛,不得转侧,加味青娥丸加肉桂,补肾去瘀。
42.青娥丸
胡桃肉10克 蒜8克 酒补骨脂16克 枸杞子10克 杜仲10克 牛膝10克 当归10克 鹿角胶10克 肉桂3克(粉服) 鱼鳔10克 羊腰一只 姜杜仲34克
三.湿热腰痛:腰痛,痛处觉热;或兼重坠;热天雨天加重;小便黄赤;脉濡苔腻。
一.湿热腰痛证:腰间热肿重痛。痿软无力,不能俛仰。久坐,或天阴加剧。脉濡数,苔浊。小便短赤。用
43.二妙散。
炒黄柏10克 苍术10克(米泔浸,炒)
1.如湿重于热,以苍术为君药,用量可大于黄柏;
2.如热重于湿,则黄柏为君药,用量可大于苍术;
3.湿热并重者,两药等量。
4.若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槟榔等,以渗湿泄浊;
5.若湿热带下可加赤茯苓、栀子、薏苡仁、车前子等,以渗湿止带;
6.若下部湿疮、湿痒可加龙胆草、泽泻、赤小豆、土茯苓以祛湿热,解疮毒。
腰痛加减:
1. 久痛腰膝痠楚,加牛膝、木瓜,通络止痛。
2. 腰痛腹胀,加乌药、槟榔理气。
另参考四妙丸
湿热阻滞 证候:腰痛重着而热,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口干口渴,苔黄腻,脉濡数。常用方
44.四妙丸加减。
炒黄柏10克 苍术10克(米泔浸,炒) 萆薢9克 薏苡仁10克 汉防己10克 牛膝10克 当归10克 炙甘草5克
1.如湿重于热,以苍术为君药,用量可大于黄柏;
2.如热重于湿,则黄柏为君药,用量可大于苍术;
3.湿热并重者,两药等量。
4.若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槟榔等,以渗湿泄浊;
5.若湿热带下可加赤茯苓、栀子、薏苡仁、车前子等,以渗湿止带;
6.若下部湿疮、湿痒可加龙胆草、泽泻、赤小豆、土茯苓以祛湿热,解疮毒。
腰痛加减:
1. 久痛腰膝痠楚,加牛膝、木瓜,通络止痛。
2. 腰痛腹胀,加乌药、槟榔理气。
加减:
1. 若腰痛重者,可加木瓜、络石藤以加强舒筋通络止痛之功;
2. 若舌红,口渴溲赤,脉弦数为热象偏重,可酌加栀子、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3. 若兼有外邪身痛,发热者,可加柴胡、防风、独活、羌活以疏散表邪;
4. 若兼有膀胱湿热者,可加猪苓、茯苓、木通、泽泻、车前草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5. 若热盛伤阴,兼见腰酸咽干,手足心热,当佐以滋补肾阴之品,但要注意选用滋阴而不恋湿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革等。
临证参考湿热之邪,难以清除,延绵难愈,久留于体内,易伤其阴而导致阴虚夹湿,用药宜权衡,需注意滋阴而不助湿,除湿而不伤阴,不可急于求功。
1.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热不扬,骨骱烦疼,面目痿黄,舌苔灰滞,用宣痹汤,宣通经络湿痹。
45.宣痹汤
防已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子9克 薏苡仁15克 半夏9克 晚蚕砂9克 赤小豆9克
1.痛甚者,加姜黄6克、海桐皮9克。
2.兼挟风湿,身痛流走,用苍术汤加防风、柴胡、升清疏泄,不使风邪胶粘湿热,易于化解。
3.久蕴转虚,血脉痹阻,兼腰膝无力,用
46.七味苍白散
(苍术 黄柏 白术 杜仲 补骨脂 川芎 当归)温通和血。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苍术 黄柏 杜仲 故纸 川芎 当归 白术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热腰痛,动作重滞,不能转侧。
四.外伤腰痛:刺痛,有定处,按之痛加,动则疼,不能动摇;有闪挫、坠堕、跌打史;脉涩,舌紫黯,或有瘀斑。
一.闪挫跌扑,经气闪阻证:伤处刺痛、肿,不耐按揉,动作、呼吸疼痛加重,屈伸不便。或大便色黑,小便赤。复元通气散、黑神散、元戎四物汤加官桂、苏木、乳香、没药、玄胡、黑丑等。
47.复元通气散、黑神散、元戎四物汤
小茴香3克 木香3克 玄胡3克 陈皮3克 穿山甲3克 白丑3克 当归3克 白芍3克 生地黄3克 川芎3克 黑豆3克 官桂3克 苏木3克 乳香5克 没药5克 桃仁3克 红花5克 蒲黄5克 牛膝5克 川断5克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常用方
48.身通逐瘀汤加减。
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五灵脂6克 香附3克 牛膝9克 地龙6克
或用(当归6克、川芎6克、五灵脂6克、桃仁9克、红花9克、没药9克、地龙9克、牛膝9克、香附6克、炙甘草3克)
加减:
1. 腰痛引胁者,加柴胡、郁金;
2. 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者,加全蝎、蜈蚣、白花蛇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临证参考:瘀伤腰痛,因外伤跌仆扭伤所致,重在活血通络止痛;久病入络者,宜在活血化瘀基础上治疗原发病。
二.恶血内留,沥血瘀滞(沥血腰痛):闪挫失治。跌打损伤。沥血坠腰。用
49.复元活血汤;
柴胡5克 瓜蒌根3克 当归3克 红花2克 甘草2克 炮穿山甲2克 酒大黄10克 酒桃仁泥5克
1.若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郁金以助气止痛之力;
2.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粉。或酌加乳香、没药等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
腰痛加减:
1. 久痛挟瘀,加活络效灵丹(当归 丹参 乳香 没药),去瘀止痛。
2. 痛甚,加川牛膝、土鳖虫,加强止痛。
3. 挟风湿,加独活、威灵仙、秦艽,祛风胜湿。
4. 肾虚,加杜仲、续断、怀牛膝,补肾壮筋。
1.血瘀诸痛,可通用身通逐瘀汤。
2.血虚挟瘀,腰痛脉细,不可急攻,
50调荣活络饮加三七
(大黄 川牛膝 当归 赤芍 红花 羌活 生地 川芎 地龙 三七),养血化瘀。
功效主治:调荣活络。主失力腰闪,或跌仆瘀血,及大便不通而腰痛。
组成:川大黄 当归条 川牛膝(去芦,酒洗)杏仁(去皮,研如泥)各6克 赤芍药 红花 羌活 怀生地黄(酒洗)各3克 川芎4.5克 桂枝0.9克
方剂出处:《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药材配方:红花,羌活,川芎,桂枝,
3.体实俯闭,桃核承气汤加红花、苏木,破瘀去蓄血。
51.桃核承气汤
桃仁8.5克 大黄12克 桂枝6克 红花6克 苏木6克 炙甘草6克 芒硝6克
1.若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滞,疼痛不能转侧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以活血祛瘀止痛;
2.月经不调或经闭属实者,可加当归、红花以活血调经;
3.用于内火热上工攻之目赤、齿痛、头痛、吐衄等,可加黄芩、黄连、栀子以泻火解毒。
4.兼肾虚,
52.百倍丸
(龟板 虎骨 肉苁蓉 牛膝 乳香 没药 木鳖子 骨碎补 自然铜 补骨脂),补肾破瘀。
功效主治:男子、妇人腰膝疼痛,筋脉拘急,行步艰难。
组成:败龟版、虎骨(2味各醋浸1宿,蘸醋炙令黄为度)、肉苁蓉(酒浸1宿)、牛膝(酒漫1宿)、木鳖子(去壳)、乳香(另研)、没药(另研)、骨碎补(去毛)、自然铜(醋淬7次)、破故纸(炒)各等分。
方剂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四。
药材配方:木鳖子,没药,牛膝,肉苁蓉,虎骨,骨碎补,龟版,方剂用法: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5.久伤复发,乳香趁痛散(虎骨 龟板 血竭 赤芍 当归 乳香 自然铜 防风 白附子 辣桂 白芷 苍耳子 骨碎补 牛膝 天麻 槟榔 五加皮 羌活 独活 全蝎),汇萃调气、化瘀、疏风、温通于一剂,走法全面。
53.乳香趁痛散
组成牛膝、当归、桂(去皮)、白术、黄芪、独活、生姜各半两,薤白、甘草(炙)各一分。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五盏,煎至二盏,去滓热服。
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腰背拘急,头身疼痛,脉虚弦而涩者。
方义
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黄耆补气,运一身之卫阳;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独活通经络;牛膝壮筋脉;炙草益胃和中;生姜温胃散邪;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酒丸酒下,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
对瘀滞疼痛可加全蝎、土鳖虫等以搜剔络瘀。加白花蛇、乌梢蛇等以搜剔伏风。加忍冬藤以治湿热腰痛。加石楠藤以治寒湿腰痛。加鸡血藤以治瘀血腰痛。加杜仲以治肾虚腰痛。若结合外用药外傅更佳。
五.痰注腰痛: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痛而有形。不受气候影响。动作便有痰,多见于肥甚之人。苔滑、脉滑、脉沉弦。
一.痰注腰痛: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痛而有形。不受气候影响。动作便有痰,多见于肥甚之人。苔滑、脉滑、脉沉弦。用导痰汤。
54.导痰汤
姜南星7.5克 半夏7.5克 枳实6克 茯苓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3克 人参3克(包) 竹茹2克 甘草2克
1.若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者,为痰郁化热,内陷心包,可加黄连、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2.若舌质紫暗,为内有瘀血,可酌加丹参、桃仁、丹皮等,以活血化瘀通络。
加减法;
1. 肝脾气滞,脘胁少腹胀满,胸闷,加青皮,台乌、香附,理气导滞,使痰不能聚。
2. 挟风邪,身痛头疼,背微恶寒,加麻黄、防风、羌活,疏风。
3. 挟寒滞,恶寒肢冷、呕利清水、无汗身疼拘急,加干姜、官桂、附子,温散。
4. 湿热,口干尿赤、苔浊、身重疼楚,加黄柏、苍术、防己,利湿坚阴。
1.对用上方诸法不应的顽痰,可少用礞石滚痰丸、或控涎丹(兼胁痛佳),或指迷茯苓丸(兼臂痛佳),散逐陈痰积饮55.礞石滚痰丸
金礞石6克 酒大黄16克 酒黄芩16克 沉香2克
56.控涎丹
甘遂10克 紫大戟10克 白芥子10克
57.指迷茯苓丸
半夏9克 茯苓6克 风化硝3克 枳壳3克
1. 用于臂痛或肢节肿痛,可加通络活血之品,如桑枝、地龙等;
2.用治咳嗽痰稠时,可酌加海蛤壳、瓜蒌等。
二.食滞腰痛: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神曲酒送青娥丸。
58.青娥丸
胡桃肉10克 蒜8克 酒补骨脂16克 姜杜仲34克
1.痰酒食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麦芽、杜仲、葛花、桔梗、砂仁、官桂、黄柏。
59.四物汤合二陈汤
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生姜6克 红枣2枚 麦牙5克 杜仲5克 葛花10克 桔梗5克 砂仁3克 官桂2克(粉焗服) 黄柏5克 酒当归4.5克 熟地4.5克 白芍3克 川芎2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2 3 4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三.停水腰痛:腰痛重着。腰膝沉重。身体沉重。肿胀。五苓散(治肾着腰痛)或牛膝散(牛膝 泽泻 丹皮 槟榔 桂心)
60.五苓散
猪苓9克、泽泻15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四.邪火蓄结,郁热内闭证: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二便热涩不通。
61.甘豆汤合大分清饮。
茯苓9克 泽泻9克 木通9克 猪苓3克 栀子3克 枳壳3克 车前子3克
加减:内热甚可加黄芩、黄柏、龙胆草。便结者可加大黄粉,或合调胃承气汤。
六.食滞腰痛: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
一.痰注腰痛: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痛而有形。不受气候影响。动作便有痰,多见于肥甚之人。苔滑、脉滑、脉沉弦。用导痰汤。
62.导痰汤
姜南星7.5克 半夏7.5克 枳实6克 茯苓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3克 人参3克(包) 竹茹2克 甘草2克 \
1.若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者,为痰郁化热,内陷心包,可加黄连、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2.若舌质紫暗,为内有瘀血,可酌加丹参、桃仁、丹皮等,以活血化瘀通络。
加减法;
1. 肝脾气滞,脘胁少腹胀满,胸闷,加青皮,台乌、香附,理气导滞,使痰不能聚。
2. 挟风邪,身痛头疼,背微恶寒,加麻黄、防风、羌活,疏风。
3. 挟寒滞,恶寒肢冷、呕利清水、无汗身疼拘急,加干姜、官桂、附子,温散。
4. 湿热,口干尿赤、苔浊、身重疼楚,加黄柏、苍术、防己,利湿坚阴。
1.对用上方诸法不应的顽痰,可少用礞石滚痰丸、或控涎丹(兼胁痛佳),或指迷茯苓丸(兼臂痛佳),散逐陈痰积饮
二.食滞腰痛: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神曲酒送青娥丸。
1.痰酒食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麦芽、杜仲、葛花、桔梗、砂仁、官桂、黄柏。
三.停水腰痛:腰痛重着。腰膝沉重。身体沉重。肿胀。五苓散(治肾着腰痛)或牛膝散(牛膝泽泻丹皮 槟榔 桂心)
四.邪火蓄结,郁热内闭证: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二便热涩不通。甘豆汤合大分清饮。
七.水停腰痛:腰痛重着。腰膝沉重。身体沉重。肿胀。
一.痰注腰痛: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痛而有形。不受气候影响。动作便有痰,多见于肥甚之人。苔滑、脉滑、脉沉弦。用导痰汤。
1.对用上方诸法不应的顽痰,可少用礞石滚痰丸、或控涎丹(兼胁痛佳)或指迷茯苓丸(兼臂痛佳),散逐陈痰积饮
二.食滞腰痛: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神曲酒送青娥丸。
1.痰酒食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麦芽、杜仲、葛花、桔梗、砂仁、官桂、黄柏。
三.停水腰痛:腰痛重着。腰膝沉重。身体沉重。肿胀。五苓散(治肾着腰痛)或牛膝散(牛膝泽泻丹皮 槟榔 桂心)
四.邪火蓄结,郁热内闭证: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二便热涩不通。甘豆汤合大分清饮。
八.邪火蓄结,郁热内闭证: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二便热涩不通。
一.痰注腰痛: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痛而有形。不受气候影响。动作便有痰,多见于肥甚之人。苔滑、脉滑、脉沉弦。用导痰汤。
1.对用上方诸法不应的顽痰,可少用礞石滚痰丸、或控涎丹(兼胁痛佳),或指迷茯苓丸(兼臂痛佳),散逐陈痰积饮
二.食滞腰痛: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神曲酒送青娥丸。
1.痰酒食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麦芽、杜仲、葛花、桔梗、砂仁、官桂、黄柏。
三.停水腰痛:腰痛重着。腰膝沉重。身体沉重。肿胀。五苓散(治肾着腰痛)或牛膝散(牛膝泽泻丹皮 槟榔 桂心)
四.邪火蓄结,郁热内闭证: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二便热涩不通。甘豆汤合大分清饮。
腰痛其他治法
1。橘核、杜仲各60克,炒、研末,每服6克,盐酒下,治肾虚寒气腰痛。
2。茴香,炒、研,以猪腰子,剖开,掺末入内,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盐酒送下,治肾虚寒滞气郁腰痛。
3。鹿角屑,炒黄,研末,空心酒下(《肘后方》),治肾阳虚痛。
4。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服6克,酒下(民间验方),通治热痛. .
5。胡桃肉三个、桃仁七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右痛敷右,左痛敷左(民间验方),治闪挫腰痛。
6.桂,研末,苦酒(醋)调涂,干则更换(《肘后方》),治寒气、闪坠腰痛。
7。杜仲500克,切,炒,酒渍10天,每服一,日二服(《肘后方》),治风冷伤肾、腰背疼痛。 '
8.胡桃仁,每晚咀服三枚,每咀数百下,先咽津液,次徐徐吞。连服弥佳,或服青娥丸(民间验方),治老人、肾虚腰痛。 ,
9。针灸,按摩,导引对腰痛有殊效,请参本门。
1.中成药
(1)跌打丸(中华牌,中国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跌仆损伤,瘀血阻滞之腰痛。
(2)三七伤药片(X2鹤牌,上海中药制药二厂):每次3片,每日3次。适用于瘀血腰痛。
(3)健肾壮腰丸(灵山牌,北京市东升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肾虚腰痛。
(4)健步壮骨丸(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肾虚腰痛。
2.食疗
(1)滋肾养肝汤西洋参6g,北沙参20g,枸杞子20g,黄精15g,百合15g,冬虫夏草69,加水鱼2509,生姜4片,加水煲汤3小时,日1次。适于肝肾不足腰痛。
(2)强筋壮骨汤海马8g,蛤蚧1对,鹿筋lOg,杜仲15g,续断lOg,核桃仁15g,大枣309。加猪脊骨750g、田鸡200g、生姜4片,用水煲汤3小时,日1次。适用于肾亏腰痛。
(3)用猪腰1只,加青盐少许,煮烂,喝汤吃腰子。适于肾虚腰痛。
(4)虎杖根500g,白酒1500g,浸泡1~3周,适量饮服,每日2~3次。适用于风湿、血瘀腰痛。
3.局部用药
(1)冬乐膏:外贴患处。适于外伤性腰痛。
(2)寒痛乐:熨患处。适于风寒湿腰痛。
(3)伤湿止痛膏:外贴患处。适于寒湿腰痛。
(4)用肉桂、川乌、草乌、吴茱萸、生姜、花椒等,研末炒热用绢布包裹,熨痛处。适于寒湿腰痛及阳虚腰痛。
4.针灸
(1)各种原因所致之腰痛均可针大椎、肾俞、承山、殷门、委中;寒湿、湿热者,配足三里、三阴交;脾虚者,配脾俞、足三里;肝郁者,配期门、行间;瘀血荐,配血海、人中。
(2)肾阳虚、脾虚、寒湿者,可用艾卷隔姜灸肾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等穴。
(3)耳针可选腰、背、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4)火罐疗法适用于寒湿、脾虚、肾虚所致腰痛者。
5.按摩
先按痛处,后按周围穴位如肾俞、环跳、承山。急性外伤者暂不宜按摩。
6.穴位注射
痛点处穴位注射维生素B12、野木瓜注射液。
腰痛现代研究
腰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腰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综合征,它可见于西医学许多疾病之中。现就中医药治疗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骨质疏松症的概况介绍如下: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多病因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及下腰部疼痛、畸形和骨折。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此病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方法,多以补肾益精为主,并适当配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之药,必要时再配以药物热敷、针灸按摩等方法,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并有效地延缓骨质疏松病变的发展,而且还具有疗程较西药短(西药常需1年以上),副作用少和远期疗效稳定的优点(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一、专方专药治疗的研究
谢可永对5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
其中肾阳虚者29例,使用温补肾阳方,药用山药、补骨脂、菟丝子、杜仲、桂枝、附子、肉苁蓉、黄芪,
肾阴虚者26例,采用滋阴益肾方,药用菟丝子、补骨脂、麦冬、五味、枸杞。
结果获显效者32例,有效者16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为87.3%(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1>:30~31)。
梁立等应用补肾为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58例,治以补肾为主的基础方,药用续断、龟胶、桑寄生、山茱萸、紫河车、骨碎补、熟地、巴戟天、五味子组成,对辨证属肾虚者就用此方。
属阳虚型者,基础方加仙茅、杜仲、炮附子;
属阴虚型,基础方加山药、黄精、枸杞;
属阴阳两虚型者,用基础方加炮附子、鹿角胶、黄精、山药。
结果提示患者肾虚症状的积分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桡骨1/3骨密度减少积分平均值也较治疗前降低,其治疗前后之差,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骨密度减少获得改善(中医杂志,
二、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
对骨质疏松的辨证,除以肾虚为主外,采用辨证分型论治。
黄勇将53例骨质疏松后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分为4型:
气滞血瘀型,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三七、土鳖虫、丹参、乳香、没药治疗。
肾阴亏损型,用补益肾阴法,六味地黄丸加龟甲、鳖甲或用左归丸治疗。
肾阳亏虚型,用温补肾阳法,桂附八味丸加鹿角胶、淫羊藿、肉苁蓉或用右归丸治疗。
肝肾气血俱虚型,用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法,八珍汤加龟甲、鹿角胶、或独活寄生汤治疗。
结果骨质疏松明显改善,其中压缩椎体大部恢复,I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者29例;椎体压缩无加重,日常活动正常者15例,优良率为83%,随访3~5年,未见患者有骨折发生,且有28例患者骨质疏松征消失(中医正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