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代医家对...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生姜、大枣。
历代医家的运用心得:
★吴昆《医方考》: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此方主之。此湿士太过之证,经目敦阜是也。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厚朴味苦而温,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泄,又用药之则也。是方也,惟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
★张景岳《景岳全书》: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东垣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
★柯琴《名医方论》:《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曰卑监,其病留满痞塞。李东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监也。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谓,犹温胆汤,用凉剂而使之温,非用温之谓。 ……二术白者柔而缓,苍者猛而悍,此取其长于发汗,迅于除湿,故以苍术为君耳,不得以白补赤泻之说为二术拘也。
★汪昂《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苍术辛烈燥湿而强脾,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陈皮辛温利气而行痰,甘草中州主药,能补能和,蜜炙为使,泄中有补,务令湿土底于和平也。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胃为水土之脏,水谷之入于胃也,分为三隧,其糟粕一隧下入小肠,传于大肠,全赖燥火二气,变化传送。若火不温而金不燥,失其长生之气,上虽有心阳以扶土,而下焦川渎失利,则胃中泛滥而成卑湿之土,为湿满、为濡泻。
★费伯雄《医方论》: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 利湿化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
★张秉成《成方便读》:用苍术辛温燥湿,辟恶强脾,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
★傅衍魁《医方发挥》:本方功专燥湿。病机是寒湿中阻。主症是院腹胀满,佐证是肢倦困重,口淡苔白腻。病变在脾胃,病性属寒湿。主药是苍术,以“燥化”达醒脾之目的。如急慢性胃肠炎、胃神经官能症之属于上述症情者,均有一定疗效。
★张壮战:平胃散功能运脾化湿,对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诸症多病,疗效颇佳。脾胃湿滞的主要见证是胸腹痞闷,倦怠乏力,恶心呕吐,大便溏泄,口淡无味,苔白厚腻。
★邵继棠:平胃散的运用指征:
(一)有感受外湿病史,如淋雨、涉水等。
(二)素有脾虚内湿证候,如纳食不馨、腹胀、便溏以及多痰、多涕、吐水、带下等湿邪为患证候。
(三) 舌苔淡润或滑腻,脉象弦滑或滑涩