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方平‖西厢记行
早就听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西厢村值得一看,这次我们跟随“喜出望外”驴友群踏上了驴途。
西厢村是莱芜茶业口镇卧铺村的北邻。我们的起点自然选在了卧铺村。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在卧铺村漫山的樱桃树中穿行,梦里的西厢村也不觉带了些许甜味,“碧云天,黄花地”的词句,莺莺和红娘的故事一股脑儿的在心头发酵——梦里的西厢是那么的风雅!
翻过山头,小道便向着山谷延伸。界碑显示,这里已经是西厢村的山地。眼前出现了光滑浑圆的馍馍状的山包,覆盖着厚厚的荒草,而一条白线状的驴道曲折地若隐若现,幽幽地消失在草木丛生的山谷里。匍匐在丛生的荒草中,仰望山巅,只见蓝天白云下迤逦着一条黄绿织就的大毡子,我恍然置身于塞北的草原,那星星点点白色的石板便是卧草觅食的牛羊了……
我们行走在五月的阳光里。山花烂漫的喧嚣之后,山谷在一片碧绿中归于平静,这里的坡地、土堰上到处生长着香椿树,空气中弥漫着椿芽的清香。头茬的椿芽早已成为人们的美味,但依旧蓬勃的枝头向人们继续昭示生命的拔节!有驴友耐不住香气的诱惑,停下来掐一把椿芽尖,俯下身子摘一捧藿香叶。山路边,土堰上,不时有丛生的的无名白花怒放,点缀着初夏山谷素颜的心情。雨季还没有来,沟底里少了淙淙的水声,但斑驳的树荫下,随手拉起的吊床上,开心的笑声更有韵味……遥望山下,已有石墙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我心里一动:整日浸泡在这氤氲的香气和欢快的氛围中,怪不得西厢这么诗意浓浓。
远了,近了,村口谷地里一架锈迹斑斑的辘轳静静的迎接我们。尽管早已年迈不堪,但它连同身下的那口老井,或许是田里久旱的禾苗心中不朽的期盼……这一刻,我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沧桑,岁月是有脚的啊!我摇起辘轳,听岁月老人吱吱呀呀的讲述这口老井的过往,古村的变迁……
我真实地徜徉在博山区域城镇西厢村的石板街上了。
五月的阳光慈祥地抚摸着我。“西厢”的名字,在王实甫的墨香里,和一段爱情佳话一起美了千年,醉了千年!这或许也是吸引人们慕名而来的原因吧,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荆棘编织的柴扉前不时闪过游客的身影。
但是此西厢非彼西厢,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此刻,褪尽文学铅华的域城镇的这个西厢村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镜头下:全石到顶的老屋,被岁月浸染成斑驳颜色的双扇木门,人去屋空后裸露的房梁无不诉说着这个古老山村的百年孤独!路边躺着几近成文物的石牛槽,几人合抱粗的老槐树下是沉默的辘轳和古井;棘针编成的柴门仅用一根木棍挂住,无声的诉说民风的淳朴……在这里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让人恍若隔世,仿佛来到了落英缤纷的武陵桃花源!听熟悉情况的驴友介绍,因为以前山区交通闭塞,这个山村有门路的青壮年人几乎都已经离土别居了。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几个年轻人,村中间的龙王庙前,三五老者坐在石阶上,闲看花花绿绿的人群走过。因为还不到农忙,他们只管默享着五月阳光编织的短暂悠闲……
但西厢村还是一颗会开花的百年老树。村口的一方“水泥路竣工纪念”大理石碑镌刻着古村的变迁轨迹: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2003年全村修通了出山的道路,并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发展起了旅游业。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和美丽的风景更是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此建房修院。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一边是沧桑浸染的孤独石墙、破败小院,一边是高大坚固、豪华气派的新建别墅式民居,让人恍然在世纪之间穿梭,大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走在西厢村的石板小路上,石砌的墙头不时探出枝枝大红的月季,像耐不住寂寞隔着墙伸头探看的少妇娇羞的面颊;而瀑布一样从墙头流泻的丛丛怒放的蔷薇,又似贪看热闹簇拥而出的孩童兴奋的脸蛋,驻足门前,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叽叽喳喳的闹声。西厢的村中有一座古朴的院落,房顶是温婉游走的瓦楞,房前是曲折有致的木桥流水,院落中有一棵临风的玉树:没有花,满树的叶子都是淡淡的鹅黄!我不敢走近它,怕打扰它的静谧,这一刻,一向久存于憧憬中的风雅西厢重又复苏了:那风姿绰约的一树鹅黄啊,你是否在静静守护着一个沉睡着的江南故梦?抑或是耐不住五月阳光的挑逗在荡漾着暧昧的半夏风情?
古朴着,现代着;沉静着,热烈着……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西厢,迈着儒雅的步子负重前行!
【作者简介】
吕方平,男,1971年出生。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教师。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