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蒲阁寨围困战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十月十三那一天,
命令下来打据点,
前晌发下子弹来,
夜晚进攻蒲阁寨。
殷长久带领民兵们,
抱上地雷往上冲。
事务所门前埋一颗,
炸死鬼子四个人。
忻崞支队真英雄,
一排掩护二排冲,
随后跟上民兵们,
要把鬼子消灭净。
一一忻县民歌
从1942年5月下旬起,驻三交、奇村的日军不断到蒲阁寨及其附近村庄进行骚扰,开展反动宣传,抢东西,绘地图,搞情报。8月8日,日伪军200多人正式占领了蒲阁寨,修了两座碉堡,形成一个大据点,从此日军'扫荡''蚕食'达到嚣张时期。
蒲阁寨被敌人占领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周围30里以内的村庄都变成了“维持区'。各个村成立了维持会,一些汉奸和地主富农相互勾结,为日军办事。敌人最猖狂的时候,连西忻县县政府所在地宽滩、小岭底、门闲石等村也不得不当面应付敌人。有时候,小股敌人大白天也敢到离据点20多里外的村子里去骚扰。
蒲阁寨位于忻县城西70里处,东临阳坡村,西望后河堡村,东接孙家沟村,南依马四河村,是西忻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腹地,有一百多户人家。敌人在此建立据点,犹如在我根据地的腹部钉了一个楔子,不拔掉它,我方就无法生存。
面对恶劣的斗争形势,我西忻县抗日政府首先开展了锄奸行动,进行反“维持'斗争,从九月开始,扣捕了多名'维持'分子,对敌人震慑很大。处决了经常给敌人送情报的胶泥洼村副胡四全,张贴了布告,广而告之,当汉奸绝没有好下场。仅用两招,就使距离蒲阁寨15里以外的村子都不敢去'维持'敌人了。
1942年l2月,晋绥六地委和六分区忻崞支队调来两个班,和西忻县民兵游击队一起组成了百余人的游击大队,专门对付蒲阁寨的敌人。1943年2月,传来了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给军民指明了方向,鼓舞了群众与战士的斗志。不久,分区又派来了刘笃庆带领的武工四大队12人,由县委书记景明远兼任武工队政委,刘笃庆任副政委。从此,便开始了围困蒲阁寨的斗争。
在反维持斗争中,高家庄走在最前面。首先搞垮了敌人的维持,并恢复了各种抗日组织。敌人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3个据点的敌人百余人合击高家庄,杀死7人,打伤烧伤我群众5人。敌人撤退后,区干部和武工队召开了群众大会,鼓励群众不要气馁,坚持到底,继续反维持。大家表示,不给敌人一分钱、一斤面、一件东西,坚决把敌人挤出去。其它村庄以高家庄为榜样,开展反维持,斗争很快发展到附近好几个村子。游击队趁夜摸入蒲阁寨据点,枪毙了汉奸巴虎科,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我武工队组织了300多名民兵,进行了11次破路,破坏了敌人通往三交、合索到城里的道路。成功研制出土地雷,白天监视敌人,只要敌人一出来就打,晚上在蒲阁寨村口及敌人出没的地方埋上地雷,吓得敌人白天黑夜都不敢行动。敌人与外界的供给完全中断了,取得了围困蒲阁寨的初步胜利。
这一年秋后,农民搞了'空室清野',把大部分打下的粮食埋到了地里。10月,县委决定动员群众大搬家,把敌人困死。12月3日晚,武工队突袭伪联合村公所,摧毁了伪政权。一周后夜里,在武工队的掩护下,蒲阁寨周围5个村共130O余人,井然有序大搬家,迁入解放区,使敌人处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区。
大搬家之后,敌人更加孤立了,砍柴、挑水,都要事事亲为,加上民兵不断袭击,最后把敌人压缩到碉堡周围,民兵把枪口时时瞄准着碉堡,敌人一出门就挨了枪子。敌人连碉堡的门也不敢出了,碉堡变成了臭堡丶死堡。
1944年4月11日晚,在三交、合索、奇村三个据点的兵力接应下,蒲阁寨敌人仓皇撤离,撤退中遭到伏击,死了十几个,逃到了三交据点。
围困蒲阁寨,把敌人挤出去,在我晋绥解放区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战斗英雄,侯有根、巩新维等人还出席了这年冬天召开的晋绥边区群英会。
蒲阁寨围困战的胜利,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和肯定。该村党支部筹建了剧乐部,排演抗日戏剧《围困蒲阁寨》,由侯福喜任团长,邢润龙为编剧,谢双兔为演员和音乐师,组织村里4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还到忻县城演出,轰动一时。
蒲阁寨围困战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青山绿水间,英雄的蒲阁寨人民不忘初心,广植林木,成为全省植树造林的样榜和生态文明、红色旅游的新标地。
(参考书目《忻州魂》《中国共产党忻县史略》《忻州文史资料》)
作者简介:栗旭晨,山西忻府区南高村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