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机家:个人交易体系之如何正确解读市场价格运行规律

当笔者在写自己是如何解读市场价格运行规律时,难免会有人怀疑笔者的诚意,对此,我只想说一句:今日之我非昨日可比,明日之我定更胜今日,学今日之我者,明日之我何惧之。

正所谓,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说到这里,想想看,你是为学,还是在为道。上篇文章中提到,当笔者舍弃全部所学后,眼前便展现了价格运行的本来面目:价格波动的随机性,而随机的价格波动中蕴含了一些稳定的价格结构,甚至蕴含了一些亘古不变的确定性。

确定性是盈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的价格结构提供了有明显概率优势的交易机会,而那些亘古不变的确定性则提供了一些确定性的交易机会。

那么如何从随机的价格波动中正确解读市场价格运行规律呢?

下面笔者便从个人的历史路径中来详细表述这个问题,笔者所言并非唯一解,希望读者朋友不要被我之言所束缚,一般读者朋友可学而习之,天赋之才完全可另辟蹊径,让世人见识到不同的风景。

上篇文章中已经写到了,在个人交易体系里,K线是解读价格波动的基本单位,而K线组成的线段或者波段是解读价格波动的结构单元,而高点和低点则是解读价格运行规律的关键点,那么下面便以此三点作为解读市场价格运行的开始。

首先,K线是解读价格波动的最基本单位,笔者认为K线有最基本的价值,但不宜过多解读。K线只是价格信息的载体,其携带的价格和多空强弱信息极其有限,对后市价格运行并无多大指引,实在不宜过多钻研。

一本《日本蜡烛图技术》让市场上很多人奉为圭臬,当新手入市时,很多“老前辈”便想也不想的把此书推荐给新手,岂不知这是在误人子弟。《日本蜡烛图技术》里对K线极尽分类,种类繁多,不可谓不详,但就是对K线的极尽分类让很多初学者对交易望而却步,即便对交易的热爱促使一部分人去钻研,也只不过是走进了”邪路“而已。对K线的研究和观察只是属于微观层面,越是深入,不确定性越大,交易的结果便是宿命般的亏损。笔者始终认为,只有从微观走向宏观才是正确的交易大道,只有宏观大势才有确定性可言,只有交易大势才有确定性的利润。

其次,把观察的对象从K线转向一系列K线组成的线段或者波段,就是微观走向宏观的第一步。其实方法很简单:比较相邻两个线段或者波段的价格域。价格域,随手写下的一个词,等于线段或者波段高点-线段或者波段低点。以下是四种基本的价格模型:

根据多头占优和空头占优的原则,四种基本的价格模型都只会归于图例中的两种进场机会,这两种进场有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形成趋势的进场则是有效的,没有形成趋势的进场则是无效的,应果断放弃。

其实,对线段或波段的观察和研究还可以从线段或波段的斜率入手,不过这只是一个方向,笔者并未深入研究,读者朋友有兴趣倒是可以一试。

根据价格域的定义,市场价格波动有两种状态:

趋势波动状态:向上价格域或者向下价格域持续占优的市场状态,便是一个向上趋势或者向下趋势;

区间波动状态:向上价格域或者向下价格域没有一方持续占优的市场状态,便可以称之为区间波动。

注:该问题笔者并未得到完全研究,读者需注意。

线段或者波段的级别问题:

举例说明:日线级别的线段或者波段在小时级别上就是一个趋势;

从而顺便解决了另一个问题:线段或者波段何时结束?

举例说明:小时级别上的趋势结束就意味着日线级别上的线段或者波段结束。

线段或者波段的级别及何时结束问题对于优化进场和离场的时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笔者将在后文或者另辟新文单独说明,或预约进行交流。

最后,其实用高点和低点来解读价格运行规律等价于用线段或者波段来解读市场价格运行规律,因为每一线段或者波段的高点和低点之间的价格距离就是价格域,这里不再多说。

下一续篇写两种稳定的价格结构---区间波动和趋势波动;

下下续篇写两种稳定的价格结构转换所形成的确定性交易机会;

下下下续篇写个人交易系统之进场规则;

下下下下续篇写个人交易系统之离场规则;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