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十年的等待—ThinkPad X1 nano & X201 对比开箱
序
在得知ThinkPad要回归16:10,并且将带来一款重量只有907g的产品时,我一个小黑粉仿佛多年便秘的患者瞬间畅通无阻,因为上一次tp的x系列(其实是tp全系)用16:10的屏幕已经是十年前了,这款我曾经以为将是tp 16:10屏幕绝唱的产品我一直收藏着,那就是x201。我曾顽固地、坚强地用了8年x201,直到它的电池完全坏掉才无奈选择了x1c 2018,也曾受不了带鱼屏转向了MacBook pro然后在钢板键盘和全金属机身带来的厚重感面前放弃抵抗,直到今天有了这一篇对比开箱。
表格资料来自百度
在我看来,X1 Nano 才是真正的移动办公神器,比Carbon更神。
13 英寸16:10屏幕,四面窄边框;
sRGB 全覆盖,450 nit高亮度可选触控,且非触摸屏为雾面屏;
最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不到 1Kg;
新的十一代酷睿 Tiger Lake,15W的性能释放应付日常使用完全没问题;
这货就是X201回归!
开箱
↓考虑到京东9999的价格必然是有水分的,所以转向x宝c店,保修都是一样的,所以就在x宝下单了。卖家找了个京东的盒子包装,那我们就假装是京东买的吧~
↓但是,小店就是考虑不太周到,比如直接用不干胶粘在外箱上的fapiao……这不是扯淡吗?!
↓这让每次都要保证外盒完好无损的强迫症非常不爽!
↓正面是ThinkPad X1的字样
↓侧面标注了机器的序列号等信息,还有配置,考虑到高低配的屏幕素质相同,结合自己日常使用的需求,我选择的是I5乞丐版。没有触控,没有亮面屏,完美。
↓背面是能耗标签和附赠office的说明,同时标配了win10家庭版,开机自动激活,不用每次重装都去X宝买序列号了。
↓顶部是提手和封条,封条是一次性的。
↓上剪刀
↓联想的包装很到位,打开以后发现内部分别是充电器和机器本体,本体还有一个盒子。
↓四四方方很干练硬朗
↓背面则是非常好看的红色
↓打开以后终于见到了本体
↓下层是从来都不会看的说明书和保修卡
↓在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终于见到了本尊。我只想感叹,好小!
↓铭牌是金属拉丝质感,和2018有点不太一样。
↓祖传的让人无语的右侧出风口以及开关键。2019款x1c把开机键挪到右侧,方便了外接显示器使用,不然每次开关机都还要开盖,不太优雅。
↓左侧是仅有的两个USB type-c接口,都是满血雷电。同时还有一个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接口,很多人吐槽位置太靠后,但在很多设备无线化的今天我认为不是什么大事。
↓其中一个通电后会亮灯
↓底部很干净,只镂空了一个风扇的位置。底板由螺丝固定,是可以拆卸的,但是内存集成,ssd也只支持2242规格,所以也没什么折腾的想法。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扇位,从外面看好像和之前的风扇不太一样,看介绍好像也是重新设计了散热系统。
↓机身材质是碳纤维,相比MacBook的全金属机身,碳纤维轻便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x1 nano支持杜比,底部也有扬声器。
↓上半身右上角有两侧小圆点,盲猜是麦克风,不对请指正。
↓MacBook的传统艺能——单手开盖,在nano这里尝试失败,打开到这个角度就不行了,还是要两个手才舒服。
↓ThinkPad的传统艺能——180度平躺,毫无压力,nano扳回一城。
↓毫不犹豫决定购买的原因之一——16:10的雾面屏。之前x1c 2018想要雾面屏就只能选1080p的乞丐版,想要2k就只能亮面屏,无奈最后自己买了个雾面软膜贴上去。
↓机身c面的音响,之前这里是开机键。
↓c面和d面的音响带来了杜比加成。旁边的膏药是一定要撕掉的。
↓指纹识别模块和2018一样,识别速度还算可以,但是和智能手机相比还是差一些。
↓标准证件照来一张
↓随附的电源也不再是很大的那种,而是mini款式。
↓但是出门我还是喜欢带着联想的口红电源。
接下来有请十年前的选手登场:我手里的这台x201的原装薄电池敌不过岁月的考验已经挂了,所以只能用笨重的9芯电池凑合一下。这个本子是2010年入手的,期间更换过ssd,加过内存,现在除了散热(今天竟然热得重启)和续航不行之外正常使用都还是没问题的。去年曾考虑过要去换51nb的魔改主板,但想了想还是算了,一来几千块钱的费用着实没必要,二来改完的电脑就像改装车,终究不是原来的感觉,也容易优化不足出现各种问题,索性就保持原本的样子吧。
↓二者宽度基本一致,但x201更方正。
↓nano还没开机
↓x201的键盘是ThinkPad的传统七行键盘,键程很长,十年的使用还是有一些损耗,所以回弹不太好,但手感还是秒杀现在很多笔电。屏幕下方的一排指示灯实在是帅,有时候看着这些灯blingbling的闪,感觉自己都professional起来,这也是很多小黑粉一直盼望着回归的。
↓目前的六行键盘fn和f区共用,相比七行键盘对一些功能按键的位置做了调整,但基本上都还是在的。fn和f区在根据自己需求匹配好之后还是可以胜任日常使用的。我个人喜欢保留f区的功能。
↓十年前,x201的体积已经算是轻薄,相比之下nano更薄,但也失去了丰富的接口和拓展性。
↓把nano放在x201上面,毫无违和感,惊讶地发现长度宽度几乎一致。
↓这样对比,厚度的差距就更明显了。
↓ThinkPad的标志由银色变成了黑色
↓x201底部的拓展性很丰富,重要的孔都标注了功能,有键盘出水口、换内存的盖子等等,还有一个专门为扩展坞设计的接口。
↓更换硬盘的位置,螺丝拆掉拔出来直接就可以换。
↓更换内存的位置,专门标注了换内存的图标。
↓专为扩展坞设计的接口
↓扩展坞的做工和质感和本体保持一致,指示灯过了十年质感还是非常好,红得发亮,绿得通透。
↓扩展坞有专门的开关键,和笔记本本体联动,甚至还给了一个开关锁。
↓扩展坞右侧预留了一个光驱位,在2010年,光驱还是大家常用的设备。
↓扩展坞臀部是丰富的扩展接口。
↓本体脱离扩展坞需要拉左边的拉手,“咔嗒”一声,很清脆,手感很好。仪式感满满。
↓第一次开机的时候没有插电,竟然打不开,我以为没电了。插电源开机才发现其实是有电的,应该是设置的初次开机保护。
↓“来弄我”
↓win10多了个选择使用场景的功能?
↓每次见到这句话都等好久,就像老师说“我只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
↓开机激活完成,自带正版win就是省心。
↓几乎相同的机身大小,但是nano有更大的屏幕,更窄的边框。
↓二者的屏轴也不同,一个是在下半身,一个是在上半身。
↓x201的脚垫防滑效果非常好,放在一般的桌面上是很难推得动的,设计也更复杂,类似一个猫爪,nano就欠了点火候。
↓B面的x1 nano
↓x201的“小屋檐”和nano的“遮阳帘”
↓十年……
↓这就是以后的日常随身装备。
↓日常办公位,这个windows hello会一直扫描,小眼睛四个方向转啊转,还挺好玩的。
↓只有两个c口,一个给外接显示器,一个给带供电的扩展器。
体验和吐槽——开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品控和做工还是有提升空间。
吐槽一:触控板左侧圈出来的位置竟然有一粒灰尘在漆面下面。
售后进展:开箱当天下午就联系了联想的售后,联想官方说当地最近的服务站两小时内会联系我。实际是第二天服务站的一个小伙子打电话询问了情况并添加了我的微信要了图片,一小时后答复我说是出厂的时候漆面没做好,是一个漆点,不是灰尘,可以免费上门更换C面(连同键盘一起),我提出能否整机更换新的给我,小伙子说权限不够,建议我与卖家协商换新,但暗示我这个可能性不太大。考虑到机器全新,且不影响使用,我是不希望拆机更换的,小伙子说可以先用着,之后随时可以联系他申请更换,所以目前决定继续用,等键盘打油了就去申请。
吐槽二:触控板左右两边凹陷下去的高度不一样,倒不是很明显,但作为一个强迫症……
吐槽三:开关键也不是特别平,有点歪……还是强迫症
吐槽四:为了给小红点让位置,这个B键比其他键都矮一行是什么鬼……
吐槽五:屏轴的设计有些不合理。上文提到nano还是支持180度平放的,但我今天意外发现屏轴在超过大约135度以后后面的两个支撑脚就离开桌面了,也就是说支撑点变成了笔记本上本身,具体看图。如果在超过这个角度的时候打字,力量就都传递给上半身而不是脚垫,这也姑且算是轻薄的代价吧,好歹人家还可以180度打开,MacBook到一定角度就不行了。
续航及散热情况:今天上午到办公室连接供电线,外接显示器,发现充电状态下风扇会一直转,并且不太安静,风扇的声音类似“滋滋”的声音,拔掉电源线就停了,和x1c 2018是同样的问题,2018更夸张,插电的时候是狂热狂转的。十点左右拔掉电源到目前14:22分电池还有55%,期间一直80%亮度,上网刷论坛、发微信、看pdf,目前显示续航还有四小时-五小时(不断变化)。在fanless和续航方面的体验绝对是不如MacBook Air的。
总结
1. 开箱折腾了一上午,发帖上网用了一下午,整体的感受是非常满意的,除了有个别的做工细节欠妥,但也不排除我个人吹毛求疵。
2. 由x1c 2018到mbp,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在逐渐习惯了mac的系统和触控板手感之后再回到ThinkPad,不得不承认tp的触控板确实不行,但键盘手感也是真的好,打字行云流水让你完全感受不到键盘抢戏。
3. 由于是新电脑新系统,下午使用的时候后台有更新的动作,所以风扇时不时会高转速,热起来还是不太舒服,不如m1无风扇air那么极致,但晚上回到家以后再使用就没有这种情况了,很安静很凉爽。
4. 16:10带来的提升我绝对要吹爆,用Word和pdf再也不会感觉被掐脖子一般的难受了,上网也能多看几行,正面看上去就是两个字:“通透!”
5. 既然是对比评测,就还是要说回x201,这部经典的机器是ThinkPad最后的巅峰之作,在此之前的x61同样让人奉为经典,不论是设计、做工、可维护性还是耐用程度都可谓碾压现在的x系列。无处不在的细节,各种为了工程考虑的贴心设计,都是现在追求轻便好看的笔记本不能比的,不管到什么时候,工具就是工具,是要拿来干活的啊!
不过还是要与时俱进向前看,在当前的环境下,能够在被带鱼屏折磨这么多年以后再次用到16:10的ThinkPad我已经非常满足,毕竟还有ThinkPad的键盘手感,还有比其他wintel阵营笔记本品牌更扎实的功底、更耐看的外观,想象一下华硕纵横那浮夸的拉丝外壳,拿着上会绝对是全场最靓的仔。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中规中矩的机器,没有多么出彩,对于像我这样不在乎极限性能、只是拿来移动办公写写论文的人是很好的选择。X1 Nano换回16:10,其实是给2021年的X1 Carbon甚至T系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不过也可能联想就把16:10当成高端X系列的卖点,T系列仍然是带鱼屏。
有些人吐槽只有两个c口,但又有多少人每天都把笔记本插得满满的呢?至于价格,乞丐版16g内存起步价格不到一万元,在xps面前成了中端货……有人嫌弃15w的性能释放、说这个配置这个价格我买xxx不香吗?我想说不看定位就直接评论产品性能和价格是有点耍流氓的,对于纯办公人群来说,参数是没什么意义的。
最后,我不禁期待,16:10都来了,3:2还会远吗?可能也挺远的,毕竟16:10都等了十年……
使用体验不断更新……
本主题由 nApoleon 于 2020-12-31 08:13 生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