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结石体外物理排石的操作规范
肾脏结石体外物理排石的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体外物理排石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6mm的肾盂及肾盏结石。
2.应用于ESWL术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残石直径<6 mm。
3.特殊肾结石<6 mm,如海绵肾结石;肾造瘘后肾结石。
二、禁忌证:
1.肾结石的同时伴有输尿管结石嵌顿。
2 上下尿路解剖变异、畸形、粘连、梗阻,严重影响结石排出者
3.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凝血功能障碍、病态肥胖(体重指数>35 kg/m2)、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
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肾水肿及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
5.妊娠期、哺乳期和月经期结石病患者。
三、方法及应用
(一)治疗时机
1.肾脏结石ESWL术后第二天可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
2.软镜术后输尿管内残石,一周左右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
3.经皮肾镜术后肾内残石, 30天左右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
4.取输尿管支架术后肾内残石,取管术后2天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
5.<6mm的肾脏结石,诊断明确后即可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
(二)操作
1.治疗前准备:排石前30分钟口服速尿2片,或排石前10分钟前肌肉注射速尿20mg,同时嘱患者饮水(>100ml),膀胱适当充盈,通过超声了解肾盏扩张程度及结石在肾内的位置。
2.排石体位:
肾结石排石体位大致可分为四种:仰卧位、平侧俯卧位、头高脚低俯卧位、头低脚高俯卧位等体位。根据肾内不同部位的结石在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上可随时调整到有利于排石的体位。
(1)仰卧位:包括平仰卧位、头高脚低、头低脚高仰卧位。.患者平卧于排石床上,两腿并齐,两手上举。此体位可方便手持主振子于两肋部肾前区触压按摩,以促使肾内结石与肾粘膜及肾乳头分离,呈游离状态。头高脚低仰卧位可用于肾上极结石, 头低脚高仰卧位可用于肾下极结石
(2)俯卧位包括平俯卧位、头高脚低及头低脚高俯卧位。头低脚高俯卧位 最常用于肾下盏结石;平俯卧位与头高脚低俯卧位主要用于肾上极和中极结石
(3)侧卧位包括平侧卧位、头高脚低及头低脚高侧卧位。右肾结石的排石的体位采取左侧俯卧位。左下肢体伸直,右下肢体屈曲。此时肾门向下,漏斗与肾门呈上下垂直状态,利于结石进入漏斗及输尿管。 左肾结石的排石体位采取右侧俯卧位;右下肢体伸直,左下肢体屈曲。此时肾门向下,漏斗与肾门呈上下垂直状态,利于结石进入漏斗及输尿管。 头高脚低侧卧位主要是用于肾上极结石的排石体位。采取头高脚低位及左右肾结石的不同体位,呈35°倾斜俯卧于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上;此时肾门向下,肾上极与漏斗呈上下垂直状态,利于结石进入漏斗及输尿管。头低脚高侧卧位主要是用于肾下极结石的排石体位:采取头低脚高,呈35°倾斜俯卧体位于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上,以利于结石从肾下极肾盏内排入肾孟漏斗部,而后调整到头高脚低位,使肾孟内结石进入输尿管后。
3.排石方法:
(1)开机与床体调整
打开上、下置振动器于工作状态
患者膀胱适当充盈后,取仰卧位。启动物理振动排石机,打开主副振动器于工作状态。根据患者超声影像学提示结石所在不同位置嘱患者取不同卧位。固定足部及胸部,调整床体。
打开副振子基座平台(震动频率 21-31HZ;震动幅度 3-9mm),及主振子(震动频率46-58HZ;震动幅度 3-9mm)。
根据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将主振子置于结石的不同的肾脏体表投影区,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按需调整震动强度,协同副振子基座平台的震动驱使结石排出体位。
根据需要调整床体为头高脚低位或头低高脚高位,或侧卧位。
(2)排石时间分配
0-6分钟:床体上下晃动,副振子运动,使结石与肾盏或输尿管分离游离。
7-12分钟:副振子运动,主振子物理震动及触压推移,直接推动结石移动。
13-24分钟:主振子物理振动,同时床体上下摆动,副振子运动。
每次连续进行体外物理振动排石24分钟
(3)排石的常用手法
主要是摆动法、推压法、抖动法、叩击法、按压法、犁田式及双振子振动法。
(4)排石后处理
排石后,嘱患者稍许休息,待憋尿达极限时嘱排出尿液,滤网收集结石,如见结石排出即送检结石成分分析。
(4)二次排石间隔时间
每次排石结束后观察 60 分钟,患者无不适,且无结石排出,可再次憋尿重复进行物理排石。一日可连续进行 2-3 次排石。
常规可一周做2-3次。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