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没钱的时候,越要做好两件事,《易经》的告诫,要参悟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博大精深——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在做人做事,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很多人总觉得为人处世的作用对象是他人,所以这些人在生活不顺的时候总会抱怨:自己之所以挣不到钱,不过是因为人脉不够、资源不好。其实,并非如此。
在说明这个道理之前,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案例。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秋天,冯仑和马云、牛根生等将近20人,一起去拜会李嘉诚。冯仑说:
“我们对做小人物都很有经验——见大人物,要提前到场;合影时要把中心位置留给大人物;向大人物递名片时,要用双手;吃饭的时候,大人物要坐主桌的主位,自己要坐边上;吃完饭后,甚至还没吃完,大人物就会说有事要忙而先行离开。”
但冯仑等人见到李嘉诚的时候,这些程序都没有发生。
电梯门一开,就看见李嘉诚已经在门口等候了,并且给每个人分发了名片;同时,一个服务生端着一盘号码牌,抽到几号就坐几号桌。
而且,李嘉诚在每一张桌子上都预留了一副碗筷,李嘉诚平均会在每张桌子上坐15分钟,每个人跟他接触、沟通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宴会结束后,李嘉诚跟每一个人握手,并且亲自把所有人送上电梯,自己最后才离开。
众所周知,李嘉诚名扬四海,很多普通人眼里的大人物,见到李嘉诚都要尊敬三分。
从冯仑讲述的这个故事就能看出,李嘉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才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很多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目的性太强,要么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脉,要么就是直奔利益而去。但其实,为人处世的第一目的,应该做好自己。
《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把《易经》中的这句话放在为人处世上,就是说:只有先把自己做好了,才能遇到更好、更强的人,才能有足够的资格享受最好的资源。
生活中有些人在挣不到钱、得不到升职的时候,总会抱怨自己没有贵人相助、没有好的跳板和机会。但真正的聪明人,在抱怨的同时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当你没有人脉的时候,就先去完善自己做人做事的细节,自然会收获更多的朋友与你同行;当你没有机会的时候,就先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够了,自然会有伯乐发现你这匹千里马。
《易经》中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延伸出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
生活中的很多普通人,之所以发不了财,就是因为上班的时候浑水摸鱼,下班以后就约着一些朋友唱歌、喝酒;
而真正想挣钱的聪明人,即使是一时暂居人下,也会寻求不同的圈子、结交共谋发展的朋友。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厚道的人在一起,做人就不会刻薄;与大方的人在一起,做事就不会小气;与想赚钱的人在一起,就不会只顾玩乐。
自身的能力弱、机会少都没关系,就怕自己明明已经跌入低谷了,还顺势躺了下来。
表面上看,为人处世十分简单,无非就是与人交往、沟通,处理各种大小事情,但其实,为人处世并不容易。
毕竟,人总是善于看到外物的不足,而难以看到和修正自己的缺点。
正因如此,越是没钱、不顺的时候,越要从自身出发,完善自己做人做事的细节,然后借用外部环境和圈子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实力,才会越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